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產“霹靂”-2導彈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關於國產“霹靂”-2導彈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霹靂”-2 空空導彈是我國仿製而來的第一種國產空空導彈,它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沒有空空導彈的歷史空白。從外形來看,國產“霹靂”-2空空導彈採用了鴨式氣動佈局,兩對三角形舵面位於舵機艙所在的圓柱形彈體外側,兩對後掠梯形彈翼位於發動機艙所在的圓柱形彈體尾部,兩者呈X-X形配置,這種外形特點與美國“響尾蛇”AIM-9B空空導彈、蘇聯K-13空空導彈完全一樣,即使是在尺寸方面,中、蘇、美這三款空空導彈也是相同。那麼這三型空空導彈之間到底有何內在淵源?

這就先得從1958年9月24日的臺海空戰說起。當天,進入溫州地區的國民黨空軍機群,遭到駐路橋海軍航空兵部隊的截擊,我空軍飛行員王自重在擊落2架國民黨空軍F-86飛機後,被另一架F-86飛機發射的“響尾蛇”空空導彈擊中,飛行員王自重血灑長空。戰後,海航二師派員赴溫州以南現場,發現了王自重所駕戰機的遺骸,也撿到了“響尾蛇”空空導彈的殘骸,還找到了數枚脫靶未炸的“響尾蛇”完整彈體。獲得了用烈士生命換來的“響尾蛇”導彈殘骸,對於導彈事業尚在起步階段的中國,實在是太難得了,國防部立即決定對殘骸進行測繪,並要求複製出同樣的空空導彈,代號“55”。


蘇聯得知我國獲得了美製“響尾蛇”的殘骸,非常重視,先後派出了兩批專家來華,一方面幫助分析研究,另一方面索取測繪資料。在蘇聯專家回國時,中方允許蘇聯專家帶走了全套測繪圖紙、試驗數據和部分殘骸。蘇聯如獲至寶,他們立即著手仿製“響尾蛇”。畢竟蘇聯是個軍事技術方面僅次於美國的超級大國,技術基礎雄厚,先於我國於1960年仿製成功,1961年開始裝備部隊,取名為K-13空空導彈。1961年中國軍事代表團赴蘇聯商談引進米格-21殲擊機時,蘇聯同意將他們仿製成功的K-13導彈隨米格-21殲擊機一起轉讓給我國。

關於國產“霹靂”-2導彈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圖注:蘇聯K-13空空導彈

有了蘇聯已經取得成功的探索和成果,我國決定在“55”號導彈的研製工作基礎上試製蘇制K-13導彈。1962年4月開始熟悉圖紙資料,1965年9月,舵機、彈翼、固體推進劑和裝藥發動機率先定型。1966年1月導引頭通過鑑定,6月光學引信和控制倉對接調試過關,地面檢測站鑑定合格。1966年7~10月,在國家靶場進行了全系統綜合性能考核試驗,包括地面與空中對照明彈的攻擊試驗,總共發射23枚導彈,試驗證明全彈性能良好,控制系統工作可靠。初戰告捷,全彈轉入定型批試製。1967年3~7月進行了定型試驗,耗彈19枚,靶機兩架,結果證明:高低溫和運輸試驗後,產品符合戰術技術要求,發射安全可靠,控制系統精度較高,第一發就直接命中目標,地面檢測站滿足使用要求。同年11月,國家空空導彈定型委員會批准定型,命名為國產“霹靂”-2空空導彈。

關於國產“霹靂”-2導彈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圖注:中國“霹靂”-2空空導彈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ID:binggongke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