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文 | 暖寶

"作業認真寫啊!"

"我知道!"

"不說你知道嗎?"

"不用你管!"

"我管你還不對嗎?"

"用不著!"

"我跟你好好說話,你怎麼這態度?"

孩子憤憤回房間了。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上演著,孩子突然有一天變得不聽話了,讓老母親內心澎湃。孩子小時候很乖呀,只要聽到媽媽的要求,絕不含糊,立馬完美完成。但是長大以後,好像就變得不那麼聽話了,總想跟媽媽對著幹。真的是孩子長大變得不聽話了嗎?到底怎麼讓孩子"聽話"?

孩子是越大越不聽話嗎?

心理學認為,到了青春期,孩子遭受挫折時,會引起強烈不滿,從而表現出來一種仇視、對抗、不相容的消極情緒狀態,這就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不聽話,實際上是大人不聽孩子的話。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認為他很弱小,看他滿身都是可愛,做一件小事就會興奮半天,認為孩子就是一個天使,自己的孩子比誰都聰明,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壞的一面,喜歡順著孩子。

孩子長大以後,父母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開始注重孩子的成績,開始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而且總拿著孩子的弱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比較。總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給自己長臉。孩子因為能力限制,不想去學,或者也學了但是沒有達到父母的預期,父母就認為孩子故意和自己對著幹,不聽話。

不是孩子不想聽話,是孩子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是我們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當他反抗的時候,我們沒有傾聽他的想法,強迫孩子服從我們的意願。

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小時候相對無能,父母就是他崇拜的偶像,認為父母就是萬能的,自己的父母是最偉大的,以父母為驕傲。父母說的話就是金科玉律,聽父母的話才有安全感,雖然有點難也願意去堅持。

兒子五六歲的時候,開始給他啟蒙英語,每天要花兩三個小時看視頻、讀書、學拼讀,兒子每天都能堅持得很好,所以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現在再讓他學點額外的東西,真是比登天還難。

孩子長大之後,翅膀硬了,幾乎無所不能。現在資訊又這麼發達,瞭解的知識比父母還豐富,自認為很牛氣,所以有些自大,不再以父母為自豪,崇拜的對象轉向老師和同學。

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孩子6歲前願意聽父母的,上小學的時候願意聽老師的,上了中學願意聽同學的"。

有一次囑咐兒子把假期作業展板帶到學校去,半路上遇到一個同學,同學說不需要帶,他就把送回家了,真是同學的話比父母的話還管用。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數落孩子有用嗎?

孩子不聽話,我們就很生氣,忍不住數落孩子,認為數落之後孩子就會聽話,但是無數次的實踐證明,孩子哪有那麼容易聽話,不是背道而馳,就是進度太慢,不符合自己的預期。

我們總是以為跟孩子說"你好好寫字",孩子第二天就能寫好字,簡直太天真了,可能寫好字對他來說是很難的事情。需要提高審美能力,掌握握筆姿勢,攢夠手部力量,增強手眼協調能力,並堅持練習下去。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雖然不需要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練習,孩子就有很大進步,但是讓孩子第二天就寫好,實在是天方夜譚了。

有個大學英語老師,最近看了一本英文書,說忽然理解孩子了。書中說了一件事"父親實在不理解為什麼做數學題對女兒來說那麼難,畢竟自己覺得是個人都該會做啊。"

我們大人覺得簡單,是因為我們已經經歷過,再回頭看孩子的題目,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題,一個方程就解決了,自然簡單的多。但是孩子不同,他的思維很侷限、知識也很有限,只能用相對固定的方法去思考,就變得很難了。

阿德勒認為:"某一個問題超出個體的適應程度或能力範圍,並且他承認絕對無力解決時,就會產生自卑情結。"

我們數落孩子,要求孩子立即發生變化,很可能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很無能,逐漸出現自卑心理。這種傷害也會影響發育中的大腦,孩子更加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

於是乎,我們對孩子越來越失望,孩子越來越自卑,越來越達不到我們的要求,在我們心目中孩子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要想重新找回那個聽話的孩子,也不是不可能的。這幾天和孩子鬥智鬥勇,一切逐漸步入正軌,發現孩子也是很聽話的。

本來兒子計劃的是12點30吃飯,第一天執行計劃的時候,發現他下午容易犯困,就跟他商量改成12點行不行,當時想如果他不接受就尊重他的意見,讓他再試一天,他竟然表示可以,這兩天執行得都很好。

老師要求10點前交作業,有些孩子速度快,在7點多就做完了,我心裡也很著急,但是沒有去打擾他,允許他按照自己的步調來,他有時候也能很迅速的完成。

看到別的孩子都寫得工整認真,當然想讓兒子寫好字,開始也說過"好好寫,認真寫",但是他無動於衷,後來跟他說"下次把字寫小一點吧",他第二天就寫小了,感覺很欣慰。

看看這些,孩子並沒有不聽話呀!只是因為我在心理和行動上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變而已,具體來說是堅持了3個原則:降低期待,不比較、不跟風,講重點、說具體。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首先,降低期待

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幻想著孩子一定會按照你的要求去做,給自己設置心理界限,孩子不同意也可以。再給他一次嘗試的機會,孩子如果碰壁了就會發現自己的問題,如果下一次走得很順利,說明他的想法也是可行的。

我們雖然吃過的鹽比孩子走過的路還多,但是我們的經驗放在孩子身上未必都是可行的,不妨允許他去實踐、去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他獲得成功或者碰壁,會有一些切身的感受,會收穫更多。

我們的不快樂常常來源於自己的希望落空,對愛人、對孩子都是一樣,期待減少,一旦孩子同意了,我們就很滿足。煩惱沒有,情緒更好,孩子也能感受到,會變得更聽話。

其次,不比較、不跟風

既然跟孩子制定了計劃,就按照計劃來,不要隨意打亂。這是給孩子傳遞講規則、講誠信的信號,父母和孩子一起尊重計劃,孩子才不會亂了陣腳,還是你心中那個聽話的孩子。

有的孩子完成得早,受到老師表揚了,你羨慕嫉妒恨了,可這又能怎樣呢?孩子會因為做得快就學得好嗎?你的孩子有條不紊的進行並沒有損失什麼,真正學會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別人家孩子身上確實有很多優點,因為人家給你展現的就是優點啊!如果非要複製一個完全一樣的孩子,那是不現實的。孩子需要進步,但要允許孩子一步步來,人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學會理解孩子,心態就會放平穩。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最後,講重點、說具體

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少而精,少一些泛泛的嘮叨。曾經問孩子需要我們做什麼,孩子說"少嘮叨就行!"可見嘮叨是多麼讓孩子不勝其煩。學校曾經做過一次調查,孩子最不希望父母做的十件事是什麼,其中之一就是"別嘮叨"。

《 孩子:挑戰》中曾提到,總是對孩子嘮叨,孩子就會成為"媽媽的聾子",對媽媽說的話免疫,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

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只講重點簡短捷說,而且一定要把自己的要求具體化,不能太空泛,讓讓孩子聽了後能夠執行。就像我跟孩子說,你把字寫小一點,他有能力做到,這個具體目標容易實現,他就會照做。

結語

孩子不聽話表面上是孩子的問題,究其根源,核心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是孩子沒有滿足父母的高期待,父母就認為孩子不聽話。想讓孩子聽話,慣用的方法是數落,但是你越數落,孩子越不聽話!如果父母從心理上接納孩子,從行動上改變自己,就會發現孩子原來還是那個聽話的孩子,比你數落無數次都管用。

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