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傳統巨頭應放棄“無腦競爭”,特斯拉盈利或超保時捷

李想:傳統巨頭應放棄“無腦競爭”,特斯拉盈利或超保時捷

無論造車新勢力能存活幾家,無論理想汽車能否殺出重圍,也不論李想是否能實現他的宏大目標,這樣一個有趣、敢於直言的CEO在汽車圈如同一股清流,我們需要好好珍惜。

文|柴達木

圖|來源網絡

4月8日,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在雪球進行了一場直播,有2萬餘人參與,直播現場,李想侃侃而談,誇讚了無數次特斯拉,懟了好幾家百年車企,給寶馬支招如何提高利潤,同時不忘順帶邊喝可樂邊聊自己的理想汽車。

整個直播金句頻出,講邏輯,講認知,一整套方法論,有點像一個不那麼一本正經的汽車圈“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開篇就說:“人天生求理解。”兩個小時的直播,信息量太大,我們摘取了李想的數條核心觀點,從邏輯和認知出發,試圖理解他。

談特斯拉

以鄙視的態度,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命運。

蘋果和諾基亞的例子,大概可以說上一百年。

李想也不例外,運用到他從事的汽車產業,依然有效。

李想:傳統巨頭應放棄“無腦競爭”,特斯拉盈利或超保時捷

對於特斯拉,雪球直播中可以看出,李想是真愛,且不乏溢美之詞,坦言理想汽車學習了特斯拉。他稱讚特斯拉是最像蘋果的公司,而蘋果挑戰了諾基亞,取得成功。特斯拉挑戰了傳統廠商,且拉開了與傳統廠商的距離,是真正的挑戰者。

對於特斯拉他做出了很多預測,有些預測已經被證實,如3年前預測特斯拉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有些預測有待實踐檢驗。自然,也有一天有被啪啪打臉的可能,但這些顯然不重要了。

李想核心觀點:

預測市值:最高可到2000億美金。

預測銷量:Model Y有機會單車銷售突破一百萬輛。

預測市場份額:有機會觸摸到30% 的市場份額,大致500萬輛到1000萬輛規模,拉長時間來看,做到這樣的銷量沒有任何問題。

預測淨利率:特斯拉的淨利率會很快接近保時捷,國內Model 3的淨利率能做到30%,甚至超過30%,而且他是直營模式拿到30% 的毛利。

此外,2019年的數據顯示,特斯拉的銷售及管理費用是九個點,研發費用在四到五個點,如果減去這兩個費用,基本上稅前淨利奔著15個點去了,基本上是主流汽車廠商三倍的利潤率。

對於特斯拉的淨利率,李想連續用了“可怕”一詞來形容。

李想認為特斯拉國產對國內新勢力短期看有壓力,但長期來看特斯拉國產是一個好事,有兩方面原因:1、特斯拉國產能促進更多的人來關注電動車;2、特斯拉國產起到“鯰魚”效應,倒逼國內的廠商們認真去做產品、去對待C端的用戶。

如果進行詞彙檢索,特斯拉出現的頻率也許高於自己的理想汽車,李想也從特斯拉和蘋果引申出他對汽車行業的整體觀察和洞見。

談汽車廠商

李想核心觀點:

1.汽車行業的門檻高是一個假門檻,其實汽車研發不需要花那麼多的錢。

2.傳統廠商戰略不集中,與特斯拉差距越來越大。

3 .傳統汽車廠商反而失去了優勢:沒有自己的終端能力,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能力,沒有自己的芯片能力,這三個門檻非常非常之高。

4.傳統廠商所謂的壁壘,是拿錢堆出來的,不是拿實力堆出來的,更多的是無腦競爭。

5.汽車行業可突破的地方還是有很多。

李想認為目前大部分汽車廠商最大的問題,是本身戰略方面不合格,產生了無數的車型,最基本的戰略集中都沒有做到。如果蘋果像諾基亞那樣,一年推出幾百款手機,蘋果今天也不是這個利潤。因為靠這種規模產生的成本降低,很快就有瓶頸,你如何能夠把你的少數產品做到極致,產生用戶對於品牌和心理的認知產生的溢價,其實才能產生利潤。

李想:傳統巨頭應放棄“無腦競爭”,特斯拉盈利或超保時捷

汽車廠商上百年的發展,建立了非常高的壁壘,造成了廠商之間競爭,很多時候是無腦競爭,奔馳出CLS,寶馬就要出一個6系。豐田、大眾、通用競爭了這麼多年,奔馳、寶馬也競爭這麼多年,誰也沒把誰幹掉,這種競爭都是假象。

他認為類似的競爭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相反,天天盯著這些競爭,公司的戰略就會完全失衡。

蘋果乾掉傳統手機,是在戰略方向上實現了完全的碾壓。他說,到今天為止,你能買到的蘋果手機也就那麼兩三款,你去諾基亞網站上查手機的時候,款型多到根本查不過來。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戰略能力的問題。

李想給寶馬這樣支招。

他認為,本質上寶馬要想把利潤翻一倍並不難,從戰略上入手,砍掉對利潤貢獻極少的產品系列。比如說寶馬的3系、5系、7系、X3、X5、X7這六款車,基本上佔了 80% 的收入,90% 以上的利潤,甚至更高的利潤。

說了汽車廠商這麼多“壞話”,不知寶馬的齊普策如果看到李想的言論會作何感想。

談智能汽車

李想核心觀點:

