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亡日本的計劃,具體內容是什麼?為何沒有被採納?

文史磚家


劉長佑確實提出過這樣的計劃,“欲保雲南,先攻日本”!

劉長佑是湖南新寧人,當時出任雲貴總督,當時法國軍隊覬覦雲南,劉長佑認為要換個角度思考清朝的國防策略,這個想法的提出並不是一時之想,而是從光緒元年到七年的時間,這七年的時間,劉長佑才提出了這樣一個驚世駭俗的計劃。

那麼劉長佑為何會提出這樣的計劃?

他認為中國所有的外藩鄰國,最親密的是朝鮮,最順從的是琉球,最恭敬的是越南,其中朝鮮是盛京的門戶,越南與雲南唇齒相依,琉球遠在海南,位置極其重要,但是當時法國對雲南垂涎已久。

公元1881年,法國開始增加駐紮越南海軍的軍費,劉長佑認為此舉就是奪取越南的先兆,倘若得逞,下一個目標就是雲南,之後取四川,獲取這些地區的資源。

但是很多人在想,既然是法國有這樣的想法,劉長佑為何會提出攻打日本的計劃?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的行為為其他列強所效仿,日本一個島國,從不向清政府朝貢,西洋人來中國通商,日本也緊隨其後,那時候清政府是有能力的,不然日本也不會來清朝發展經濟,所以清政府就一個要求,只要不搗亂,你們可以在這裡通商。

然而日本不知感恩,同治年間,日本海從中挑釁清政府,但是同治皇帝並沒有實際行動,隨後他們看清政府沒動靜,就趁機滅了琉球,劉長佑認為琉球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我們也有義務替琉球征討日本。

同樣是國家,所以都有著同樣的野心,倘若對日本入侵琉球一事不聞不問,其他列強勢必會侵犯我國,而法國看清政府不插手琉球一事,自然就會攻打越南,因為他們也會認為我們不會插手,如果我們開始攻打日本,還可以彰顯國威,震懾其他列強國家。

所以他提出的攻打日本的計劃就是解決法國的問題

具體內容就是趁法國還沒有攻佔越南之前,清政府派兵攻打日本,收復琉球,如果此戰勝利,還可以令法國軍隊不敢輕舉妄動,豈不是一舉兩得。

所以不能一味地休養生息,這樣其他國家勢必會效仿日本,時間一長,其他列強都覺得我們愛好和平,好欺負,就會圍在一起圖謀利益,那時候美國會來拿朝鮮、英國想要緬甸、俄國想要新疆,可謂是禍患無窮。

那麼劉長佑提出這一計劃時,清朝有沒有這個實力?

能不能贏不確定,但是清朝應該是有這個實力的,當時左宗棠率領的精銳剛好收復失地,清朝軍隊也算強大,按照劉長佑的意思,倘若慈禧太后能夠支持自己像支持左宗棠那樣,訓練一支勁旅以及海軍,也不是不可能收復琉球,進攻日本。

然而朝廷並沒有採納,慈禧認為這樣要花錢,左宗棠收復失地的軍餉朝廷只調撥了一部分,其餘都是靠自己解決的,其實晚清政府一直都矇在鼓裡,認為自己可以慢慢發展,只是朝廷內部的腐敗已經嚴重影響到清朝的發展,別人在前進,自己卻止步不前。


羽評郡主


在晚清的大變局中,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在消除內難、挽救國運方面做出卓絕貢獻,而歷經戰爭的洗禮,在其間曾湧現出大批名將。其中有一位在見識方面絕不亞於曾國藩,甚至讓他自愧不如的名將,此人便是劉長佑。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劉長佑曾向清廷提出一項大膽的計劃,若能予以實施,或能將“心腹大患”日本滅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劉長佑是湖南省新寧縣人,出身於書香門第,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考取拔貢。兩年後,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劉長佑隨江忠源率鄉勇赴廣西鎮壓太平軍,並在此後轉戰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在平定太平軍的戰事中立下赫赫戰功,並因功升任廣西巡撫。此後,劉長佑又歷任兩廣總督、直隸總督、廣東巡撫、雲貴總督等職務,長期在第一線參與洋務運動。


