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可能認識這個世界嗎?希臘哲學中的懷疑論

趙汀陽在《論可能生活》的前言中說:“如果要真正有效的檢查觀念的有效性,就必須使用懷疑論

(我主要參考了希臘懷疑論和維特根斯坦懷疑論,在我看來它們是真正有力的懷疑論)

那麼,希臘懷疑論到底是怎樣的學說呢?

希臘懷疑論學派主要是運用邏輯論證,從認識論上對同時代的其他哲學學派,尤其是斯多亞派進行了系統的批駁,從而建立起他們自己懷疑主義的邏輯學和認識論。

我們有可能認識這個世界嗎?希臘哲學中的懷疑論

古希臘的懷疑論


希臘懷疑論的論證集中在兩個問題上,首先,作為認識對象的存在本身(即客體)是無法認識的;其次,人的意識,包括感覺和理性無法認識客觀事物,人們所獲得的只是事物作用於感官的表象,但是表象的真假是無法區分的;由於事物的表象隨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可能出現不真實的表象,因此,愛智者(即哲學家、聰明人)對一切都應該不作判斷、不置可否,將所有問題懸之高閣。即“懸擱判斷”

“懸擱判斷”(ἐποχή)是懷疑論學派提出來反對可知論的一種重要邏輯論據。他們認為,就認識對象作出直接的或間接的判斷都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判斷,總是立在其它判斷上的,結果勢必導致“無窮倒退”。又因為,就關於認識對象作出的正反兩個判斷,都能同等地得到證明,結果勢必導致導“二律背反”即“既是又不是”,“既不是又不是不是”。結果,既不能肯定肯定的判斷,又不能肯定否定的判斷,從而只能放棄一切認識活動。他們自稱,這就是懷疑論學派的基本原則,這種“懸擱判斷”的理論,不僅影響了中世紀的經院哲學,而且深刻地影響了後來的康德還有以胡塞爾為代表的現象學,主張把傳統的形而上學問題(如思維和存在的關係)懸擱起來存而不論,藉以宣揚其獨特的先驗論。

懷疑論學派為了否認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從而制定的論式,大體上有三類:十式、五式,二式。

我們有可能認識這個世界嗎?希臘哲學中的懷疑論

懷疑論者


第一類是由畢洛主義的主要代表埃涅西得姆及其門徒們制定的“十式”。他們攻擊同時代的伊壁鳩魯和斯多亞學派肯定因果性,認為因果性依賴感知事物的心靈,因此它的有效性是主觀的,而且因果之間的關係也是難以置信的,接著就進一步制定了十式的理論:

  • 1.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感覺方式。動物的構造是不同的,同一種動物如人,在不同情況下的感覺也是不同的,如在黃疸病患者看來,白的好象是黃的。
  • 2.各人的身心和所觀察的事物及其方式,是各不相同的。
  • 3.同一個人的不同感官,以不同方式感知事物時,它們的結果是彼此自相矛盾的。如在一塊著色的板上,眼睛看起來時是有隆起的什麼東西,但對觸覺來講卻不是這樣。
  • 4.人的身心在感知事物時,隨著時間和身心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認識的主體內的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著的。
  • 5.人在觀察事物時,由於方向和距離的不同而不同,會獲得不同的結果。
  • 6.對事物的認識是憑藉空氣等的中介的,由此必然會對同一對象造成不同的感覺印象。如在強烈陽光下的氣味,和沒有強烈陽光時的氣味是不同的。
  • 7.事物的顏色、溫度、大小和運動等,都是處在永恆變動之中的。如透明的玻璃,一旦碎了也就不透明瞭。
  • 8.一切感覺都是相對的,彼此影響的。
  • 9.人對事物的印象,由於重複與否而導致到深刻與否。
  • 10.在不同社會條件下的人,有不同的信仰

懷疑論學派就由此得出結論,既然人的感覺純粹是主觀的,因此只能懸擱判斷。正象黑格爾指出的那樣,希臘早期懷疑論派事實上是比較樸素的,這些批駁全是經驗的東西,真正說來,它不是邏輯的說法,拒絕向概念轉化,以經驗的東西去直接反對經驗的東西,但黑格爾也肯定十式“非常中肯。”

我們有可能認識這個世界嗎?希臘哲學中的懷疑論

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黑格爾


第二類是由懷疑論學派哲學家阿格里帕提出的五式。他是繼埃涅西得姆以後懷疑論學派的第五代繼承人,鑑於埃涅西得姆提出的十式,只是針對感性認識,進一步提出五式,認為不僅感性認識而且理性認識同樣也是不可靠的。正象列寧指出的那樣,和十種論式相比較,“五種新的論式已經高級得多,已包含著辯證法,接觸到概念。

