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閻錫山和馮玉祥,座下都有十三太保,誰的太保更勝一籌?

太保,最早是上古三公之一,即

太傅、太保和太師。唐朝末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包括義子):李嗣源、李存勖、李存信、史敬思和李存孝等十三人先後皆被封為太保,因此得名“十三太保”,這也是“十三太保”一詞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

因為這十三人頗負盛名,明清兩朝演義小說興起後,就喜歡將一些武裝集團團體冠以“十三太保”的名號,如《說唐全傳》中靠山王楊林的十三個義子:羅方、薛亮、秦瓊等十三人,號稱十三太保。

到了民國時期,許多軍閥座下都有各自的十三太保,如袁世凱的十三太保,是指他稱帝的期間支持帝制的十三位重要人物,其中有籌安會六君子: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以及七兇:朱啟鈐、段芝貴、周自齊、梁士詒、張鎮芳、雷震春、袁乃寬,這十三人合稱十三太保

蔣介石、閻錫山和馮玉祥,座下都有十三太保,誰的太保更勝一籌?


不過袁世凱剛一稱帝,雲南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人就發起了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通電全國,要求懲辦帝制禍首十三太保。袁世凱匆匆被趕下皇位後,這十三太保便也隨即煙消雲散了。

後來蔣介石、閻錫山和馮玉祥等也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十三太保團隊。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是1932年牽頭成立復興社(又稱藍衣社)的十三名黃埔軍校畢業生,他們分別是劉健群、賀衷寒、鄧文儀、康澤、桂永清、酆悌、鄭介民、曾擴情、梁乾喬、肖贊育、滕傑、戴笠、胡宗南。

蔣介石、閻錫山和馮玉祥,座下都有十三太保,誰的太保更勝一籌?


復興社屬於情報機構,這十三人後來大多也從事情報、行政工作,如軍統的戴笠、鄭介民等,率軍打仗的也只有胡宗南、桂永清等寥寥幾人。

閻錫山的十三太保是他在1912年佔據山西后,提拔重用的十三名晉綏軍將領:楊愛源、王靖國、趙承綬、孫楚、楊澄源、傅作義、李生達、李服膺、魯英麟、梁培璜、楚溪春、陳長捷、董英斌。

蔣介石、閻錫山和馮玉祥,座下都有十三太保,誰的太保更勝一籌?


這十三人大都是畢業於保定軍校,其中前九人都是山西人。閻錫山將手下十三太保視為左臂右膀,正是在他們的輔助下,才安安穩穩地做了三十多年的山西王。

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都是從北洋時代就跟著他混的底層軍官,那時候馮玉祥本人也不過是個旅長,他們是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榘、石友三、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和韓多峰。

這十三人後來都被馮玉祥提拔重用,到1928年西北軍改稱為第二集團軍時,他們大都成為了師長以上的高級軍官。後來馮玉祥兵敗,西北軍被拆解,於是十三太保各自獨立,也成了或大或小的軍閥。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出自黃埔軍校,閻錫山的十三太保出自保定軍校,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則大多是草莽出身,大老粗一個,都是一刀一槍從小兵幹起來的。那麼這三組十三太保三十九人,誰更勝一籌呢?

單說抗日戰場上,晉綏軍雖屢戰屢敗,但也屢敗屢戰,誓不投降,始終堅持抵抗,把日軍擋在了山西,沒讓他們染指陝西。

馮玉祥的十三太保表現則有好有差,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多峰等堅決抗日,其中佟麟閣戰死北平,為國捐軀;韓復榘丟棄山東,被蔣介石槍決;石友三、孫良誠、程希賢等投降日寇,當了漢奸。

蔣介石、閻錫山和馮玉祥,座下都有十三太保,誰的太保更勝一籌?


蔣介石麾下十三太保在抗戰時,胡宗南有功有過,戰勝過日本人,但也曾密謀突襲延安。桂永清面對日本人則是打仗無能,逃跑有術,後來憑藉何應欽侄女婿的身份,才做到了海軍司令一職。戴笠的軍統則表現不俗,抗戰時刺殺了大批日偽人員,刺探了無數重要情報,但也犧牲了一萬多名特工。

綜合對比下來,小編以為閻錫山的十三太保更勝一籌,蔣介石的次一等,馮玉祥的則排名最末,諸位以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