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蕩河入海口生態環境改善引得多種水鳥飛來

逛蕩河入海口生態環境改善引得多種水鳥飛來

膠東在線市民記者 張建民

近年來,隨著逛蕩河清淤及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入海口處一些遷徙來的候鳥來到這裡安家,其中一些候鳥成了留鳥。鳥類是個敏感動物,對生存環境要求高,哪裡生態好,哪裡環境好,它們就遷徙到哪,而遷徙到哪,就說明哪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好。這次拍攝不僅看到白鷺、燕尾等常見種類,還發現易危物種黑嘴鷗、大杓鷸的到來,這表明逛蕩河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為水鳥提供了良好的適合它們生活的棲息地,也表明港城人愛鳥護鳥意識日漸養成,齊心協力做好保護好野生鳥類工作,助力煙臺文明城市創建。

逛荡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引得多种水鸟飞来

大杓鷸,是鴴形目丘鷸科杓鷸屬的鳥類,又名紅背大勺鷸、紅腰勺鷸、彰雞。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不常見,但遷徙時定期經過中國東部地區。

逛荡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引得多种水鸟飞来

黑水雞,是鶴形目秧雞科水雞屬的鳥類。黑水雞雛鳥黑色,幼鳥和亞成鳥轉為灰白色,至成鳥又轉為黑色。善於游泳和潛水,受驚時可潛入水底隱藏,用腳抓住植物經久不出,呼吸時在水面露出鼻孔。不善飛翔,起飛前先在水上助跑很長一段距離,飛行緩慢,飛行不遠即落下潛入草叢中。

逛荡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引得多种水鸟飞来

黑嘴鷗,鴴形目鷗科彩頭鷗屬的鳥類,全球性瀕危(Collar et al. 1994),種群數量稀少與其他鷗混群,是易危物種,僅在中國東部沿海遼寧、河北、山東及江蘇鹽城幾處繁殖。飛行非常輕盈而似燕鷗,飛行中突然垂直下降,快降落時又一轉身然後捕食螃蟹及其他蠕蟲,如失誤又趕緊飛至空中,幾乎從不游泳。

逛荡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引得多种水鸟飞来

黑翅長腳鷸,是鴴形目反嘴鷸科長腳鷸屬的鳥類,又名紅腿娘子、高蹺鴴。常單獨、成對或成小群在淺水中或沼澤地上活動,行走緩慢,步履穩縫、輕盈,姿態優美,但奔跑和在有風時顯得笨拙。性膽小而機警,當有干擾者接近時,常不斷點頭示威,然後飛走。

逛荡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引得多种水鸟飞来

長嘴劍鴴,,是鴴形目鴴科鴴屬的鳥類。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在地上行走迅速,常沿水邊邊走邊覓食,性機警,常常急跑幾步又停下觀望一下,一有危險則立刻飛走,飛行快而急速,但通常飛行高度不高。

逛荡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引得多种水鸟飞来

斑嘴鴨,是雁形目鴨科鴨屬的鳥類。留鳥,棲息水域多樣,喜開闊,覓食於淺水區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休息時常成對或集群漂浮在水面。

逛荡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引得多种水鸟飞来

翹鼻麻鴨,又名白鴨、冠鴨、掘穴鴨、潦鴨、翹鼻鴨、花鳧,是雁形目鴨科麻鴨屬的鳥類。與麻鴨屬其他鳥種一樣,體形中等,身體顏色醒目,主要在淡水湖泊、河流、鹽池、鹽田及海灣等處等溼地結群活動。

逛荡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引得多种水鸟飞来

灰背燕尾,是雀形目鶲科燕尾屬的鳥類,與其他燕尾的區別在頭頂及背灰色,一般棲息在海拔340-1600米之間、常停息在水邊亂石上或激流中的石頭上以及出沒于山間溪流旁。

逛荡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引得多种水鸟飞来

白冠燕尾,是雀形目鶲科燕尾屬的鳥類。活躍好動,平時多停息在水邊或水中石頭上,或在淺水中尋找食物並不停地展開叉形長尾,飛行近地面而呈波狀,且飛且叫。

逛荡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引得多种水鸟飞来

蒼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性格孤僻,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是一種穩定性極佳的鳥類,它們不論覓食、休息始終都保持不慌不忙。

逛荡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引得多种水鸟飞来

白鷺,是白鷺屬鳥類的統稱。在逛蕩河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