雖然長期擔任封疆大吏,但身處高位的劉長佑卻為人謙和清廉,志趣高逸脫俗,從來都不以俗物為念,堪稱政壇的一股清流。不僅如此,劉長佑以極其擅長用兵著稱,其謀略之深、用兵之妙甚至連曾國藩都自嘆不如,常常由衷讚歎道“此老胸中甲兵,吾不復能窺測矣”(見《中興將帥別傳》)。



劉長佑雖然長期身處高位,但思想一點也不守舊,經常利用各種機會來了解國際事務,由此對國內外形勢瞭若指掌,並經常據此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案。彼時,經過“明治維新”的洗禮,先前積貧積弱、素以中華屬國形象示人的日本,突然間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不僅經濟、軍事實力大增,社會面貌急劇改變,而且日益展現出對外擴張的姿態。


劉長佑深知,一旦日本完成“維新”事業,成功地躋身於列強行列,早晚會對中國開戰,而且其侵略性絕不會弱於西方列強。所以等到日本吞併中國的屬國-琉球王國,並將其變為沖繩縣後,時任雲貴總督的劉長佑便向朝廷遞上一份名為《熟審邊情敬陳管見疏》的奏摺,主張對日開戰,時在光緒七年(1881年)九月。


劉長佑在奏摺中提出,日本狼子野心、貪得無厭,如今置國際法於不顧,公然侵佔我琉球群島,若不加以遏制,恐怕將來還會失去朝鮮。所以為今之計,不如乘日本“維新”未成、羽翼未豐的良機,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傾中國之全力一舉將其擊滅。況且,自實行洋務以來,中國的軍事實力大增,正是其用武之地。



與此同時,劉長佑還在奏摺中提出大致的作戰計劃,包括:首先向國際社會揭露日本違反國際法、非法吞併琉球的罪狀,呼籲西方列強斷絕與日本的經貿往來;派名將從東三省出兵,順松花江出海,兵臨庫頁島,從北面襲擊日本;駐軍朝鮮南部,從西面遏制、威脅日本;派水師由寧波、定海出發,從南面進攻日本的長崎等地,以此來形成三面夾擊之勢。


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惡於天下,佈告西人絕海上通商之東使,倭人已可坐困。簡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而後選明習韜略,嫻熟水師之將,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倭人離貳已久,必當自潰,即負隅抗拒,而我朝師武臣力必無撓敗之虞。見《道鹹同光四朝奏議選輯》。



劉長佑在奏摺中指出,日本或想在東南沿海騷擾中國,阻擾其進軍計劃,但朝廷對此大可不必擔心,因為東南沿海久設練兵,完全可以應付。與此同時,劉長佑還指出,如果能降服日本,則不但越南可以保全,就連朝鮮、暹羅、緬甸諸國都能避免被蠶食吞併的下場(“憑廟算之長,海外有截,天戈遠震,四夷戢兵,朝鮮、暹羅、緬甸諸國可免蠶食,不獨越南也。”引文同上)。


從當時的形勢看,清朝的洋務運動已經卓見成效,在平定太平軍事業中鍛鍊成才的名將大部分還在,經驗豐富、善打硬仗的精銳之師也不在少數,若能趁此良機跟日本開戰,未必不會將羽翼未豐的日本擊滅。如能如此,那麼不僅中國,甚至整個東亞的歷史將會被改寫。然而清廷或許是不想生事,或許是覺得劉長佑誇大了日本的威脅,最終竟然沒有采納這項計劃,白白的錯失良機。



次年,壯志難酬的劉長佑因病開缺回籍,但在家中依舊牽掛邊疆的防務,待聽聞中法之戰中,清廷取得諒山大捷卻簽訂賣國條約後,劉長佑不禁痛心疾首,竟氣得咯血數升。光緒十三年(1887年),劉長佑在老家病逝,終年69歲,諡號為武慎。七年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朝完敗於日本,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史料來源:《清史稿》、《道鹹同光四朝奏議選輯》、《中興將帥別傳》


