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和被它动摇王朝

明王朝自1364年建立以来,虽经历了无数变故,但都没有动摇过王朝的根基,直到1449年发生的一件事,才真正触及并撼动了这个几乎沉寂了百年的庞然大物。

在明朝正统十四年时,明英宗朱祁镇与瓦刺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说起这个瓦刺,它的来头可不小。瓦刺本是蒙古贵族的一部分,后经明成祖朱棣通好,归顺大明,并在长期征战中,逐渐强大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刺倨强恃傲,因贪朝廷厚赏,遣使者屡索难得之物。当明王朝与瓦刺的矛盾越积越深,宦官王振私扣赏赐便成为了挑起战争的借口。

战争开始后,瓦茨将中路定为战争的重点,同时将中路军队拆分为两支,一支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进攻大同。“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入北京,在宦官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明英宗朱祁镇枉忠良之言,立年仅两岁的朱见深为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由于出征匆忙,组织不当,一切军政要务皆由王振一人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无一参预,军队伴随着王振的独裁,自相惊乱。随着王振纸上谈兵,作威作福,明军一路疲惫不堪,在辗转迂回,到达宣府后,明朝三万骑兵随着瓦刺大队兵马追击而来,皆被杀戮殆尽。1449年8月13日,瓦刺军紧逼明军,明英宗等人仓皇逃至土木堡。

土木堡和被它动摇王朝

在王振的怂恿与坚持下,明英宗放弃了兵部尚书邝埜驰入居庸关的谏言,选择固守土木堡。土木堡地势高,无泉缺水,据其十五里外的河被瓦刺军占领,众军将皆饥渴难耐。第二日,瓦茨将领也先包围土木堡,遣使诈降,明英宗不疑有他,率军移出土木堡,众将士见水源一拥而上,瓦茨军队趁机发动进攻,明军不敌,溃散大败。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襄城伯,遂安伯陈埙,修武伯,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埜,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

邓棨等,皆战死。剩余文武官员,一部分侥幸逃脱,另一部分成为战俘,而明英宗亦因为服饰华贵,谈吐不凡,被也先认出,成为阶下囚。

土木堡和被它动摇王朝

英宗被捕,京师大乱。也先借口送英宗回京,率大军逼近北京城,众臣惶恐,欲迁都。兵部侍郎于谦主张护卫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向京师开进。随着河南山东军队入驻京师,于谦调通州仓库粮食入京,此时京师,兵粮马安,人心稍安。外防稍安,内廷的整治便提上了日程。

1449年8月23日,距土木堡之变发生十天后,都御史陈益上奏,诛杀王振全族,因朝中无皇帝,朱祁钰左右为难,百官众怒,斩杀王振徒弟党羽无数。同年九月初六,因朝中急需掌权人,王朝上下联合奏请皇太后立朱祁钰为帝。虽朱祁钰百般推辞,但皇太后同意众议,立其为景帝,奉英宗为太上皇。十月初六,瓦刺大军攻陷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直逼北京。京师告急,北京保卫战拉开帷幕。景帝命于谦全权负责守战之事。

土木堡和被它动摇王朝

北京保卫战持续了九天,从也先占据无尽优势,到各地军队相继入京,瓦刺难以抵挡,终在十五日夜拔营而走,明军以炮火追击,瓦刺死伤无数。十七日出紫荆关,明军败瓦刺于固安霸州,擒阿归等十八人。自此,京师保卫战基本结束,土木堡之变也接近尾声。但随着战争的消退,这次事件的影响却依然在发酵。

土木之变中,英宗被宦官王振出卖,暴露出了皇帝宠信,宦官权臣当道等问题,同时,文武官战死无数,人才无法及时补充完整;财产损失不计其数,王朝国库空虚,加重税负;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三大营部队毁于一旦,军事发展受到其所未有的阻碍。明英宗南归后,明朝皇权斗争攀至顶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破坏,权臣为自保,在皇权间摇摆不定,致使朝政飘摇不定。文武百官损失过半,导致无人可用,皇帝由此更加借助宦官力量来平衡朝野,为明朝后期宦官当道埋下祸根。英宗复位后,对于谦集团的斩杀,更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同时,明朝的军政也经历了二次断层。

土木堡之变,亦是大明王朝的盛衰之变,它对于明王朝而言,已经不单单是一场简单的战争,而是王朝衰败的开始。自此,明王朝告别了近乎一百年的安乐祥和,开始迈入了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