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洪小文:抗擊新冠疫情中的思考

從去年歲末延續至今,COVID-19 疫情猶如一場海嘯,突如其來,破壞力巨大:億萬民眾面對焦慮和恐慌,醫療行業承受高壓,多國經濟遭遇重創。

作為信息科技行業的工作者,兩個多月來我時刻關注著疫情的進程,並與我的同事們竭盡全力為抗擊疫情提供幫助,包括啟動危機應對機制,捐贈資金、免費提供全面技術支持;微軟全球供應鏈資源緊急調配醫療物資;微軟研究院健康醫療團隊與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合作開展對新冠病毒的研究等等。

在此期間,我也在反覆思考:為什麼 COVID-19 所造成的危害會如此嚴重?我想,這固然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病死率也較典型的季節性流感嚴重得多——就像比爾·蓋茨所說,“表現出百年不遇的病原體的跡象”;但另一方面,肆虐的 COVID-19 之所以能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演變為一場全球性的災難,也揭示出以下事實:

一、儘管近年來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結合愈發快速和深入,但距離賦予各行業的業務和服務以智能化、在線化、遠程化、虛擬化等數字基因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於包括醫療在內的各行業而言,“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愈發迫切的任務。

二、技術無國界,病毒也無國界。當前,人類已是事實上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的聯繫其實遠比許多人所想象得更緊密。

三、無論是對抗疫情,又或是疫後重建經濟與民眾信心——沒有一個人、一家公司、一個國家能夠獨力解決 COVID-19 帶來的諸多挑戰。危機時刻,唯有團結、協同、互助,才能更快地走出陰霾、重見陽光。

擁抱數字化轉型,刻不容緩

從舉國層面的風險防控、科學防治、精準施政,到醫療衛生垂直領域對病毒的剖析和對疾病蔓延趨勢的瞻測與預警、疫苗與藥物的研製、遠程問診,再到各行業各領域復工、復產、復學……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深入應用以及 IT 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可說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

值得肯定的是,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混合現實等新技術在此次“戰疫”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戰疫”的技術動力首先來自於包括微軟在內的許多信息技術公司跨界醫療領域的探索:例如,在 COVID-19 疫情挑戰下,微軟研究院正在積極利用公開數據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的研究,並著手利用 AI 和雲計算技術加速推動醫療創新。其中,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多支團隊正在打造的一個系統能夠對基於公開序列數據的 COVID-19 進行基因序列分析、蛋白質結構預測乃至流行病學分析。我們希望藉此為國內外醫學界提供一些可參考的洞察。

3 月 20 日,微軟宣佈與自適應生物技術公司(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合作,通過繪製人群對病疫的大規模適應性免疫反應圖,來研究 COVID-19。發現相關的免疫反應特徵將有利於開發出疾病診斷、治療與預防的解決方案,強化各界對病毒生物學特性的現有研究工作。所有的研究數據都將通過開放的訪問站點免費提供給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公共衛生官員和組織。

“戰疫”的技術動力還來自於越來越成熟和實用的產品應用。由於形勢緊迫,許多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因此被迅速部署於“戰疫”前線。例如大眾易於感知和理解的:從機場、火車站等交通節點常見的結合 AI 能力的紅外測溫儀器,到可為患者提供就診預約或知識問答的語音識別與合成技術;又如可輔助政府相關部門(如各地衛健委)更精確預測病毒傳播路徑和爆發點的患者行跡分析技術、病毒基因分析技術及 AI 醫療圖像分析技術;再如活躍於戰疫前沿陣地、與人類醫護勇士及患者共同奮戰的機器人遠程消毒系統;還有能夠助力復工復產企業更高效協同的雲端學習與辦公應用等等。

對抗疫情的戰場同時也成為了各種新技術的“校驗場”。而作為在技術領域具備較大影響力的公司,“戰疫”全程中,微軟始終在線、從未缺席:我們不僅以捐資捐物的形式助力“戰疫”,與合作伙伴一道,努力為對抗疫情相關的各環節主體提供支持。