文史磚家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晚清朝廷已經在風雨中飄搖,仿若無根,其實自從鴉片戰爭開始,清政府就一直在試圖尋找翻身的機會,最早的洋務運動就是清政府努力的結果,如果沒有這場運動,中國想要步入現代化還需要好久時間,在面對列強的攻擊時,也不會像後來那樣可以稍微抵擋一陣,而是直接被一舉擊破了。

其實洋務運動的貢獻還是很突出的,而那時候,出現了一個將軍,他提出了一項計劃,如果真的被上面的人看中了,並且踐行了,日本侵略中國的計劃必將成為泡影。

那個時代,中國其實並不太平,單單是太平天國就將這個統治了中國幾百年的勢力打的連連敗退,最後還是曾國潘帶領湘軍,在危局中尋到了突破點,將這股勢力打壓了下去,不然清政府的統治在那時就會受到不小的威脅。

就是擁有著這樣成就的曾國潘,竟然對這位將領也十分敬佩,直言自己不如他,他就是劉長佑,許多人或許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也難怪,畢竟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有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但他提出的那個計劃在現在看來,的確有著解決日後日本危機的作用。

雖然在現代人眼中劉長佑的名聲沒那麼大,但放在那個年代,這個名字可是轟動全國的,雖然在平定太平天國時他不是功勞最大的那一批,但是在整場平亂的過程中他都是平亂積極分子,也獲得了不少的功勞,連續擔任過沿海地區多地的總督,執政大臣,在政府內部他的權力與名聲都很大。

在1881年時,經過多年的考究,他發現日本已經成為了清朝稱霸道路上一個巨大的威脅,於是上奏稱,如今的日本已經開始崛起,不趁著他還弱小的時候徹底殲滅,以後了這都是麻煩。

的確,當時的日本剛經歷了維新運動,本來這個國家在這場世界性的浪潮中就比中國先一步遭受衝擊,自然比中國反應也要快一些,這時候的他們已經發展出了不錯的軍力,但也僅僅如此,當時清政府的力量完全足夠將日本徹底擊敗。

只是很可惜,雖然他非常詳細的闡述了放任日本發展的危害,但上層還是沒有在意他的意見,當時的清政府或許也是想要慢慢發展一段時間的,只是誰能想到,比起清政府高層依舊在窮奢極侈,日本天皇早就開始從自己開始節衣縮食。

高層沒有接受這個意見的確是他們的損失,劉長佑在日軍第一次侵華前14年就預料到了對方的動向,這份高見是不可多得的,可見清政府中並不都是無用的臣子,其中還是有著金子的,只不過這些金子始終發不出來光芒。

也許是慈禧等人真的不是適合做領導人的料,在日本最虛弱的時候他們沒有主動出擊,等到對方開始反攻了才開始後悔,然而這時候的劉長佑已經去世了七年。只是這樣的後果,更多的是讓近半個世紀以後的民國承受了。


魏青衣


不採納是正確的,因為劉長佑的計劃完全是腦洞大開的產物,不瞭解當時的基本情況,又沒有任何可行性,只要有正常的智商,就不可能同意這個方案。

劉長佑的計劃是1881年提出的,我們先來看下他的方案全文:

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簡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而後選明習韜略、熟習水師之將,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或慮來擾海濱,則東南沿海久設練軍,亦自有防禦之具。硫球臣民喜復疆土,必將有助順之師。憑廟算之長,海外有截,天戈遠震,四夷戟兵,朝鮮、暹羅、緬甸諸國可免蠶食,不獨越南也。

看下這計劃就知道他有多無知了,1881年的時候庫頁島早就被割讓給了沙俄,他從松花江出兵登陸庫頁島,這是要打沙俄呢還是打日本?至於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估計是劉長佑把日本當太平軍了,卻根本不知道此時的日本已經有了近代化的海軍,光鐵甲艦就有三艘,總噸位數倍於清軍,整些舟船水師去東海不過是送菜而已。


