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陽的新縣,你一樣可領略到徽派水鄉風采!

在信陽的新縣,你一樣可領略到徽派水鄉風采!

丁李灣村位於豫南山區的新縣八里畈鎮,始建於元末明初,以清代乾隆年間最盛,房屋600多間。隨著人口的繁衍逐漸形成規模,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丁李灣依然保存完好,但隨後發生的一場運動,讓丁李灣遭遇了大劫。2003年,丁李灣被確定為‘河南民俗民居村’。

在信陽的新縣,你一樣可領略到徽派水鄉風采!

一行人從村南頭沿水塘北岸朝南望去,映入眼簾的青磚、灰瓦,白牆,屋簷高聳挺立。這種雅緻,精細的建築風格,更具視覺衝擊力。

走在塘邊,看著對岸的民居的倒影,看著大門樓正對著的小山,讓人以為是身在江南水鄉感覺油然而生。

村前的這個水塘呈弧形,東西兩個角,圓心都向著民居方向。村民說;“這裡的民房有山有水,風水好”。

在信陽的新縣,你一樣可領略到徽派水鄉風采!
在信陽的新縣,你一樣可領略到徽派水鄉風采!

村中道路不但窄,而且曲折,但兩邊依然留出了雨水槽、排水溝,加上路面均由石塊、石板鋪成。

在信陽的新縣,你一樣可領略到徽派水鄉風采!
在信陽的新縣,你一樣可領略到徽派水鄉風采!

這裡的門樓、宅院,均是石頭做成高地基,上砌青磚,但從一些受損的地方看,內部均為土坯,這種節省材料又基本不影響質量的工藝,被當地人稱為“包青”。至今很多“包青”牆體依然平整完好,連裂縫都很少見。這是先人用糯米、窯灰、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做成的,可以跟磚融合成一體,非常堅固,非常耐腐蝕,也叫紫金灰,差不多就相當於現在的水泥吧。

在信陽的新縣,你一樣可領略到徽派水鄉風采!

漫步在村中看見的牆倒屋塌讓人傷感,但這些風格統一的徽派建築裡,曉風殘月的清雅韻味,依然不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