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的孩子,是否有必要適當玩玩電子遊戲?

學齡前的孩子,身體處於發育期,模仿能力強,雖然有一定的行為規範意識,但還是不能明辨是非,心理上也比較依賴父母,行為上完全得靠父母的正確引導。

如果我們為人父母整天回家手機遊戲不離手,孩子自然而然對父母感興趣的東西倍加關心和好奇,也會很容易模仿,玩起電子遊戲。

眾所周知,遊戲是有魔性的東西,有自制力的大人都控制不了,不能自拔。更別說對一個年幼的孩子。如果過早讓孩子接觸遊戲,一旦入迷,就會不可收拾。

因此,學齡前的孩子最好不要讓他玩電子遊戲。

學齡前的孩子,是否有必要適當玩玩電子遊戲?

為什麼要控制兒童期的孩子玩電子遊戲呢?

首先,電腦輻射對人體本身有危害。有研究顯示,如果7歲左右的孩子玩電腦遊戲會影響大腦的發育,讓本就不成熟的大腦受到損害。

為什麼說玩遊戲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呢?教育心理學者希利說,兒童在計算機前大多隻會不斷按鼠標,就像給老鼠跑迷宮似的。孩子在打電腦時,接受的是單一、重複的刺激。不需經過分析、辨別,在智力發展上沒有絲毫益處。計算機雖然激發兒童原始戰鬥本能,但卻壓抑了兒童理性分析發展。而動作遊戲也被指為智能提供感官刺激,使兒童注意力下降,從而影響學習能力。

學齡前的孩子,是否有必要適當玩玩電子遊戲?

有的家長覺得讓孩子適當的玩遊戲可以放鬆自我,可以在遊戲中鍛鍊孩子的手指靈活度,鍛鍊孩子的思維邏輯。但美國一家中心研究兒童媒體的機構顯示,人們開始使用電子遊戲的年齡已從八歲下降到最小九個月的寶寶。此外機構還研究了三百多項計算機遊戲,兒童網上平臺和家用教育軟件,發現只有兩個所謂的教學計算機遊戲採用了經過證實的教學方法,其餘部分知識掛羊頭賣狗肉的把戲,產生隔離兒童的作用。

蘋果之父喬布斯生前從不讓自己的三個孩子玩手機電腦遊戲,作為智能產品的研發者,他深知電腦遊戲對孩子的危害。

其次,最重要的是對眼睛視力極度的損害。看電腦或者手機時會長時間盯著一個點,很少眨眼,容易引起眼睛疲勞,弱勢和散光隨之而來, 長時間玩電子遊戲會嚴重影響幼兒時期的視力。現在小學生近視的比例逐年上升,和孩子們痴迷遊戲有一定的關係。

學齡前的孩子,是否有必要適當玩玩電子遊戲?

我們經常看到做生意的家長,因為要忙於顧客,而把孩子撂在旁邊,為了兼顧孩子和顧客之間的平衡,只有將孩子扔給電腦或者手機。原來看管孩子,一部手機或者電腦就可以,令人多麼匪夷所思的事 !

我們寧願掏高價也要也讓讓孩子上優秀的幼兒園,我們寧願買名牌服裝,給孩子吃最好的漢堡,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把孩子扔給遊戲袖手旁觀,有意無意的我們已經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

著名專家陳怡認為;在孩子免疫力低下的幼兒時代,有毒的東西給他嘗試一點也是有毒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學齡前有遠見,付出時間幫助孩子建立有益的興趣。儘可能去減少環境的誘惑,而不是讓孩子抵抗誘惑。

如何積極引導孩子遠離電子遊戲呢?

一、培養孩子的健康情趣 積極健康的興趣有很多,有條件的話,可以給孩子報適合自己的興趣班,游泳,舞蹈,手工,輪滑,彈琴,唱歌等等。可以陪孩子閱讀、爬山,美好的事情太多太多,孩子每天過得充實飽滿,時間被安排的井井有條,每天都有精神收穫。試問,他怎麼有時間去玩電子遊戲?他怎麼能迷戀上游戲?

二、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要想養成自律的習慣,就要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學會遵守規則。如果觸犯規則或者沒有按規則辦事,是要相應受到懲罰的,例如因打遊戲或者看電視沒寫作業,就需對孩子來適當“懲罰”以此來約束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 對於上班族父母來說,要做出合理的取捨,從出生到12歲這段時間,儘量多陪陪孩子,不要讓孩子感到他是孤獨的。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心理撫養。家長們要儘可能陪孩子一起散步、或者和孩子一起參加活動,培養孩子健全的心理。例如你在做蛋糕,你可以讓孩子親手也來參與一下,既滿足他的好奇心,也鍛鍊了它的自理動手能力,親子關係也更近一步。

四、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現在雖然手機、電腦氾濫,家長必須幫助孩子智慧地使用電腦,告訴孩子使用電腦是為了學習,而不是消遣和消磨時間,給予孩子積極正向的引導。要使孩子脫離電子遊戲的誘惑,做它的主人,而不做它的奴隸。家長每天養成看書讀報的習慣,無形中給孩子提供讀書氛圍,樹立榜樣,孩子久而久之也會愛上閱讀。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學齡前的孩子,是否有必要適當玩玩電子遊戲?

所以,在學齡前的幼兒時期,做父母的千萬不要猶豫,要下定決心,讓電子遊戲遠離孩子,讓孩子正確認識電腦、手機對於人們的作用是方便生活、學習和工作,而不是用來娛樂,虛度時光。

如果有的孩子已經有依賴遊戲的毛病,那父母更要心平氣和,耐心引導,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溝通,改掉壞習慣,有原則亦有愛,做孩子喜歡並且尊重的父母。

希望每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能收穫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