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趣步用戶:我一定要告訴你們趣步不為人知的真相

我是一名普通的趣步用戶:我一定要告訴你們趣步不為人知的真相!!!

近來,傳統媒體和自媒體聚焦趣步公司涉嫌傳銷一案可謂是趨之若鶩,大有將趣步押上審判臺“斬立決”之勢。

媒體的關注並非始於日前被有關部門涉嫌網絡傳銷立案調查。在此之前,大批自媒體以“人去樓空”、“跑路”、“非法集資”、“披著外衣的資金盤”、“妥妥的傳銷”、“趣步騙局”等吸引眼球的標題對趣步公司定性定罪之裁決,幾乎形成“新聞井噴”之狀。並由此帶來的“媒體審判”卻是令司法界、新聞界有識之士不能不深感憂慮的。

媒體“審判”

2018年年末,一款名為“趣步”的“區塊鏈項目”,突然火爆起來。據悉,這款“走路賺錢”的項目,用戶只需要安裝趣步的App,每天記錄步數,就可以獲得“趣步糖果”。而趣步的宣傳口號則充滿正能量:“讓汗水不白流。”“讓國民每天多走一千步。”

“我們是一家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立足運動健康領域,鼓勵全民關注自身健康,參與快樂運動的創新型科技公司。”趣步在官方App裡這樣寫道。

但趣步遭遇的媒體“圍獵”始於今年4月份。

4月18日,一家財經自媒體以《“走路賺錢”的趣步 是披著區塊鏈外衣的傳銷騙局嗎?》為題介紹,“老玩家需要極長的週期才能變現,新玩家又必須從老玩家手中購買籌碼。作為一個資金盤項目,趣步的模式太‘成功’了,但只要是資金盤,就總有崩盤跑路的一天,誰也不會例外。”從更改遊戲規則、關閉交易中心到發佈公告,趣步已經顯示出資金盤跑路的各項徵兆。

不久後的6月中旬,湖南一家媒體報道,“打電話給他們都不接了”。該媒體甚至報道,在趣步的系統內,每個人繳納一元錢“認證費”為必要前提。有質疑者稱,這種模式實際是一種隱秘傳銷。

之後,有一家自媒體撰文稱,趣步涉嫌傳銷是不爭的事實,很多人一直拿著趣步是合法註冊的公司噱頭來宣傳,註冊的公司是合法,但是模式不合法。更是信誓旦旦稱,中央二臺的財經報道,也證實了這一點。

一家區塊鏈自媒體稱,趣步的“營業執照”已被吊銷,目前的經營狀態變成了撤銷狀態。

其它自媒體紛紛聞風而動。

一家網絡自媒體似乎更有獨到“發現”,該網文稱,趣步走到現在,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離跑路只差一個公告。現在投錢進去你肯定只能為前面投資者填坑。

有一家自媒體甚至冒充轉載某大報的文章《大騙局!“走路就能賺錢”APP被立案:涉嫌傳銷 更有金融詐騙 受害者“流汗又流淚”!》來現身說法。

一家財經自媒體稱,“趣步”的發展上下線模式是“妥妥的傳銷”。

隨著媒體所追蹤的“犯罪情節”越來越朝縱深發展。趣步一幅“傳銷、資金盤、非法集資、跑路”等等傳銷特質的猙獰面目撲面而來。

自媒體的種種審判已將趣步“圍獵”到白熱化程度。相當數量的自媒體都在行使法官“審判職權”,都在對趣步作出定性定罪之判決。

有關趣步

據瞭解,趣步全稱為湖南趣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南長沙本土的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立足運動健康領域,主營業務為開發、運營“趣步APP”及網絡商城。

趣步APP介紹顯示,秉承“每天讓國人多走一千步”的願景,打造一個開放式運動平臺。粉絲實名註冊趣步APP成為趣步用戶後,趣步APP實施任務激勵,通過運動步數獎勵趣步用戶積分(糖果)。積分(糖果)可 以在趣步線上商城和線下實體店兌換商品、商家優惠券。通過運動大數據,對接趣步用戶與實體商家,助力實體商家做生意,構建一個線上線下連接的商圈,達到商家、趣步用戶、趣步平臺三方共贏局面。

趣步公司的願景與文化一欄顯示,倡導人們參與運動,分享健康快樂,給予獎勵回報。趣步的創新性互聯網思維,使得趣步APP發展迅速。

趣步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趣步APP”仿效“網紅粉絲”、 “滴滴”的經營模式,“趣步APP”倡導了全民運動,讓你的汗水從此不再白流的商業模式。