  • 1.“意見的衝突”。他們認為人類對於同一對象的意見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互相矛盾衝突的,就連智慧的哲學家們對於“世界的本原是什麼”等重大問題的見解都是不一致的,所以就不斷地產生意見的差異,尤其是哲學家們意見的差異。因為,有些人認為,感覺到的東西是真的;有些人認為,只有思維到的東西才是真的;又有些人認為,有些感覺到的東西和有些思維到的東西是真的。究竟應當由感覺到的東西來判斷,還是由思維到的東西來判斷,是無法確定的。
  • 2.“無窮倒退”。這個論式是緊接著上面這個論式而來的。如果,感覺到的東西,應當由感覺到的東西來判斷,那就要承認,這個感覺到的東西,需要另一個感覺到的東西作為根據,這樣就陷入無窮倒退;如果,以思維到的東西作為標準,結果也是一樣;反之,如果,以思維到的東西作為感覺到的東西的標準,結果也是一樣,因為思維到的東西同樣還是需要有根據的。這裡實際上涉及到因果關係,因為兩個不同東西(如思維到的東西和感覺到的東西)的結合,必須要有一個憑藉,這就是因果關係,從結果上溯到原因,可是原因也不是最初的東西,它本身也一定有一個在他之先的原因,這樣就陷於無窮倒退。因此,懷疑論學派認為,關於對象的直接或間接的認識,都是不可能成立的,間接認識的論據本身的真實性還要依靠其它論據來加以論證如對象A1的認識,需要依靠另一間接對象A2,而A2則需要依靠更另一間接對象A3,直至無窮。這種著名的“無窮倒退”論證,最初是由柏拉圖在《巴門尼德篇》提出,用以對他的理念論進行自我批評的。
  • 3.“相互性”。懷疑論學派認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是取決於或相對於進行認識的主體的而人這個主體對孤立的事物是無法認識的,有和它物相聯繫電才能認識某物;結果,或者要到思想中去找存在或感覺到的東西的根據,或者要到感覺到的東西中去找思想的根據;接著還要為思想和感覺到的東西,另行找根據,結果又陷入“第三者”和“無窮倒退”。既然這樣絕對的認識或絕對的認識根據是沒有的。
  • 4.“憑空假設”。獨斷論者為避免種種“無窮倒退”,從而肯定一種“不證自明”的公理作為出發點。懷疑論學派認為,這種出發點純粹是人為的準則,這種公理是不人合理地法憑空設定的。這點,正象黑格爾指出的那樣:“如果獨斷派有權利假定某個東西,別人就也同樣有權利假定某個東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5.“循環論證”。這是懷疑論學派用以批駁獨斷論和可知論的主要邏輯論證之一。它指出,要是論證感性認識的確立時需要引理性認識為依據;而在論證理性認識的確立時,又需要引感性認識作為論據這樣,就陷入循環論證,何況就是感性和理性認識本身的真實性,仍還有待於證明,結果又陷入“無窮倒退”。

阿格里帕提出的“五式”,其中(1)、(3)式包括埃涅西得姆十式”的基本內容,(2)、(4),(5)式則是新提出來的,無疑有著更高的價值。這些論式擊中了獨斷論哲學的弊端。後者有這樣種手法:把這個或那個原則作為某種特定的命題提出來,從而把它說成是規定性;但是這樣的原則始終是有條件的,在自身中包含著對自身的否定。這種批駁正象黑格爾斷定的那樣:“乃是反對理智哲學的強有力的武器。”

我們有可能認識這個世界嗎?希臘哲學中的懷疑論

偉大導師列寧其實也是一位希臘哲學專家


第三類是由晚期懷疑論學派代表之一,美多託(鼎盛年約公元120),繼埃涅西得姆和阿格里帕,提出的“懸擱判斷的兩種論式”。他認為,就對象的認識而言,無非是兩種方式,而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可能的。

  • 1.對對象本身的直接認識,但這是不可能的。自然哲學家們在有關一切可感和可知對象的認識問題上,都爭論不休,有的認為只有可感的對象是真的,有的認為只有可知的對象是真的,有的認為只有有些可感的或可知的對象是真的;結果都會導致到“無窮倒退”或“循環論證”,因為他們的論證所依賴的論據本身,都尚還有待於進行論證;因此,不存在“不經論證即被公認”的東西。
  • 2.根據對對象的間接認識,但這同樣是不可能的。因為,所賴以依據的間接對象的標準的本身,還需要憑藉更間接的其它對象,結果同樣會導致到“無窮倒退”和“循環論證”。
我們有可能認識這個世界嗎?希臘哲學中的懷疑論

古希臘哲學家


晚期懷疑論學派由此得出結論,無論是直接認識還是間接認識,都不可能成立,結果只能懸擱判斷,終止一切認識活動和判斷。從論證的演變上來看,“兩式”是“五式”的簡化和繼續,可以說是全部論式說的概括。因此正象法國著名古典學者L·羅斑指出的那樣:“沒有什麼東西是自明的,可是又沒有什麼是可以經推理證明的:這樣,在這“二式”之中,就最後總括了懷疑論派的全部論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