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遇刺前里根向人群挥手致意。

1981年3月30日,罗纳德·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刚满69天。当天他到华盛顿希尔顿酒店和工会成员一起聚餐,并发表了演讲。活动结束之后,他随众人一起离开酒店,当走到酒店门口的时候,隐藏在人群中的约翰·欣克利突然拔出手枪,在1.7秒内对着总统射出了6发子弹,现场一片混乱。

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特工万科拔枪防卫。

特工罗伯特·万科立即从一个公文包里抽出了一支乌兹冲锋枪,指挥其他特工掩护总统进行撤离,并准备应对后续的群体袭击。好在此次袭击的凶犯只有欣克利一个人,当时他携带了一把0.22口径的左轮手枪,他开始射击时离里根只有10英尺远(大约3米)。

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除里根外,袭击造成了三人受伤。

欣克利的第一枪击中了新闻秘书詹姆斯·布雷迪的头部,最终导致其终身瘫痪。其他子弹打伤了一名华盛顿警官托马斯·德拉汉蒂和一名特勤局特工蒂姆·麦卡锡。最后一枪则打在了里根的豪华轿车上,子弹弹起后,击中了总统的左腋下,擦伤了一根肋骨,使他的肺部分塌陷,并使心脏暂停跳动,当时子弹距离心脏仅约1英寸(2.5厘米)。

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特工正在对总统进行保护和抢救。

枪击案发生后,站在欣克利附近的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劳工官员阿尔弗雷德·安特努奇第一个做出了回应。他看到了欣克利手中的那支枪,然后击中了他的头部,把枪手打倒在地。凶手很快被擒拿归案。总统也被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消息经现场媒体曝光后,举世震惊。

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美国各大媒体纷纷以头版进行报道。

与公众猜测的不同,此次总统刺杀案与任何政治阴谋无关。真相大白之后,许多人都觉得可笑,凶手欣克利是一位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美国青年。

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为了爱情铤而走险的欣克利。

欣克利的刺杀之路始于1976年,当年上映了一部美国电影《出租车司机》。在影片中,演员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男主角对一位总统候选人进行跟踪,希望他能以某种方式打动并救出朱迪·福斯特饰演的一名年轻妓女。

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出租车司机》中朱迪·福斯特的形象,对欣克利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欣克利在大学里待了七年,没有获得学位,也没有结交朋友,离开学校之后,心理越发孤僻和阴暗。福斯特在电影《出租车司机》中的形象深深吸引了他。他认为福斯特就是她的梦中情人,他们注定要在一起。于是他开始了对福斯特的追踪和追求。

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福斯特身上洋溢着一股青春和叛逆的气质。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欣克利开始在全美范围内跟随福斯特。1980年,他在《人物》杂志上读到福斯特是耶鲁大学的一名学生之后,他甚至还报名参加了耶鲁大学的写作课程。1980年底,他给福斯特写了许多信件或便条,还给她打了两次电话。但福斯特当场拒绝了他,表示对他不感兴趣。这时欣克利已经深深陷入了对福斯特的爱恋之中而无法自拔,他也暗下决心——决不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里根中弹瞬间,照片获得了普利策奖。

欣克利确信,如果他成为了全国知名的人物,就能够与福斯特平起平坐,也必将能引起她的兴趣。于是刺杀总统的惊天计划开始在他的内心深处逐渐酝酿成型。那时里根还没有当选为总统,他开始跟踪的是时任总统吉米·卡特。两人最近的一次近距离接触,彼此相距只有一英尺远。1980年10月,他在纳什维尔国际机场因非法持有枪支而被捕。尽管卡特在那里做了一次竞选活动,但联邦调查局并没有把这次逮捕与总统联系起来,也没有通知美国特勤局。

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欣克利当时就处于镜头正对面位置。

欣克利的父母曾短暂地让他接受过精神科医生的治疗。但这并没有组织他刺杀总统的决心,并最终因“里根遇刺案”青史留名。只不过,他籍此“抱得美人归”的梦想没有实现。1982年6月21日,欣克利因精神错乱被判无罪。辩方的精神病学报告发现他精神失常,而控方的报告则宣布他在法律上是神志清醒的。在律师的建议下,他拒绝为自己辩护。2006年之前,欣克利一直在华盛顿特区的圣伊丽莎白医院接受全职治疗。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一项新的计划,他要逐渐把更多时间花在母亲的家里。

为了爱情,你会付出什么?1981年,他选择了去刺杀美国总统里根!

里根劫后余生。

里根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位遇刺后侥幸生还的总统,他在遇刺第13天后出院,民意调查表明,他的支持率从遇刺前的62%,猛升至73%,也算是因祸得福。从这宗里根遇刺案中,你可以学到什么呢?你会为了自己的爱情,去做这样的“壮举”吗?(文/世界历史那点儿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