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层军官到练兵大臣,袁世凯靠的是什么?

提到中国近代史,总有一个人绕不过去,那就是袁世凯。袁世凯是清末时期的一个重量级的人物,由他主导的小站练兵,开启了中国军队现代化之路,并且成了北洋军阀的开创者。那么,袁世凯是怎么从一个中层军官,摇身一变成为练兵大臣的呢?

从中层军官到练兵大臣,袁世凯靠的是什么?

袁世凯

一 练兵前的袁世凯

袁世凯,于1859年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地主家族,父祖多为地方豪强。袁世凯出生时,正是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闹得最凶的时候,袁世凯家族很多人参与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的战争,成为淮军中重要将领,袁家由此与淮军关系密切,这为袁世凯将来进入仕途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

起初,袁世凯接受的也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希望能通过科举这条路走上仕途,但是袁氏一族都是征战沙场的大老粗,似乎没有读书的基因,袁世凯先后于1876年和1879年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能在乡试中中举。一气之下,袁世凯把这些圣贤书都烧了,决意要转战疆场,并且说道:“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当时朝中的实权人物是当朝中堂、淮军领袖李鸿章,虽然李鸿章与袁家颇有交情,但是李鸿章幕府中大都是举人或进士出身,袁世凯明白自己一个无名小秀才还没有资格跑去投奔李鸿章。就像今天的职场一样,一个刚从普通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也是进不去那些顶尖企业的,只有先去小公司历练几年,增长经验,才有去大公司的可能。抱着这种想法,1881年,22岁的袁世凯前往山东登州,投靠他父亲袁宝庆的好友、淮军统领吴长庆。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的王妃闵妃一党请求清朝出兵援助,袁世凯随吴长庆一起前往朝鲜平乱,在战斗中,他经常身先士卒,受到上司的赏识。朝鲜军乱平定后,袁世凯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守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他在朝鲜的行为受到了朝鲜人的赞许,称他:“明达夙成,留京师(汉城)期年,大得都民之心”。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早有野心的日本以此为借口,迅速出兵到朝鲜,而清朝却在内忧外患下自顾不暇,没有精力兼顾朝鲜,导致清朝与日本在朝鲜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7月19日,袁世凯化装成平民逃走,从仁川回国。

从中层军官到练兵大臣,袁世凯靠的是什么?

袁世凯剧照

二袁世凯是如何取得小站练兵权力的

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水师和陆军相继一败涂地,战后,很多人主张依照西法编练新军,改革军事,抵御外侮。李鸿章的军事顾问德提出了按照德国操法训练新军的建议,“计陆军应练战兵十万人,前后分作两队,军制悉照德国良法,一统帅主之”。慈禧太后同意了这个建议,决定改练新军--定武军。最开始编练新军是由广西按察使胡燏棻负责,但是却换成袁世凯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1、袁世凯有练兵经验

袁世凯在朝鲜经营多年,并且帮助过朝鲜练兵,在朝鲜曾受韩王命为之代练新军,亲自拟定章程,严格训练,素有知兵美誉,这是袁世凯能获得练兵权的重要因素。

从中层军官到练兵大臣,袁世凯靠的是什么?

袁世凯剧照

2、人际关系好

都说袁世凯善于玩弄权术,其实,在人情世故这方面,他也做的很好,朝廷内外,政界、军界,甚至宗室,他都有不错的人缘。

地方实力派督抚的支持

首先就是李鸿章,袁世凯曾在写给二姐的信中说到,“弟年少识浅,不料蒙太后留意,诸亲王、军机大臣、中堂(即李鸿章)推重,如此知遇,更有何言!”。甲午战争爆发后,朝野上下有很多人认为战争是袁世凯任性妄为闯下的,在加上袁世凯在开战之初擅自逃回,许多为要治他的罪,但是李鸿章坚持为袁世凯开拓,“事已过去,请王爷不必追究,横竖皆鸿章之过耳。”虽然后来李、袁二人因翁同龢闹得关系不太愉快,但是在推举小站练兵的人选时,袁世凯还是举荐了袁世凯,因为袁世凯毕竟还是出自淮系。

此外,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对袁世凯颇为欣赏,对他的军事才能表示肯定,都愿意举荐袁世凯负责练兵。

从中层军官到练兵大臣,袁世凯靠的是什么?

李鸿章

清流派领袖的认同

甲午战争以后,清朝大败,几十年的洋务运动的成果,毁于一旦,以翁同龢、李鸿藻为首的清流派再次崛起。且翁、李二人作为帝师,在光绪皇帝身边的影响力很大,同时也是主战派,主张练兵非常积极,袁世凯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积极地与李鸿藻、翁同龢展开人际交往,当然,这也可以看做是钻营、投机取巧。

袁世凯的叔父袁保恒、袁保龄都与李鸿藻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袁保龄,是李鸿藻任河南学政时的得意弟子,袁世凯便在致李的信中自称“小门生”,尊称李为“太夫子大人”,这让李鸿藻十分受用,对袁世凯的好感倍增。虽然李鸿藻并非军界人员,也不是袁世凯的直系上司,但是袁世凯经常给李鸿藻写信,报告他对时局、对战争的看法,由此在李鸿藻哪里博得了“知兵”的美名。最后李鸿藻大力支持袁世凯出任练兵,并且向荣禄极力保荐。

从中层军官到练兵大臣,袁世凯靠的是什么?

李鸿藻

满族亲贵的支持

在清朝晚期的政局中,荣禄是为数不多的既有能力、又有地位的满清贵族,而且在练兵一事中也影响颇大。由于李鸿藻与荣禄关系比较好,通过李鸿藻的极力举荐,荣禄也慢慢认可袁世凯。荣禄同意袁世凯编练新军,一方面是袁世凯练兵经验和聘用洋将、西法练兵的见识都远高于胡燏棻,而且此时袁世凯才36岁,正值壮年;另一方面是荣禄也想拉拢袁世凯,把袁世凯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中。

除此之外,支持袁世凯的人还有不少,比如商界大佬盛宣怀,不仅向李鸿章举荐袁世凯练兵,而且还捐银作为招募洋将费用,甚至愿出面借洋债三百万两做军饷,来全力支持袁练兵。就连袁世凯的竞争者胡燏棻,在与袁世凯见面后,也认为袁世凯更有能力,比自己更适合负责编练新军,最后反而站到袁世凯这一边,共同反对德国人汉纳根作为练兵人选。

可见,能得到朝廷内外这么多人的支持和举荐,除了自身实力外,袁世凯做人的本事可见一斑。

从中层军官到练兵大臣,袁世凯靠的是什么?

荣禄剧照

当然,最后拍板还是靠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身边最亲近的人是大太监李莲英,于是袁世凯又在李莲英身上动起了心思。袁世凯知道李莲英贪财,就花重金收买李莲英,让李莲英为他在慈禧面前说好话,在两位帝师、各个封疆大吏、满清亲王都为保举袁世凯的情况下,慈禧干脆顺水推舟,很爽快的批准了袁世凯小站练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