我們與 TMiRob 合作打造了機器人遠程消毒系統,以 Surface Go 平板電腦為核心,該系統能夠控制機器人對醫院進行清洗消毒等工作,從而減輕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降低了他們感染病毒的風險。

我們與飛利浦 CT 合作使用微軟混合現實設備 Hololens 2 提供遠程協作解決方案,以提高武漢火神山醫院與雷神山醫院在醫療設備安裝、部署和配置及醫學培訓方面的效率。該解決方案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我們與合作伙伴醫利捷開發的遠程會診平臺於 3 月 13 日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及其對口幫扶的會理縣人民醫院交付使用,幫助兩所醫院解決疫情期間難以及時進行專家會診的燃眉之急。

我們的教育團隊在各地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下,幫助上千所國內學校緊急制定和部署了微軟遠程教學解決方案,覆蓋北京、上海、武漢、南京、廣州、瀋陽等十幾個城市——同樣為教育行業進入在線運行模式做出貢獻的還有如阿里釘釘、小鵝通等國內技術提供商。

我們提供的雲計算、生產力工具、虛擬化等領先的信息化技術和服務,讓企業及其員工即使在特殊時期依然可以遠程高效的協作,以確保業務的恢復和正常運行,併為未來長期的發展提供保證,而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像微軟 Teams 及 Skype、騰訊會議、Zoom、思科 WebEx 等協同工具也被各行業廣泛應用。

我們為必應搜索(國際版)新增了更具時效性與實用性的疫情數據和資訊,以備各方查詢。

在其他國家,微軟也在為受疫情影響的社區和民眾提供最關鍵的基礎設施: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已發佈了一個基於微軟醫療機器人服務的評估工具,它可以快速評估人們所擔心的感染症狀與風險——藉助 AI 技術,機器人能為用戶提供相對可靠的行動建議,例如聯絡醫生、做進一步檢測,或是暫時無需就醫、在家隔離和觀察。美國和歐洲的其他醫療機構也在使用這項服務,每天平均發送超過 100 萬條信息。這一解決方案顯然有利於減輕醫生、護士等專業人員的壓力,使他們可以為最需要診療的人提供更及時的護理。再如,聖盧克在賓夕法尼亞的大學健康網絡通過微軟 Teams 與新型冠狀病毒的易感人群視頻溝通;而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一位教授則分享了學校是如何在 3 天之內將 8 萬名學生所需學習的 90% 的課程轉移到 Microsoft Teams 平臺上,對於這家創立於 1088 年的學校來說,這可謂 900 多年來的第一次。此外,截至 3 月下旬,全球已有 2000 多個客戶安裝了微軟新發布、可在危機期間共享信息並高效協作的 Power Platform(微軟核心產品、企業級智能應用)模板。瑞典醫院和西雅圖地區的其他醫院在使用 Power Apps 和 Power BI 管理床位和重要醫療用品的庫存,並將信息在該地區分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設計了一個交互式指示板,可實時查看、追蹤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蒐集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在一個 GitHub 資源庫訪問,該解決方案由我們的合作伙伴 Esri 的 ArcGIS 繪圖和分析軟件在 Azure 上提供支持——以上只是微軟助力此次“戰疫”諸多行動中的極小部分。

或許比支援“戰疫”更重要——突如其來的 COVID-19 疫情是一個警示。對抗疫情、搶救病患是在和時間賽跑,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與邊緣計算等技術,信息技術行業早就應該加速賦能醫療行業,雙方攜手對病毒的發生原理、可能宿主、擴散機制、應對方案進行更多前瞻性研究。至於其他受波及的行業,也需更迅速、更深入的轉型,來強化自身抗風險能力。