在劉長佑眼裡日本不過是蕞爾小國,因此也根本沒去了解過日本的國情。明治維新後,日本此時國力雖然不強,但是經過倒幕戰爭和西南戰爭,日本的陸軍已經基本實現了近代化,建立了參謀體系,武器全部西化。以西南戰爭為例,僅政府軍就投入陸軍8個旅約6萬人,海軍軍艦十九艘。在田原坂會戰中1.1萬政府軍死傷4165人,傷亡近四成卻依然保持了戰鬥力,其戰鬥力和士氣已經非常可觀。

相比下清軍此時依然是冷熱兵器混雜,指揮上更是沒有任何進步,水師除了幾艘蚊子船,其他大多還是老式的師船,這樣的部隊真的去打日本也是送菜。所以這種計劃上去就沒回應了,畢竟劉長佑也是封疆大吏,罵也不合適,冷處理最好。

扶桑號鐵甲艦排水量3718噸,是定遠艦之前的遠東第一鐵甲艦

“金剛”級二等鐵甲艦,排水量2250噸,日本共有比睿和金剛兩艘

日本陸軍


不沉的經遠


劉長佑確實是相軍的重要將領,並且眼光非常的長遠,從這一方面來看,是晚清時期非常難得的一名將領,只可惜沒有得到重用。

劉長佑的主要觀點,是通過討伐日本,展示清軍的強大戰鬥力,制止法國侵略越南為之後入侵中國的行為。

可以說是深謀遠慮,並且可行性非常高。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劉長佑的建議並沒有得到皇帝的信賴,也沒有得到當時朝廷大臣的看重與理解,而是拋之腦後。

洋務運動的口號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清廷因為兩次鴉片戰爭的打擊,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發動的。

在當時,洋務運動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設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和陸軍。但是,新軍隊並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

所以,在日本侵佔琉球的情況下,劉長佑提出來的討伐日本,既能夠達到練軍的目的,又能夠重振軍威,非常的合算。

甚至,劉長佑已經提出了具體的討伐日本的計劃。

兵分三路,一路從庫頁島進軍日本,一路從朝鮮兵臨日本,水師從長崎進軍日本。

1881年,在劉長佑的奏摺上,已經將國際社會上各國的反應、琉球臣民的反應,甚至將來日本侵略成性、會吞併朝鮮的反應,進行了一一分析。

哪怕是在140年後的今天,劉長佑當時的計劃也是非常完美的,對於日本的侵略更是早有預料,只可惜是對牛彈琴啊。

總有人對北洋水師甲午海戰的戰敗耿耿於懷,但是一支強大的軍隊,卻從來沒有打過仗,能算是一支強軍嗎?有怎麼可能經受住考驗?

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可以說是中日兩國幾乎同一時期進行的強國運動,但是日本卻是“豁出一切”從上到下都支持“維新”。

反觀清朝,有反對的,有支持的,更有從中拖後腿的,失敗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必然。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劉長佑雖然是湖南新寧人,但他率領的鄉勇多是楚軍。劉長佑幫助曾國藩訓練湘軍,他的親軍吃湖南的軍餉,但在派系上仍然屬於楚軍,並不服從曾國藩的調遣。劉長佑曾建議清朝主動進攻日本,但他的建議並不成熟。

1,曾國藩評價劉長佑

曾國藩的湘軍是在劉長佑的楚軍訓練和幫助下成長起來的。

《湘軍記》:

“劉長佑攻泰和,羅澤南攻安福,悉破平之。於是,湘勇漸習戰陣,與楚勇埒矣。”

曾國藩評價劉長佑:

此老胸中甲兵,吾不能窺測。

2,劉長佑針對日本的奏摺

1881年光緒七年九月十七日,劉長佑正擔任雲貴總督,老幹部非常關切法國和日本對中國藩屬國的侵略,於是上呈了一份奏摺《熟審邊情敬陳管見疏》。

劉長佑痛斥日本比法國還可惡,“同治之末,弄兵臺灣”,“光緒二年,遂滅琉球,夷其宗社”。“國家既不問滅琉球之罪,則必不問滅越南之罪”,法國人有日本這個壞榜樣就更囂張了。

