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才能得自由-讀《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這是我看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第一本書。


自律才能得自由-讀《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封面

聽過一次讀書會小夥伴兒的分享,他的自律馬上吸引我了。

我從來不羨慕天才,因為天賦可遇不可求。只希望能學到自律之人的一鱗半爪,讓我能比之前進步一點點。

村上屬於既有天分,又非常自律的人。

01 村上是如何成為小說家的

自律才能得自由-讀《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日本小說家,美國文學翻譯家。熱愛音樂。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暢銷四百萬冊,廣泛引起“村上現象”。村上春樹的作品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的輕盈基調,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譽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學旗手。(維基百科)

二十年代六十年代末,村上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

他父母都是國文老師,村上受父母的影響,非常喜歡閱讀。在高中時更是喜歡上了英美小說閱讀。據他自己講,當時目的很簡單,只是想讀原版小說,囫圇吞棗地讀了很多。這也影響到他以後的創作風格。

和按部就班,上學、就業、結婚的大多數人的經歷不同,村上是先結婚,然後自己開店,後來才畢業離校。因為喜歡音樂,開了間能從早到晚聽音樂的小店,提供一些咖啡、酒水、小菜之類的東西。

1979年,村上在球場看球時,突然靈光一閃,決定開始寫小說。馬上買了紙筆開始做起來。

在小店的餐桌上,用半年時間寫出了第一部長篇小說《且聽風吟》。完成初稿後,自己覺得不滿意。便嘗試用英文來敘述故事情節。因為是非母語,單詞量有限,所以寫的都是淺顯易懂的短句。沒想到,從此他找到了自己特別的的行文節奏,用這樣的風格改寫了《且聽風吟》,不久便獲得了群象新人獎。


自律才能得自由-讀《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從此,村上正式成為小說家。

02 關於文學獎

以前我雖然沒有看過他的書,但名字還是經常碰到。尤其是每年到諾貝爾頒獎的時候。從2009年開始,村上年年入圍,年年陪跑。大家都替他著急。

他被問到最多的,可能就是獲獎情況了。書中談到,有人寫文章,說他因為沒有得到芥川獎而遠離文壇。村上自己覺得莫名其妙。因為他本來就不是文壇的人,只是偶然想寫小說而已,開始並沒有想當作家。因為喜歡,所以去寫。

村上說:”流芳百世的是作品,而不是獎項。“

雖然我並不是村上的粉絲,但對這種情況還是挺理解的。現在網絡發達,誰都可以說上幾句,而且不用負責任,什麼樣的話都有就不稀奇了。作為風暴中心的人,遠離嘈雜,保持自己的節奏,繼續做喜歡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回應。

村上喜歡音樂,他在全職寫小說之前,開了一家爵士樂酒吧,就是因為既能餬口,又能聽喜歡的音樂。


自律才能得自由-讀《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年輕時的村上春樹


說到原創性,他拿自己喜歡的音樂來舉例子。具有原創性的東西往往在一開始難以被人接受,因為和人們舊有的對音樂的理解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被吸納到人們的精神中,成為價值判斷基準的一部分。

我們剛接觸港臺音樂,剛接觸鄧麗君的時候,也是這種情況。那時候被批判的靡靡之音,現在很多已經成為經典。

村上覺得,作家要傾盡全力,讓作品至少可以隨著年代留存下來,多積累令人信服的作品,打造有意義的分量,立體地構築起屬於自己的“作品體系”。

04 寫點什麼好呢?

看看村上春樹是如何積累寫作素材的。

第一點當然是多讀書,尤其是青年時期,應該儘可能多讀書。

第二點是養成事無鉅細,仔細觀察眼前看到的事物和現象的習慣。

但不要急於對是非價值作出判斷。

重要的不是得出明確的結論,而是把那些來龍去脈當做素材,讓它們以原汁原味的形態,歷歷可見地保存在腦海裡。

把周圍自然發生的事件,每天目睹的情景,平常生活中邂逅的人物,作為素材收納在心裡,再驅使想象力,以這些素材為基礎構建屬於自己的故事。

我們經常看到社會上發生很多事情,比小說和電視劇還要精彩。小說都不敢這麼寫,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演,但是生活中就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如果我們能利用這些素材,運用想象力編織成一個新故事,未嘗不是一種好的寫作方法。

05 與時間成為朋友——如何寫長篇小說

寫長篇小說就好像跑馬拉松一樣,是個體力活,必須合理分配時間。所以要和時間成為朋友,管理好自己。

首先,每頁400個格子的稿紙,每天寫10頁。跟上班考勤打卡一樣,不多不少,就寫10頁,無論有沒有靈感,雷打不動。(這是他最初寫小說時的辦法,現在都是在電腦上寫了。)有靈感的時候,也是寫這麼多就停筆。