也就是說,應加速新技術與行業現實需求的融合,更快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

疫情海嘯前,說起“數字化轉型”,很多企業夥伴都將之簡單理解為流程的數字化、業務的在線化、服務的即時化,這些理解雖然不錯,卻也不夠全面。真正的“數字化轉型”,意味著為產品和服務、客戶和業務、管理和運營、員工注入數字化基因,進而實現企業肌體的進化與“變身”,讓企業及其員工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在此過程中,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等技術概念將能夠迅速化為實用圖景,使醫療、製造等行業得以更高效地防範風險、更精準地預測未來;而轉型後的企業則會在商業洞見、業務佈局、客戶發掘、供應鏈延展、需求響應等多方面獲得更強大的能力——尤其是在預判、防範與應對傳染病、颱風、地震等災害方面,數字孿生可以通過推演物理實體所映射的數字鏡像體的變化狀態,對未來事態做出近乎於與現實演進同步的仿真模擬,使政府主管部門與企業在面對變幻莫測的危機時都能更快地適應,進而解決問題。

齊心戰疫,世界一體

就在中國國內疫情形勢一天天向好、從政府到公眾都依稀看到了勝利曙光時,其他一些國家卻迎來了嚴苛考驗。

之前,在中國國內疫情仍在快速蔓延的那個階段,全世界製造業、運輸業、科技公司、旅行服務企業的業績表現已受到較大波及。而當中國終於遏制住病毒傳染的勢頭,製造業生產能力與供應鏈亦開始有序恢復,對“中國製造”較為依賴的歐美髮達國家卻又成為病毒肆虐的主戰場,而這勢必會反過來影響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以及中國企業的海外業務拓展。畢竟,疫情在各國、各區域間建起了一道看不見的“牆”,阻礙了物品、人員與資金的正常流動。

那麼會不會像一些人所擔憂的,全球化的“遊戲規則”將因此次疫情的衝擊而改變,甚至發生全球化改向、“去全球化”的轉折?對此,我倒是認為,疫情更加證明了:以鄰為壑、閉門造車、各自為戰的做法行不通。恰恰相反,疫情過後,全世界或將成為一個命運聯結更緊密的共同體。抵禦疫情與疫後經濟重振不可能由任何一個國家獨立完成。事實證明,儘管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並實現了在國境之內對疫情的有效控制,然而只要有一天,來自境外的輸入病例不能完全杜絕,那麼“戰疫”行動就還將繼續。歸根結底,只有各國、各地區都走出 COVID-19 陰影區,全球經濟秩序才能恢復正常;只有各國、各地區攜起手來,持續加強科研協作、技術交流、數據共享及安全保障,才能共克時艱、實現長遠發展。

不僅如此,病毒固然在各國、各區域之間建起了一道道藩籬,導致人流受阻、物流不暢,卻也令信息流變得更加壯大、流動更迅速。每天我們都能從形形色色的信息渠道看到全世界的戰疫實況;看到疫情形勢較嚴峻的國家對特定醫療物資與運輸能力、效率的迫切需求;看到國內工廠一度為防疫而停工,導致國外市場無論 PC 還是 iPhone 都面臨缺貨;看到“宅經濟”的模式下,諸如烹飪裝備、運動器械、生活電器等類別的產品反而迎來了銷量的爆發……某種意義上,全球化確實因疫情而遭遇到挑戰,但當整個世界戰勝疫情後,全球化也可能迎來強勁反彈。

倘若更樂觀些去看待未來,此次的疫情甚至可能加速推動第三輪全球化的浪潮。第一輪全球化浪潮與首次工業革命相伴生,以商品的全球化流動為表徵。第二輪全球化浪潮始於上世紀 70 年代初,以資本的跨區域流動為表徵。第三輪全球化浪潮因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深入融合而成形,數據成為世界經濟互聯共通的推動力,供應鏈的全球化、貨幣的數字化已不止是趨勢,還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世界一體。正如一首詩中所言:沒有誰能像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儘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卻也縮短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疫情讓我們有更多時間沉浸思考,也讓我們能夠更多地關心他人。我相信,疫情終將過去,並且可以說我們已經看到了希望。就像人類在歷史的發展中也曾經歷過其他諸多重大轉折與挑戰一樣,而在這些轉折與挑戰過後,人類也必將從中成長,變得更加強大。

