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正式開播61年紀念日

中央電視臺建立之初稱北京電視臺,1958年5月1日開始試播。當時的演播室是由一個50多平方米的排練廳臨時改裝的。試播當天播出的黑白電視節目有先進生產者的講話、新聞紀錄片、科教影片、詩朗誦和舞蹈等。

中央電視臺正式開播61年紀念日

老中央電視臺大樓

中央電視臺試播4個月後,於9月2日正式播出,每週播出4次,每次2—3小時。這時中央電視臺的發射半徑只有25公里,全北京市只有30多臺電視接收機。但是,北京地區上空的電視節目訊號表明:中國自力更生在首都創建了全國第一座電視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的建立標誌著中國電視事業的起步。以後,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也相繼建立了電視臺。

電視作為一項嶄新的事業,從一開始就受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關懷。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到中央電視臺來視察。在我國遇到嚴重經濟困難、全國電視臺由原來的23座縮減為5座的情況下,國家還決定給中央電視臺興建9800平方米的洗印樓,並調撥部分電視設備。艱苦創業中的中央電視臺更加奮發圖強,從1960年1月起,中央電視臺試行固定節目時間表,既有面向一般觀眾的節目,又有為特定對象設置的節目;既有新聞性節目,又有教育性和文藝性節目,定期或交錯播出的專欄達幾十個。1960年3月,中央電視臺還與北京市教育局聯合開辦了中國第一所電視大學——北京電視大學。1973年5月1日,中央電視臺試播彩色電視節目,完成了從黑白到彩色的飛躍。

中央電視臺正式開播61年紀念日

新中央電視臺

到目前為止,除港、澳、臺地區外,全國共有省轄市以上電視臺374座,縣級廣播電視臺1273座,有線電視臺234座,電視發射和轉播臺39991座,衛星地面站177432座,微波站2279個,微波線路76719公里。正是這些物質基礎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現代化的中國電視事業基本格局。現在,全國擁有3億臺電視機,電視觀眾達10億人以上,有線電視用戶有8000多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已提升到89.01%。隨著全國各地“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的迅速進展,從根本上解決偏僻邊遠地區農村群眾看電視難的問題已為期不遠。對外電視傳播也獲得較大進展,中央電視臺的國際頻道節目信號,已通過衛星傳送覆蓋全球,並正在各大洲逐步落地。

目前,中央電視臺辦有17套節目,全國電視播出節目已達1007套,平均每週播出時間為61656小時。電視節目逐步實現欄目化,大大豐富了節目內容。新聞報道實行滾動播出,增加信息量,增加播出次數,提高新聞時效,提高開放程度;開闢評論節目,加強深度報道。以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現在播報》等為代表的一批新聞類深度報道欄目,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各臺在節目改革中有計劃地推陳出新,創辦了一批新的新聞、專題、文藝等各類名牌節目欄目,同時對原有節目欄目進行改版或調整,不斷充實、更新節目內容,提高節目質量。電視劇創作獲得重大突破,從過去年產幾十部(集)發展到現在年產8000多部(集)。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等相繼以電視連續劇形式搬上屏幕。電視屏幕已日益豐富多彩、異彩紛呈。

中央電視臺正式開播61年紀念日

中央電視臺臺標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影響的增大,中央電視臺作為我國的國家電視臺,其國際交流工作也日益發展起來。中央電視臺和80多個國家的百餘個電視機構有業務交往關係,近年來,中央電視臺與國外的節目交流數量更是大幅度增長。現在中央電視臺已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