最重要就是找到節奏,不能一曝十寒。

第一稿完成後,休息一週,進入第一輪修改。對初稿進行徹底的改寫,大尺度加工。用時1-2個月,第一輪修改結束。然後休息一週,進入第二輪修改。

第二輪修改完,給自己放半個月到一個月的長假。作者稱這個長假是對作品的養護。長假過後聽取太太的意見,再做集中修改,最後交給編輯審讀。


自律才能得自由-讀《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村上春樹和夫人陽子


村上對如何利用時間,主張要積極主動,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讀到這裡我想起李笑來著名的那本書,也是類似的說法),掌控時間,積極地,目標明確地制定自己的日程表。

就這樣,一天接著一天,紮紮實實,按照自己的節奏,把一個個未來的日子拖到身畔,再送向身後。

像寫作這樣日復一日的案頭工作,也需要強壯堅韌的體力,才能長久堅持下去。對身體的管理和對時間的管理一樣,和時間做朋友,也要和自己的身體做朋友。

前幾天在豆瓣看了一篇文章,主人公是一個自由撰稿人,自媒體從業者。有能力和天賦,經過不懈的嘗試和努力,過上了不用朝九晚五上班的日子。看完以後,我總是感覺不太對勁,哪裡不對勁又說不上來。後來才突然反應過來,是他的工作狀態讓我感覺不對勁。

他一個星期工作六天,從早上八點開始寫到晚上8-9點,有特殊任務時會寫到凌晨。每天寫至少5000字 以上,有時候寫6500字左右。除了一日三餐和午睡1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寫作。

這是他想要的一種生活狀態,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用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還可以靠寫字換取糧食。

但我覺得他可能忽略了身體健康這個方面。年輕時可能不覺得,但這種工作方式很容易出問題,導致不能長久,出現頸椎、腰椎等部位的疾病。

寫作是個耗費腦力和體力的活兒,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身體的健康,工作的節奏是特別需要注意的方面。希望喜歡寫作的大家都能重視起來,調節好身體和寫作之間的關係。

村上每天堅持跑步或者游泳。為此還專門寫了一本書,《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我放在購物車好久了,一直沒等到電子版,寫到這裡,不能等了,馬上下單。等我讀完,再和大家分享。


自律才能得自由-讀《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06 對學校教育的看法。

村上談到自己上學那段經歷,認為學校體系和他自身體系不能契合,上學不太開心。還懷疑學校裡的體育課,就是為了讓人討厭體育才存在的。

確實,我們現在的體育課還是這樣的,要考試,要打分。老師盯著分數,大家都要學習同樣的體育技能。至於你喜不喜歡,身體條件適不適合練這個項目,都不在老師的考慮範圍之內。樂樂一二年級時,體育老師非常嚴厲,小朋友形容就是“特別兇”。有身材矮小的同學跑得慢都要被訓一頓。

從這點來看,確實客觀上起到了讓人討厭體育的目的。

在高中上到一半的時候,村上開始閱讀英文原版小說。不管看不看得懂,一本又一本貪得無厭地亂讀一通。最初始於好奇心,慢慢習以為常,對閱讀外文書不再牴觸。但英語考試成績依然沒有起色。

村上認為,只要有心,基礎知識完全可以過後再補,或者根據需要自然而然地掌握。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英語”。作者當時的目的就是想通過英文閱讀小說。

咱們群裡大多數是為人父母了,怎麼保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從村上這本書我也得到一些啟發。孩子在看英文小說或者中文小說時,不要求她百分百看懂,囫圇吞棗就可以,只要她喜歡去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領下,她會千方百計找書來看。如果早早喪失閱讀興趣,影響的可不是成績那麼簡單。道理我們都懂,看中文書時還能忍得住,但在看英文書時總會想,她到底看懂沒有?那個詞的發音對不對?意思理解的是不是偏了?

天下父母都是相似的,所以國外有小狗陪讀的活動。讓孩子單獨給小狗讀書,小狗會乖乖陪著她,不會懷疑,不會挑刺兒。我們也應該向小狗學習,陪著孩子就夠了,只要她想讀,我就想聽。讀得對不對是她的事,讓她自己隨著年齡增長,知識增多,自己糾正或者乾脆忘記以前的錯誤讀法就行了。

後面村上還談到他的作品如何走出國門,翻譯成英文版的過程。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一看。

我個人最喜歡村上這種自由自在,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在乎得獎與否,首先為自己而寫,為自我療愈而寫的態度。同時又非常自律,堅持鍛鍊身體,使自己的創作生命儘可能延長。

我也想做這樣一個寫字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