劉長佑建議趁法國大軍還沒有出動時(中法戰爭爆發於1883年12月),先討伐日本,恢復琉球。

劉長佑認為當時的日本貿易主要依靠中國,不如先中斷中日貿易,在經濟上打擊日本。

劉長佑還提出具體的三路進攻日本的設想:

1),“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這是北路軍。

2),“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這時西路軍。

3),水師“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這是南路軍。

劉長佑認為,日本人“必當自潰”。

3,劉長佑的方案其實有很多漏洞

看上去方案很美好。

日本雖然開始了明治維新,但還沒走上正規,政局複雜而混亂。

日本雖然廢除了世襲武士,在農民中徵兵,但還沒來得及實現軍隊的近代化。

日本近代化第一師團又名東京師團,是1888年5月14日由東京鎮臺編組而成。

劉長佑上呈日本奏摺時,日本軍隊還是半近代化的,與清軍的湘軍、淮軍、楚軍相比,戰鬥力並不佔優勢。日本的倒幕運動的戰鬥力度和持續時間都無法和清軍與太平天國、阿古柏軍戰鬥相比。

清軍的湘軍、淮軍、楚軍雖然也沒有近代化,但購置了大量的西方先進武器,經歷了太平天國、捻軍、阿古柏軍的鍛鍊,戰鬥力還有一些。

清朝從同治以來,實施洋務運動,購置和仿造槍炮,買了鐵甲艦,經濟實力遠超日本,軍事裝備比日本要強。

劉長佑對陸軍的認識基本正確,當時的清軍在陸地上可以打敗日軍。

但劉長佑對海軍認識不足,當時的清朝海軍雖然買了幾艘鐵甲艦,但沒有力量把大量陸軍運到日本。

截止1881年,北洋海軍購買了10艘軍艦,大都是300多噸的蚊船級。當時清朝最先進的揚威號,排水量1350噸,由鄧世昌接艦回國,於1881年11月22日到達天津大沽。

另外東北也無法取道松花江、黑龍江,運輸陸軍到庫頁島,因為1860年,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以東和庫頁島已割讓給沙俄了。

劉長佑的這些信息非常閉塞,連一些基本國情的改變都不知道,或疏忽了。作為一個封疆大吏,這一點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由於越南問題,清朝和法國在1883年爆發了戰爭。

清朝根本沒有力量同時對日本和法國開戰,按劉長佑的計劃,必須對日本速決速決,至少要在1882年底擊敗日本。

因為清朝的海軍力量不足,只能騷擾日本的海岸,無法運輸陸軍登陸日本。而日本可以在港口修建炮臺固守,勢必成為持久戰。

對日本和法國兩面開戰,是極其危險的。

清朝的軍機處也知道不可兩面作戰,海軍還是幼稚園水平,貿然出擊日本,很有可能變成忽必烈第二,所以沒有采納劉長佑的建議。

但清朝的軍機處並沒有意識到軍隊全面現代化的問題,還沉浸在中體西用的美夢中,認為只要採購洋槍洋炮就行了。

這一點,日本人卻認識到了,十幾年後就徹底擊敗了清朝。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劉長佑生於清嘉慶年間,是湘軍早期重要將領,早年曾跟隨江忠源抗擊太平軍,在江中源戰死後,他繼承其衣缽繼續與太平軍作戰,在多次作戰中重創太平軍,為清朝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而他也因功不斷升遷,在後來做過廣東、廣西巡撫、雲貴總督之職。


在任廣西巡撫之時,他整頓吏治,維護當地秩序,提出文教策略,使得當地廣西社會秩序逐漸穩定下來,要知道在此前廣西可是太平軍的發源地,歷經戰亂,破壞相當嚴重。

而在擔任雲貴總督之時,為鞏固邊疆,他與名將馮子材通力合作,殲滅了活躍在中越邊境的土匪勢力,換得了邊疆安寧。

從功績上來看,他毫無疑問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封疆大吏。

劉長佑還是一個特別有危機意識的人,在1881年的時候劉長佑就建議過先發制人討伐日本。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建議,是因為他看到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已經慢慢顯露出了侵略者的那副兇相,比如當時違反國際道義侵佔琉球。