在未來智能汽車產業鏈裡,會在三個方面存在千億美金級別的機會,一個是電池,第二個是智能坐艙,第三個是自動駕駛。

李想:傳統巨頭應放棄“無腦競爭”,特斯拉盈利或超保時捷

電池目前已形成了中日韓三國鼎立的競爭格局,智能坐艙和自動駕駛正在風口上飛,沒掉下來的將成為最後的獨角獸。

李想認為,軟件才是真正的靈魂級的個性化,車最終會走向超級的智能終端加智能空間。智能汽車有自己的終端能力,有自己的操作系統能力,有自己的芯片能力,這三個門檻非常非常之高,傳統廠商並無優勢。

有用戶對此評價:“特斯拉顛覆了傳統汽車的擠牙膏模式,它用整車OTA給了用戶更多的功能迭代機會,甚至升級機械性能。但用戶也要隨時承受快速迭代產生的價格差,這原本就是科技產品的遊戲規則。”

在這一點,李想的邏輯和想法跟通訊巨頭華為的戰略和思路並無二致,看看華為汽車BU的架構,也可以佐證李想的想法。華為成立的汽車BU,在其構想中,智能坐艙和自動駕駛都做,而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談創始人或CEO

“智慧的人應該像豬一樣不動心。”

據記載,懷疑主義的鼻祖皮浪有一次跟朋友出海遠行,途中遭遇暴風雨,其他人都非常驚恐,唯有皮浪鎮定自若,他指著船上一頭正在吃食的小豬說:智慧的人就應該這樣毫不慌亂。當然,小豬是無知者無畏,而懷疑派學者則是通過縝密的哲學思辨,最終達到“不動心”的境界。

李想核心觀點:

無論創始人還是CEO,在關鍵時間點要能看清楚事情的本質。

李想舉例說明。

李想在直播中提到一個投資人,據他說是一個很牛的投資人,給他的觀點是:一是看對行業;二是看對人。現在的問題是,很多行業的趨勢已經看得比較明顯了,最後出問題都是出現在人身上,因為人不靠譜,而且人非常難判斷。

這位投資人告訴李想,說他投資的所有的企業,以及他喜歡的創業者,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個創業者或者是CEO,無論外部的環境多麼複雜,無論當時的狀況多麼的零亂,當時的整個處境多麼糟糕,他在這個關鍵時刻永遠能看清本質,能拋開各種各樣的雲霧和干擾,各種各樣的壓力,能看清本質。

“越是難的時候,越能看出人和人的差別,他有沒有在最艱難的時刻看清本質。”

正是這位投資人,改變了李想對特斯拉的判斷。特斯拉三代產品,第一代讓自己掌握了自己開發一個終端的能力,第二代產品做到了所有的硬件自己做系統集成,產生了自己的實時操作系統,第三代產品推出的時候,有了自己的芯片。回頭看,正是三代產品迭代升級,特斯拉實現了對其它企業碾壓式的超越。

李想:傳統巨頭應放棄“無腦競爭”,特斯拉盈利或超保時捷

也因此,特斯拉隔音差一點,做功糙一點,馬斯克脾氣躁一點,女友多一點,但並不妨礙特斯拉在每一個關鍵時間點是最清楚看清本質的企業。

談理想汽車

“開端主宰一切。”

比如,李想自述,理想汽車在北京總部的辦公樓,每平米租金只有1塊多錢。在北京,再找不到更便宜的地方了。

李想核心觀點:

1.我們大概只需要花10億美金,就可以讓這個公司做到盈利。

2.下半年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下一款車搭載li-os。

3.不做電池,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寧德時代和比亞迪能做的更好。

李想說:“由於我們出生的年代不一樣,面臨的融資環境不一樣,表示著我們邏輯都是不同的,窮孩子有窮孩子的做法,富孩子有富孩子的做法,我們出來以後就是窮孩子,因為我們這個公司成立是2015年7月1號,大部分人是2014年成立的,遇到了中國的股災,所以我們的融資一直沒有太順利過。”

我們大概只需要花10億美金,就可以讓這個公司做到盈利。

李想自述,理想汽車長期的發展來看增程和純電都會同時介入(有對應車型),預測到2030年市面上的車串聯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會是5:5的比例,甚至串聯式混合動力的車更多,同時國內外的廠商會越來越多的採用串聯混合動力。

理想未來會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叫Li-OS,下半年會公佈,下一款車型會搭載。

談自動駕駛路測

李想核心觀點:

自動駕駛需要100億英里真實路測。

李想認為 2025年可以實現特定場景的自動駕駛,所有環境下實現自動駕駛要到 2030年。當機器開車出的事故率遠低於人類,這個時候就基本實現自動駕駛了,達到這一階段測算需要100億英里的真實實測距離。

談商業模式

在未來實現自動駕駛之後,李想認為汽車廠商的商業模式有兩種形式:

1、賣車送“司機”(自動駕駛),“司機”當服務費來收;

2、賣“司機”送車,車當服務費來收。

談自己

李想是所有造車新勢力中最年輕的一位創始人,無論是他的直播還是在社交媒體上的發言,總能引起很多共鳴,他的三觀和人脈也是他自身的一個亮點和標籤,比如,儘管他尊崇特斯拉,但他並未像蔚來一樣先從跑車做起,理想汽車的01號車主是他自己的朋友作家兼賽車手韓寒。

李想在直播中說:“我們在整個的行業認知得是能力最強的,得是最深的,得是不停根據這個市場去深入變化的。”

換句話說,他充分認識到自己具備他人並不具備的洞察力,是這個行業最清晰的觀察者,他堅定認為理想汽車可以走很遠。

他說,第一代iPhone,2007年到今天,也過去十幾年了,蘋果之前也有iPod 等一些產品是他發展的基礎,拉長時間來看,一個好的企業,還有一個好的投資者一定要跟時間做朋友,絕對不要幹跟時間做敵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