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媽媽這樣做,孩子越來越優秀!

孩子犯錯後,媽媽這樣做,孩子越來越優秀!


假日的早晨,和娃玩鬧,丫頭不小心一腳踢到我的眼睛上,頓時飆淚。


娃爸趕忙讓娃給我道歉,結果娃歪到床上哭出了聲說:“我也不是故意的。”為了避免升級,我捂著眼睛出了房門,在大廳裡坐一會兒緩一下。


房間安靜,沒一會兒,房門開了個縫,小姑娘藏藏掩掩,往我這邊靠。我順了她的意,隨手拎起一本書,裝做沒看見她。最後她立我面前,半臂距離,低頭不語。


我伸出雙臂,邀她來抱。搖頭不肯,再笑著招手,直撲過來坐我腿上,臉埋我肩上,緊緊抱著我,不說話。


想了想,我開口道:“你一定很害怕、很擔心也很委屈和抱歉吧”,感受到她的點頭。


我接著說:“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也相信從這件事裡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她抱我更緊了,然後沉默了一會,我說:“你說吧,我會原諒你的。”雖然她沒說什麼,但我收穫了更緊的擁抱和“媽媽我愛你”。


然後她先去洗漱,拾掇好床,等我到衛生間門口時,娃拎著牙刷,衝過來抱著我說:“媽媽,對不起!”


我蹲下來,抱著她說:“謝謝你的道歉,我很感激。”然後在一天中,孩子數次問我:“媽媽,你感覺好些了嗎?”看著她的笑臉,是很幸福的。晚上,睡前玩耍,娃和我說:“媽媽,我們要小心,別再碰到了。”


“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當錯誤發生時,批評指責或是說教,很容易讓孩子的愧疚自醒感降低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因為不舒服的感受而生髮的解釋、對抗等。


孩子犯錯後,媽媽這樣做,孩子越來越優秀!

其實孩子很清楚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當“錯誤”發生時,她也有很多感受,先接納她的感受,表示出對她的理解,更為重要。


如果孩子沒能說出來,家長幫她說出來,她會讓她感覺好起來。感覺好了,孩子自然做的好。連接到位了,糾正就是順其自然發生的了。


在這個案例中,媽媽懂得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所以在孩子踢疼自己的情況下,選擇自己離開暫停一下,並且在孩子主動道歉的時候說出、接納孩子的感受。


而孩子也從中學到了道歉、包容、要注意安全、溫暖等一系列品格。


孩子犯錯後,媽媽這樣做,孩子越來越優秀!


個體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過:“我們不能為保護孩子而讓他們免於生活。因此,我們有必要讓他們為生活做好準備。”


因此,我們要教給孩子把錯誤看作是學習的機會。


首先,要以和善和同情對孩子的錯誤做出回應,而不是羞辱、責備或說教。


其次,在合適的時候,要用啟發式提問幫助孩子探究其錯誤造成的後果。


孩子們需要每天有機會認識到錯誤的價值,而且他們需要在安全的環境中從錯誤中學習。


當孩子們能夠笑對錯誤並且從中學習時,他們才能真正獲得不完美的勇氣。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