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油价双重冲击,油服企业一季度很“受伤”

疫情和油市动荡的不利影响,开始在石化产业链的财报中显现。

4月27日晚间,石化油服(600871.SH)发布一季度财报,1-3月营业收入128.68亿元,同比下降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暴跌196.9%,净亏损1.82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则为1.88亿元。

石化油服表示,净利润的大幅减少,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公司主要专业工作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同时停待费用和防疫支出同比增加所致。财报显示,一季度不仅公司出现亏损,而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为-11.84亿。

3月6日,“OPEC+”减产协议破裂,3月9日布伦特油价开盘暴跌30%。在3月接下来的3周里,国际油价与股市交织,到3月下旬已经跌至每桶23美元以下。诸多因素交织,一季度的石油公司可谓承压颇多。

石油公司面临严峻形势,油服公司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导致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大幅度减利。”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4月20日举行的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称,尽管低油价对降低我国经济运行成本有利,但是对中央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和效益产生较大冲击,导致一季度石油石化企业整体亏损。

“一季度国内需求下降,成品油销量下降也超过了20%,勘探、炼化等业务收入成本倒挂,石油石化企业整体亏损,影响了中央企业的效益增速,影响了30个点。”彭华岗说道。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所长徐建山和研究员罗继雨指出,石油公司的经营压力很快传导到服务企业,要求服务企业降低服务价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埃克森美孚、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阿曼石油开发公司等多家公司已要求石油服务承包商削减成本,调整合同条款。多家油田服务商被迫实施裁员计划,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预计,全球油田服务商可能削减超过100万个工作岗位。

另外,一些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面临无米之炊的严酷局面,开始自救行动,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两大油服巨头已加入削减资本支出的行列,计划分别削减30%和60%。

国内的油服公司日子也并不好过。以另一家油服公司中海油服(601808.SH)为例,天风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虽然中海油在2019年的实际资本开始实现了其年初目标,但自2014年开始的上一轮油价暴跌以来,直到2018年,中海油均未能达到其资本开支目标,因此在本轮油价暴跌的背景下,石油公司或将调整其产量及资本开支目标,对于油服公司的发展将产生一定压力。

目前,疫情对国内原油生产的影响已经弱化,彭华岗在上述发布会上指出,一季度中央企业原油、原煤产量保持正增长;特别是4月份以来,成品油日均销量、钢材日均销量均已经接近去年的正常水平。

然而,全球油价仍在“跌跌不休”,截至记者发稿,WTI原油期货跌至14美元/桶,跌幅将近17%,油服公司在压力下生存的日子,还将继续持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