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簡要回答

首先我簡要回答一下“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這個問題。

我的回答是沒有。

事實上,就算沒有人工智能背景,我依舊不建議把外語當作專業來學。

至少你得學其他的知識,例如經濟、金融、法律,然後用這門語言學習這個知識。

國內很多985高校可以證明:

絕大多數985高校學生的英語比其他一般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生還要強。

但是英語(大多數語言都是這個道理,這裡舉英語這個例子)並不能成為他們找到得體工作安身立命的直接工具,這頂多帶來一點溢價。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關於如何應對狼來了危機,後文我會花更大篇幅來描述。

未來趨勢:《未來簡史》所描述的“無用階級”

尤瓦爾·赫拉利在他的暢銷書《未來簡史》中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群體:

在未來,人工智能高度發達,甚至在各大領域上全面超過人類。

這就是所謂的科技革命帶來新的階級的出現,以前蒸汽機所帶來的科技革命,導致了無產階級的出現,然而此次的人工智能科技浪潮帶來的新的階級,比無產階級還要受盡剝削,因為它甚至沒有被剝削的價值。

甚至他在政治上也沒有任何權利,當今社會上,還仍然賦予無產階級以政治權力是因為在發動戰爭期間仍然需要人類備戰,所以統治階級才賦予各個階級的人以政治權利,以便到戰爭期間能夠使得他們為自己效力,然而此時人工智能的出現已經在戰爭領域也超過了人類。人類甚至連政治權利也被剝削。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這個階級被稱為“無用階級”。

這個毛骨悚然的結局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命運。

當然大家也不應該過度的害怕,因為到這個時候,說不定高度發達的科技已經幫我們實現了共產主義

大家都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了電腦互聯網終端,在裡面基本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帝王,有任何需求,都能夠通過數據和算法讓它得到滿足。你可以參考一下黑客帝國。

當然這是人工智能的最終形態,當前的人工智能還存在於人工智能的初級階段,屬於弱人工智能。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這扯得有點遠了。

我們迴歸這個問題本身:如何防止自己被AI代替?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如何應對“狼來了”的危機?

馬雲在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說,人類對大腦的瞭解不到5%,卻希望機器去學那5%,不是愚蠢嗎?他認為,不要讓機器去模仿人類,而要讓機器去做人做不到的事。他還稱,20年後,一技之長可能無計可施。

如何防止自己被AI代替

在問自己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想一下哪些工作種類會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首先被人工智替代的工種應該是那些高度重複性的,不需要進行和人之間的深度合作與交流的工作種類。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紐約客》雜誌提到,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創意和審美能力。但是,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徵,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無須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須過腦,熟練操作即可;工作空間狹小,坐在格子間裡,不聞天下事。


BBC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邁克爾·奧斯博恩(Michael Osborne)和卡爾·弗雷(Carl Frey)的數據體系分析了365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最容易被淘汰的前三個職業是:電話推銷員(99.0%),打字員(98.5%),會計(97.6%)。為什麼會計是最容易被淘汰的職業之一?因為在要求準確無誤方面,人類不如機器人。2017年,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德勤、普華永道和安永都相繼推出了財務智能機器人方案,給業內造成了不小的震動。去銀行工作還能算一個好的就業方向嗎?去銀行看看櫃檯減少了多少就明白了。最不容易被淘汰的職業是:藝術家(3.8%),音樂家(4.5%),科學家(6.2%),教師(0.4%),酒店管理者(0.4%)。看起來都是發揮人類創造和創意的職業,或者是與人打交道的職業。

在和人工智能競爭時,我們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平克在《全新思維》中總結稱: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與計算器效能的信息時代,向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轉化。

書中寫道:

“你必須具備兩種感知。第一,高感知。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及將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第二,高體會。體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之間的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及在煩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

平克將以上要求歸納為六種能力——設計感、故事感、交響(整合)能力、同理心、娛樂感、探尋意義能力。這是新時代必須具備的六種基本能力。

1.設計感

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

只是提供產品、服務、體驗或生活型態已經不夠了,還要創作出好看、獨特或令人感動的東西。在美國,平面設計從業人員的數量在十年內增長十倍,美術設計人員的數量是化學工程師的四倍。目前,從事藝術、娛樂和設計工作的美國人,要比律師、會計師和稽核人員還多。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2.故事感

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

想要說服別人、灌輸信息,甚至說服自己,都必須具備編織故事的能力。光靠大數據已經不夠,瞭解背後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講好故事、講好背後的理念,需要洞見,需要將數據故事化。喬布斯在新品發佈會上很少講參數,但會講故事和理念。這就是“蘋果教”的魅力。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3.交響(整合)能力

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

喬布斯不會編程,馬雲不會研發,但他們會整合。當今社會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綜合——綜觀大趨勢,跨越藩籬,將不同資源集納成為好產品的能力。一部高端的蘋果手機標價750美元,如果中國夠幸運的話,也只能拿到其中的25美元。蘋果做的不過是整合全產業鏈而已。所謂“創新”,不過是會整合罷了。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4.同理心

共情能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

消費者體驗時代,必須瞭解他人的喜好需求、建立關係,並展現同理心。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區別是——假如你落井,有同情心者會說:“真慘,要不要三明治?”有同理心者會說:“我也有過這種遭遇!”同理心即感同身受的能力,知道用戶的痛點,這對設計產品和營銷品牌很重要。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5.娛樂感

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

在感性時代,一切營銷、傳播甚至新聞都帶有娛樂色彩。美國大眾平常只關心兩件事:體育和娛樂。中國大眾正在跟上,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輕人。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6.探尋意義能力

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為充裕的世界。人們追求更深層的渴望:生命目的、處世意義以及性靈滿足。原因很簡單,人是尋求意義的動物。美國總統肯尼迪訪問美國宇航局太空中心時,看到一個拿著掃帚的看門人。於是,他走過去問這人在幹什麼。看門人回答說:“總統先生,我正在幫助把一個人送往月球。”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扎克伯格也認為:

“光你自己有目標是不夠的,你必須為身邊的人創造目標感。”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點贊收藏關注三連。

我是張繁若,主業法律副業英語。

希望學職場英語的可以關注我的視頻。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