在劉長佑看來,日本再這樣下去,接下來就是朝鮮、中國了,於是建議在日本還羽翼未豐之際給予其打擊,傾全國之力消滅日本。劉長佑也相信當時的大清是有這個能力的,畢竟清朝當時正在搞洋務運動,水師、戰船、槍炮等應有盡有,這時候也是檢驗自身能力之時。

劉長佑陳述完滅亡日本可能性後,還交了一份詳細的滅亡日本計劃書。


一、陳述日本侵略琉球罪行,然後選一有威望的大將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

二、一軍出朝鮮,扼其西端

三、再選一習水師名將,由寧波、定海率水師奔赴長崎攻其南端

四、以防日本圍魏救趙,在東南沿海設練軍,起防禦之態,以防日軍來襲

劉長佑認為這樣做符合道義,還能得到琉球臣民相助,又能使得朝鮮等國免遭蠶食,是大義之舉。

不過當時的清統治者並沒有採納劉長佑的建議,至於原因個人認為是被打怕了,清廷考慮諸多,認為不應該再輕易開戰了,它巴不得息事寧人,怎麼可能會自己主動選擇開戰呢?

若清廷知道僅僅在十多年過後會被日本搞的不得不發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不知後不後悔之前沒聽取劉長佑的建議,先下手為強呢?


其實劉長佑不單是提出抗擊日本,他還曾提出率先出擊抗擊法國侵略者。同年,他在法國攻佔河內後,上疏清廷說道:“法之處心積慮,乃在通商雲南。”於是他提出多種抵禦法國入侵的策略,主張舉兵南下,援越抗法以衛國,但和出兵日本一樣,建議依舊沒有被採納。

而在此後沒多久,則發生了中法戰爭…

其實這裡大膽想一下,若兩次都採取了劉長佑的建議,當時的中國還會那麼被動嗎?

劉長佑因清廷多次沒有接受他的建議,在次年即公元1882年稱病辭官,回到湖南老家。此後他整日憂國憂民、鬱郁不歡,最終於公元1887年在憂慮中溘然長逝。


夏目歷史君


劉長佑湖南新鄉人,湘軍主要將領。與湘軍名將江忠源交情深厚,兩個人還是老鄉(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兩人奉命去鎮壓太平天國,初次出征就取得大捷。在隨後的幾年間劉長佑一直跟隨江忠源四處剿滅起義軍。然而在攻打瀘州城的時候,江忠源不幸陣亡了。江忠源死後,劉長佑接手了他有的部下,他屢屢重創太平軍,最後聯和湘軍其他將領剿滅了太平天國。他也因屢建戰功而連連升遷。

太平天國滅亡後,他要鎮壓了不少農民起義。劉長佑這個人可以說是靠鎮壓農民起義發跡的。但他並不是不懂民間疾苦,當他任封疆大史時,在自己的轄區內,整頓史治,加強生產,在他的努力下,百姓的生活有了一定的好轉。他的功績不僅當地百姓稱好,朝堂上也對他讚賞有加。由此可以看出劉長佑不僅軍事上有過人的本領,政治上也是不錯的。在那個相對封閉的年代,他卻有著不同常人的眼光,(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劉長佑向光緒皇帝提出一個在當時來說非常大膽的建議。先發制人攻打日本。

他對光緒皇帝說道:日本已將琉球王國用武力吞併,已經開始對我朝的藩屬國動手了,他日必犯我中華。趁他現在羽翼未滿先發兵消滅他,當時清朝的北洋水師在亞洲範圍內實力還是相當強的。如果舉全國之力攻打日本,必定能消滅日本。也不會有後來的甲午戰敗,可惜劉長佑的這個建議沒有被光緒皇帝採納。由此可見劉長佑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他已經料定日本以後是我中華之大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