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說我“冷漠”,我媽說我沒感情,為什麼我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男友說我“冷漠”,我媽說我沒感情,為什麼我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我覺得你看不上我

從小到大,所有長輩對我的印象就是不愛說話,但是很懂事很聽話。

男友說我“冷漠”,我媽說我沒感情,為什麼我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那時候我還傻傻以為這是讚美,誇獎,心裡美滋滋的,不經意間還流露出小驕傲,現在想來真是愚蠢。

這些看似美好的優點恰恰是造成我性格缺陷的罪魁禍首

曾經看到這麼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真的只有自己才知道,我花了多大氣力想從自卑敏感的泥淖中爬出來。

小時候父母對我十分嚴格,高知型父母向來如此,有自己一套完善的教育培養體系,除了每天必看的經典名著外,讓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日常的吃飯。

我那時候有些挑食,受不了芹菜入口的澀味,每次吃飯都會避開有芹菜的那盤菜。

男友說我“冷漠”,我媽說我沒感情,為什麼我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而媽媽好像知道我的小心思,不斷把芹菜夾到碗裡,也不說什麼,就用那雙深邃不見底的雙眼盯著你看,於是我不得不吃。

更過分的是,他們會因為我沒有好好吃飯就把我關在房間,直到第二天才放我出來,任我怎麼哭鬧就是不開門,然後美其名曰懲罰。

我知道不好好吃飯是我的錯,但是那時候我真的好害怕,其實只要媽媽給我些許安慰或者一個擁抱,我就會立馬改正缺點的。

可是沒有,我到現在都記得他們在客廳的歡聲笑語,媽媽把我甩進房間的手,爸爸滿身抗拒不耐煩的姿態表情。

久而久之我學會了聽話,順從,學會了藏起一切的表情,學會了自己解決一切事情,因為身後空無一人。

男友說我“冷漠”,我媽說我沒感情,為什麼我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那幾年,我確實認為父母不愛我。

長大後,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變多了,這種誤解也慢慢消除,他們很愛我,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罷了。

只是現在的和解早已於事無補。

父母那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以及我自認為愛的缺失早已烙在骨肉裡。

我變得自卑敏感,不喜社交,只想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一旦有人打擾就會手足無措。

我也戀愛過,但是每段感情都不超過半年。

對方覺得我太冷漠,感受不到我的愛,天知道我沒有,我只是擔心一切都是我的自作多情,這樣的自己不值得這麼好的人來愛我。

男友說我“冷漠”,我媽說我沒感情,為什麼我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我知道自己有問題,一個心理正常的成年人會這樣麼?

喜歡十分,表現三分

我所有的自負都來源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源我的軟弱。

嘴裡振振有詞,因為心理滿是懷疑,深情更是因為痛恨自己無情。

——馬良《坦白書》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回避型依戀人格,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行為。

通常這類人格的產生,大多因為童年時期缺少父母的關愛,或者長期被疏忽,導致內心自卑敏感,從而在心理上建立一道屏障,阻擋一切情感需求或者親密接觸,並說服自己:“我不需要它。”

男友說我“冷漠”,我媽說我沒感情,為什麼我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雖然能夠很好地去適應親人、朋友的情感需求,但是對伴侶的情感需求因為過於親密,且相處時間過短,就增加了自身的不安全,難以承受這份愛。

那些我喜歡你,但一旦你開始喜歡我了,我就不喜歡你了,就可以很好地代表迴避型依戀人格。

除此之外,迴避型依戀人格還具有以下表現:

恐懼親密

任何的牽手、擁抱、性接觸等都會讓他們產生抗拒,就算對方想要表達關心,也會覺得窒息想要逃避。

男友說我“冷漠”,我媽說我沒感情,為什麼我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他們對私人空間的需求甚高,任何關係的拉近都會產生被控制的感覺,隨時處於防禦狀態,準備從任何關係中抽離出來,保全自身。

假性獨立

那些說著“我對戀愛不感興趣,太麻煩”的人,看似獨立堅強,實則是難於進入親密關係。

他們會壓抑自己的情感需求,會裝作漠不關心的姿態,說什麼“分手就分手,無所謂”,實則極度渴望愛,渴望溫暖。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不斷挑剔對方的缺點,喜歡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對成功後產生的感情有一種厭惡心理,一旦願望被實現,又有一種欺騙的感覺。

男友說我“冷漠”,我媽說我沒感情,為什麼我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案例中的“我”早年想跟父母互動,渴望建立親密關係,卻被無情推開,害怕被父母嫌棄,成為退縮型兒童。

一般情況下,教養模式是連續穩定的。

當孩童成為大人,懂得了語言,表情,情緒等,他就會解讀到父母對自己的不喜歡和不在乎。

於是在成長過程中漸漸將這種感情積攢,加重,形成最早的自我認知:我不夠好,不值得愛

但沒有一個孩子想去承認這一點,所以一旦意識到,內心不知早已承受多少痛苦情緒。

然後開始壓抑對愛的渴望,對任何情緒都採取迴避度。

男友說我“冷漠”,我媽說我沒感情,為什麼我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我”開始順從,聽話,沒有自己的想法與情緒,一切的行為以父母為準則。

愛這種慾望,勾起又被殘忍拒絕無情忽視,這種經歷早已讓他們的自尊心支離破碎,甚至埋藏巨大的憤怒。

他們渴望蛋糕,卻習慣了麵包,為了得到蛋糕啼哭掙扎,但後來卻發現再多的哭鬧都於事無補,於是逐漸接納這個事實,覺得蛋糕不屬於我,我註定不會得到蛋糕。

長大後,遇見他人,這種複雜的情緒再次顯現,產生我不值得的念頭,畢竟連自己的父母都這樣認為,更何況是別人呢?

在戀愛中,“我”害怕自己的滿腔熱情再次被澆滅,害怕自己的主動變成多餘,因為太害怕了,所以乾脆若即若離,不過於熱情也不過於冷漠,這是保護自己的唯一辦法。

男友說我“冷漠”,我媽說我沒感情,為什麼我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我喜歡你,如果有十分的話,你看到的,只有三分,剩下的七分是我的堡壘。

你值得全世界最好的

如果你身邊的人有迴避型依戀人格, 當你覺察她開始出現反感,並試圖自我封閉時,不要強迫他,而是努力瞭解他的感受,給他適當空間去適應去消化。

如果你是迴避型依戀人格,也千萬不要慌張,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自省和調整,減少依戀模式帶來的負面影響。

你可以嘗試寫自傳,回憶過去,重新審視,然後自我調整,自我和解。

就像案例中的我一樣,和父母溝通發現原因,從而理解現在的自己,並希望未來進行改變。

建立親密關係並不容易,我們需要坦率,真誠,需要靈魂的溝通,精神的共鳴,這樣雙方才能同頻共振,感受到彼此的愛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