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文博头条、汉唐网、微博非遗、半杯馊茶、大唐守夜人......4月9日至今,陕西韩城旅游官方微博一条关于《剪纸里的博物馆》的短视频持续火爆,阅读量近100万次,内容纷纷被拥有百万粉丝的微博达人、文博官方媒体等转载,一时成为网络关注的对象。很难想象,一幅长达九米、历时四个月完成的文物剪纸出自于一位90后之手,面对长卷上的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主体建筑和32件精心剪刻的文物,罗旭良欣慰的笑了。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大道至简 十年磨一剑


初闻罗旭良,是因为其对文物的专业讲解。再见罗旭良时,个头不高,精明能干,诚如同事们所说的开朗健谈,履职尽责。罗旭良是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出生于1994年,是我市西庄镇西贾村人。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经常会看着奶奶缝制门帘、书包等,加上同族长辈罗建民老师的授业解惑,罗旭良自2010年开始就“拜师学艺”,掌握了一些剪纸技艺和装裱技术,从十二生肖到花草植物,从十二星座到京剧脸谱......十年间,罗旭良静守初心,坚持本真,在剪纸的路上追求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用匠心蕴深爱、求真知。当然,他也会经常拜访其他一些手工艺人和非遗传承人,通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取其所长补己所短。事实上,在传承非遗、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他心思细腻,用心用情,熬过了同龄人所没有的坚持。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教化、表意等多重社会价值。总的来说,陕西剪纸造型古拙、风格粗犷、寓意明朗、形式多样,包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多年来,罗旭良从开始学习到独立创作,一直在践行着非遗的传承,他拜访过台湾传统文化·油纸伞制作的老艺人,也会把自己的剪纸作品赠与亲朋好友,以表心意......这种偏爱,很早在他内心深处种下了“文化基因”。


一幅长卷问初心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罗旭良有幸来到西北大学考古院,参观校园的时候在一旧书店发现了一本关于文物剪纸图样的书册,他爱不释手,越发入神,仔细探究其中的制作工艺,也就是在此时,出于对博物馆的情怀和剪纸的热爱,他萌生了剪刻芮博文物的想法。从年初以来,受新型冠状肺炎的影响,全国文博单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他利用这段时间开始了这项文物剪纸“工程”。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把工作干到极致,出彩就会不远。所谓的慢工出细活,无非就是罗旭良对文化的执着,对艺术的热爱。他笑笑地说,剪纸是一个漫长且枯燥的过程,要求性情稳定,手法娴熟,特别是剪刻过程中,尺度要拿捏到位,稍不留神图纸纹饰就会作废,而且随着工作量的加大,视力会有所下降。身边亲朋劝他不要本末倒置而要做点正事,但他始终黾勉苦辛,朝乾夕惕。因为那颗对文化尊崇的心在一直告诉他,成功就在眼前。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从尝试到熟练,从画稿、裁订、剪刻到装裱,看似简单的剪纸,其工艺制作流程却很复杂。在几番辗转后,终于,历时四个月的坚持,百十个深夜的挑灯夜刻,一幅九米长卷作品——《剪纸里的博物馆》圆满画下句号。甗、玉猪龙、玉剑、方壶、编钟、玉珏、盖尊等一个个青铜器、玉器、金器跃然于长卷之上,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昔时辉煌的文明古国。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我一直无法亲手触摸这些珍宝,可当我开始接触他们时,才发现其实它们很美、很精致。有时候就跟人一样拥有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图案,甚至每一个线条,都融入了古人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在剪刻的过程当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制作一件文物在2800年前是非常不易的,因此在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下我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将剪纸艺术传承下去,于人生而言,为青春、为理想、为情怀,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罗旭良坚定地说。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难能可贵不是做了多么困难的工作,而是他完成了一件别人也可能做到但是却没去实践的工作。清《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中谈到:“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罗旭良的文物剪纸长卷,倾注着太多的人文情怀,窗前月下一定有他孤独的身影,这种充沛的执着与真挚的热烈一旦渗进内心,便会在融化后浇灌出独特而优雅的美。这种美,品之观之,细腻绵长,意蕴悠远,越发动人。


扎根韩城 深耕芮博


罗旭良不仅是剪纸“艺人”,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便是文博讲解员。出身于旅游专业的他喜欢旅行,喜欢考古,喜欢把芮国故事讲给南来北往的游客。2015年,他赴台湾最高山脉·玉山冰川做过课题研究,并骑行台湾岛;2016年毕业去云南丽江做了半年的客栈,并负责丽江和香格里拉公路旅行领队任务;2017年到三亚骑行环海南岛,随后加入到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工作,圆了自己儿时文博事业的梦。后受央视《国家宝藏》和《文物会说话》节目的影响,先后走访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等十几个国家级博物馆,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自己。如今,在芮博这个岗位上,他已经成为了博物馆的一名金牌讲解员,确切地说是韩城众多普通文博工作者当中的一位宣传员。他擅长举一反三、灵活变通,特别是对某一件器物的介绍,会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化信仰,去深度解读背后所折射出的鲜活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用语言艺术、学识见地和个人魅力吸引听者。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大道至简,贵在坚持。责任是一种本能的保护与成全的坚守。


为爱成全,倾其所有。一个人的快乐,往往来源于他的兴趣爱好,来源于他对生活的认真态度。罗旭良说,下一步他将争取申报市级非遗传承人,并准备把自己的文物剪纸作品予以捐赠相关单位,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宣传韩城文化,讲好芮国故事。


博物馆里的剪纸人——罗旭良


成功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无论是作为一名非遗剪纸工作者,还是文博讲解员,我想罗旭良一定是初心不改、用心专注、精心服务,匠心传承,以自己充满激情的信心,深耕于韩城文旅事业发展最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