3 月 21 日,在一封題為《一起對抗 COVID-19》的致全員信中,微軟 CEO 薩提亞·納德拉指出:“我們彷彿置身未知土地,內心充斥著不安和恐懼。我與你們當中的許多人一樣,在過去幾周也曾幾度迷失在這個未知數里……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病毒無國界,行動亦無國界。我們在全球共同體中團結一心。我排解焦慮的方法是,將注意力放在每天做些什麼事情來實現小小的改變。無論你在哪裡,都有機會做這件事。以夢和希望為馬,積跬步,而至千里。為了我們所愛之人,為了我們的社會,每個人的一點點改變,就能積少成多,為世界帶來積極的變化。”

我很認同《刷新——重新發現商業和未來》一書的核心觀點:轉型背後的驅動元素是同理心以及賦能他人的意願……在一個技術激流以前所未有之勢顛覆現狀的世界裡,同理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珍貴——對書中的觀點加以引申,在一個 COVID-19 疫情以前所未有之勢顛覆現狀的世界裡,同理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珍貴

同理心意味著我們能夠體會到仍舊身處於苦痛淵藪的同類們的感受,就像我們自己也身處於苦痛淵藪。沒有人會旁觀和嘲笑困境中的自己——而是會盡一切努力展開自救。推己及人,某種意義上,在當前的狀況下,救人便是自救,援助他人便是援助自己,無論他人處在哪個區域。也就是說,唯有齊心互助,才能徹底戰勝 COVID-19 疫情。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認為,在一座有著 15000 年曆史的考古遺蹟裡發現的一根骨折又癒合的人腿骨是人類文明的最初標誌——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裡,摔斷腿的動物無法存活。而這根癒合的腿骨表明,傷者得到了同伴的照顧。因此,人類文明的第一個跡象是對一個受傷和有需要的人的長時間幫助。人之所以為人,恰恰在於有難時互助。

最後,一場疫情,讓我更慶幸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作為科技工作者,利用科技的力量推動世界的發展,去克服包括本次疫情在內的人類所面臨的諸多亟待解決問題的挑戰,我和我的同事們都責無旁貸——微軟“AI for Good”計劃旨在為個人、非營利組織和其他組織提供資金、技術和專業知識,以共同應對一些重大社會挑戰。這一宏大計劃目前已涵蓋了應對地球環境挑戰、創造殘障人士可獲益的應用、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助力人道主義工作及促進醫學發展等五大任務。AI for Health 正是“AI for Good”計劃在醫學領域的延伸,目標是支持非盈利組織、研究人員和機構利用 AI 技術改善社區和提升個人的健康水平。

迄今為止,微軟已同全球近 169,000 個醫療健康組織建立了商業合作關係。在微軟研究院,我的同事們提出了各種醫療診斷和治療應用,儘管它們不是微軟的主營業務,卻對整個世界至關重要。

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讓每個人都更加關注醫療衛健行業的未來,而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混合現實等技術將有望大幅推動全球範圍內醫療水平的進步,並在疫後經濟重建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我的朋友朱民教授指出,2020 年全球貿易增長下滑曲線將超過 2008 年,在 -10% 以下。我想,科技理應是助世界轉危為機、止衰復興的關鍵力量。

另一支關鍵力量是中國。在國內疫情逐漸受控、國外疫情形勢仍嚴峻的當下,中國對全世界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無論是發現疫情、防控疫情,還是復工、復產、復學,中國都超前於其他國家兩個月左右。當別國處於沮喪無望的悲觀氛圍下,中國的經歷與經驗可以為人們重建信心——就像比爾·蓋茨所呼籲的,相關國家“應借鑑中國那些出現感染(病例)地區之前所採取的措施”。我相信,待塵埃落定,世界會對中國在整個戰疫過程中所展現出的責任感與貢獻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進而與中國一起邁向未來。

讓我們攜起手來,擁抱轉型,不斷求索。


微軟洪小文:抗擊新冠疫情中的思考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