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品飲葡萄酒也算一種和古人精神交流的方式吧


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品飲葡萄酒也算一種和古人精神交流的方式吧


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品飲葡萄酒也算一種和古人精神交流的方式吧


葡萄酒一直被認為是舶來品,那是因為它一直被作為主流的餐飲文化,在基督世界不斷傳播,但其實葡萄酒在中國也有很長的歷史了,在各種歷史故事,志怪傳說,都能發現它的身影,甚至還有很多詩人傳頌它,留下了諸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詩句。


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品飲葡萄酒也算一種和古人精神交流的方式吧



關於葡萄酒的記載和傳說,今天就揀一些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西漢

漢武帝對張騫從大宛帶回來的葡萄品種和釀酒工藝甚感興趣,曾命宮人在離宮別苑裡大量種植,對葡萄酒也如對待後宮佳麗般細心呵護珍藏。由於當時的釀造技術有限,產量很少,所以漢武帝每每不捨得享用,都是特做珍藏以供奉王母娘娘。


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品飲葡萄酒也算一種和古人精神交流的方式吧



東漢

三國時期,涼州有一個叫孟佗的刺史,他的官職就是用葡萄酒換來的。這個孟佗,也就是後來坑了關羽的孟達的父親,由於仕途不通,孟佗傾盡家財結交當時權勢通天的十常侍張讓,最後通過送給張讓一斛葡萄酒,得到了涼州刺史一職。按漢朝度量,一斛約等於現在二十升,也就是大概用了26瓶常規尺寸的葡萄酒,孟佗就買到了一個省級的官!可見當時的葡萄酒身價之高。


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品飲葡萄酒也算一種和古人精神交流的方式吧



魏晉南北朝

史書記載,魏文帝曹丕非常喜愛葡萄酒的滋味,曾誇讚葡萄果實味道綿長、汁水豐富,可以消除煩躁,解除口渴,而且味美甘甜,使人很容易醉倒。南北朝時期的陸機、庾信都有引葡萄酒的詩句,只是現在已無從考究他們所喝的葡萄酒產自哪裡。


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品飲葡萄酒也算一種和古人精神交流的方式吧



唐朝

文治武功都彪炳千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滅高昌國後,帶回了當地的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他不僅在皇宮御苑裡大量種葡萄,還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造,此後葡萄酒在唐朝風靡一時,成了使人們文思泉湧的催化劑和不可或缺的“知己”。自稱為“酒中仙”的李白最喜歡酒後作詩,在他的詩裡常常能看到對葡萄酒毫不吝惜的讚美:“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玳瑁筵中懷裡醉,芙蓉帳底奈君何。”還有“鸕鷀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江鴨頭綠,恰以蒲萄初醱醅。此江若變作春酒, 壘曲便築糟丘臺。”可見葡萄酒在當時的文人階層中不可小視的魅力。


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品飲葡萄酒也算一種和古人精神交流的方式吧



宋朝

兩宋時期,葡萄酒依然是詩詞文人喜愛的宴飲產品,但是經過連年的戰亂,真正的葡萄酒釀法已經幾乎失傳,除了從西域流入的葡萄酒成品,國內就只能喝到,依照《北山酒經》的記載,用葡萄與米混合後加曲釀成的葡萄酒,味道差了很多。


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品飲葡萄酒也算一種和古人精神交流的方式吧



元明兩朝仍然葡萄酒仍然活躍在民間,為廣大老百姓喜愛,到了清朝,由於滿人不喝葡萄酒,葡萄酒在中國的流傳也就就此終結,甚至連釀造方法也失傳了。

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玳瑁筵中懷裡醉,芙蓉帳底奈君何。”可見葡萄酒在當時的文人階層中不可小視的魅力。

如今葡萄酒已經沒有國界,走遍了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愛上了它,但原來它的魅力早已被古人領略,併為之傾倒,這樣想來,品味葡萄酒也是一種和古人的精神交流方式吧。

編輯 | 優酒邦哥 轉發是最好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