據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極光大數據的統計表明,從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通過對國內APP下載量的統計分析,得出了DAU環比增長率,引人注目的是,“趣步APP”竟然以130.8%的增長率躍居第五名。

針對趣步被自媒體“圍獵”的負面報道,趣步公司曾作出如下澄清和說明。

該公司稱,“糖果”是趣步公司發行的一種虛擬積分,並非負面新聞所說的“虛擬貨幣”。發行虛擬積分是互聯網公司經營的正常方式和手段,趣步糖果本質上與Q幣、淘金幣、京豆等並無區別。趣步公司發行趣步糖果的目的,是讓趣步糖果成為未來趣步商戶平臺運營的紐帶,以更好的幫助商戶運營,趣步公司從未出售過趣步糖果,從未通過買賣糖果進行謀利。

據記者調查趣步,公司的利潤來源有:自營線上商鋪、產品銷售獲利;經營商戶平臺,商家銷售分傭獲利;APP流量變現獲利;運動大數據應用獲利;接受融資、資本運作上市獲利。

針對“每位用戶收取1元錢註冊費,1億用戶就可以收1億元,然後圈錢跑路”、“非法集資(或龐氏騙局或做資金盤)”等等,趣步公司發文解釋。

在趣步APP的實人認證環節,收取用戶1元人民幣費用。該費用並非“註冊費”,而是“實人認證費”,收取說明在用戶支付環節進行了公示。

“實人認證費”是為繳納第三方有償的實人認證服務費、短信息費和流量費而收取,並且是專款專用。趣步公司在今年6月6日申請了財務審計。審計結果稱,用戶支付一元后,其未來所有的短信息費及流量費會持續增長,超出部分由趣步公司承擔。意味著趣步公司不僅不能通過收取該一元認證費來贏利,相反還需要持續貼補。

針對趣步公司“跑路”的傳聞,公司在2019年6月5日中對公司遷址事宜進行了公告和聲明,原辦公地址“德普企業公元”已棄用,新辦公地址正在裝修,待準備好後開放來訪接待。公司並不存在不負責任的媒體所說的“圈錢跑路”,請媒體調查明確後,謹言慎行。

趣步”獲專家權威論證

為自證清白,回應廣大媒體質疑。9月28日,趣步公司通過湖南通程律師事務所委託中國政法大學法商管理研究中心,針對湖南趣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所運營的“趣步APP”平臺商業模式是否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非法經營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的問題,作出了嚴謹論證。

該意見書在論證中,明確指出:趣步的經營行為並不符合傳銷等犯罪的基本特徵。雖然在之前的許多報道和自媒體說法中,認為趣步存在拉人頭、返利等疑似傳銷行為,但法律上所定義的傳銷犯罪有非常嚴格的條件。

我國法律規定:傳銷犯罪人首先要向加入者收取“入門費”,有的犯罪分子採用直接收費方式,也有的違法者要求加入者購買商品、接受服務,間接地收取費用,但專家們表示,在趣步的整體經營過程中,與用戶沒有資金往來關係。沒收費,就沒騙錢!

引起多方關注的焦點問題就是,趣步公司對推薦新用戶加入的老用戶,獎勵了虛擬積分“糖果”,似乎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上線拉下線行為。實則不然,專家們在論證中發現,僅僅推薦他人加入還不是傳銷行為的“上線”,法律還要求按照推薦關係來分配利益,推薦人要從自己的被推薦人那裡獲得收益,才構成傳銷組織中的上下級層級關係。傳銷屬於騙財行為,本質上就是上線吃下線,如果只有推薦關係而沒有據此分財,則宜認定為正常的商業推廣行為。很明顯,趣步未剝取被推薦人的利益用於獎勵其推薦人,而是用公司自有的“糖果”,是非黑白,非常清楚。

據悉,趣步通過一段時間的經營,確實獲得了一定的商業收益。據其財務信息顯示:這些收益實際上來自在網上商城上售賣手環、跑鞋,以及向城市合夥人出讓APP廣告位的收入,是貨真價實的合法收入。

此外,還有許多消息認為趣步的行為具備“資金盤”等其他犯罪可能。對此,參與論證的專家認為,關鍵在於趣步公司與用戶間有無資金往來,只有在向用戶直接、間接地獲取了資金,才可能構成傳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犯罪,但現實是,平臺與用戶間沒有資金往來關係!專家們也對“糖果”的性質進行了分析,鑑於這種虛擬積分在平臺運行中沒有通存通兌的流通性,“糖果”就不屬於代金幣性質的物質,非法經營罪無從談起。

