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泉州申遺項目的22個申遺點,這裡有16個(四)

泉州十六景之十三:六勝塔

今年泉州申遺項目的22個申遺點,這裡有16個(四)

六勝塔,又稱萬壽塔,俗稱“石湖塔”,位於福建省位於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村,飽經風霜800多年,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元代建築物,在歷史上起著海上航標的作用,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高36.06米,底圍47米,花崗石仿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八角五級。六勝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為泉州重要外港,屹立海濱,是當時海外交通繁榮的歷史見證。

泉州十六景之十四:萬壽塔

今年泉州申遺項目的22個申遺點,這裡有16個(四)

萬壽塔在石獅市寶蓋山,又稱“姑嫂塔”“關鎖塔”。它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萬壽塔背靠泉州灣,面臨臺灣海峽,有關鎖水口、鎮守東南的氣勢,所以又叫做“關鎖塔”。南宋時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之一,對外貿易十分繁榮,與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生意往來。當時萬壽塔成為了海上行船的航標。

泉州十六景之十五:石湖碼頭

今年泉州申遺項目的22個申遺點,這裡有16個(四)

石湖碼頭位於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村,始建於唐代,由通濟棧橋與天然礁石碼頭共同組成。713-741年(唐開元年間)海商林鑾在臨海的斜坡上開鑿石階、拴纜孔,巧妙地利用天然礁石修建碼頭。1086-1094年(北宋)官吏傅璡修建通濟棧橋,將岸邊村落與大礁石碼頭連接起來,形成石構順岸平梁碼頭。該碼頭成為宋元時期刺桐港商貿和海防的重要離岸碼頭,自創建起一直沿用至今。

泉州十六景之十六:江口碼頭

今年泉州申遺項目的22個申遺點,這裡有16個(四)

江口碼頭位於泉州江海交匯處的法石港區,含文興碼頭、美山碼頭等系列碼頭,內航沿江進城,外可揚帆出海,始建於宋代(10-13世紀),歷代沿用,屢有修繕。20世紀中葉,在這個區域發現的宋代古船,是繼泉州灣後渚港沉船之後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此外,還先後發現了多處12-15世紀的造船遺址和古船殘骸、石碇、伊斯蘭教墓蓋石等。(本期十六景連載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