據悉,上線一年來,“趣步APP”下載量迅猛增長,然而,在市場競爭中受到職業網絡水軍策劃發動的網絡攻擊,再加上"假趣步APP"在網上氾濫成災,受害者紛紛投訴趣步公司,由此導致對“趣步”發出各種缺乏事實依據的無端質疑。

據瞭解,中國政法大學法商管理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該中心以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管理學科為依託,憑藉法科強校的優勢資源,開展管理學與法學交叉領域理論與應用研究。中心面向社會,以現實工商企業中存在的法商管理問題為導向,開展學術研究和管理諮詢,為國內法商風險管理領域中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強學術競爭力的研究機構,成為法商管理方面的教學科研中心、社會實踐中心、價值服務中心。

“媒體審判”隱憂

自媒體在趣步“涉傳”過程中的“激情演繹”“義正言辭”,已引起司法界、新聞界諸多人士的高度關注與深思。

此前,網上流傳拼多多的拼團模式“類似傳銷”。去年,拼多多正式上市成功,發行價為19美元,總市值達到了240億美金。拼多多本次美股IPO認購,是整體超募的20倍,全球各大主流基金幾乎都有參與,是美國上市的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相關抹黑言論認為拼多多、拼好貨等社交電商平臺存在類似傳銷形式的問題,其中的原因主要在於發佈者缺乏電商專業知識,對這類創新模式的電商平臺運作模式並不是特別瞭解,將拼團社交電商與網絡傳銷混為一談。”國內網絡傳銷資深研究專家、國內首份網絡傳銷調查報告主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2017年7月,一家國內社交電商平臺雲集微店被指涉嫌傳銷,相關部門還對其開出了高達958萬元的罰單,目前,雲集微店已在有關部門和法學人士的幫助下,針對APP推廣中有爭議的形式進行了整改,並得到了政府監管部門、法律界人士的認同。

根據《禁止傳銷條例》規定,“入門費”、“拉人頭”、“團隊計酬”三要件是判斷是否為傳銷的重要依據;市場監督總局公開表態稱,若同時具備上述三點,即可斷定涉嫌傳銷。針對趣步“涉傳”有法律人士認為,既然用了“涉嫌“一詞,說明還需研究核實,具體判斷。網絡傳銷的本質是龐氏騙局,要符合“三要件+一本質”方能定性。目前的立案只是行政部門行使職權的一個正常行為,不要過於解讀。

對於媒體的種種做法,有法律專業人士感到非常不理解,同時也非常氣憤。“自媒體為了製造‘賣點’甚至‘吸粉’,就可以一味迎合受眾的獵奇心理,這既是對法律不負責任也是對國家優化營商環境的極大破壞,網絡的“圍獵”有可能將一家大有發展前途的互聯網企業一棒子打死。

法律專家認為,“媒體‘審判’對行政機關做出的判斷應該是有影響的”,不真實的報道結論會誤導公眾,由此產生的輿論衝擊波會增加辦案人員的心理壓力,“媒體早已蓋棺定論,倘若沒有傳銷定罪了,又如何向社會公眾交代?”

我國《憲法》第12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在我國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社會要求增加職能部門辦案的透明度,防止司法腐敗,保證司法公平。這種情況下,輿論對司法的影響獲得了一種正當性。但一旦兩者關係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辦案者的公正評判,以輿論審判代替法律審判。

電商行業一直以來都是是非之地,一些不良平臺以“黑競爭對手謀發展”的套路一直存在。而趣步近來良好的發展勢頭、巨大的用戶數及較高的知名度,很容易成為被“圍獵”的靶子。

據最新消息,為回應市場關切,趣步公司在顧問律師的陪同下已向長沙市公安經偵部門主動申請調查,並表示會積極配合調查。同時,也向市場監管部門提交情況說明,如果構成犯罪,趣步公司願意承擔法律責任;如果只是違規並不構成犯罪,趣步公司積極整改,同時希望有關部門保護趣步公司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趣步項目到底是一個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騙局,還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互聯網好項目?

相信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正義從來不會缺席,只會遲到”

真相只有一個,真理越辯越明,趣步歡迎所有質疑、監督甚至調查,開放包容,修正改進,只有這樣,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但趣步堅決抵制汙衊、造謠和詆譭,會堅決與惡勢力鬥爭到底。


後記:

我知道,我知道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這些我都知道。面對謠言,我原打算一如既往沉默,讓猴子們去跳,卻發現這次網絡黑文是有組織有預謀且很有毅力。我想說點什麼,我就把我知道的都說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