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連賣菜大媽都開始炒股時,股市就可能已經賺不到錢了?

2015年股票市場的火爆,讓很多人都記憶猶新。從2014年下半年行情啟動,上證綜指從10月份的兩千多點,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衝到了12月份的三千點出頭。平靜了兩個月之後,2015年3月初,真正的大行情啟動,僅僅三個月就從三千點出頭,漲到了6月上旬的五千一百點以上。

為什麼連賣菜大媽都開始炒股時,股市就可能已經賺不到錢了?

由於所有參與股市的人都在賬面上賺錢了,當時最火爆的兩件事情,一是很多人在說“連賣菜的大媽都開始炒股了”;二是很多人急吼吼地加槓桿,當時的做法叫“配資”,就是有專門做借貸業務的人借錢給你炒股。

對於加槓桿這個事情,我在“專業投資房產”那篇文章裡提到過。槓桿本身沒有對與錯,加不加是個人的判斷和需要。只是,加槓桿就是加風險,買了能跌到負37美元的石油期貨,那就哭都來不及了。

我這裡是想思考一下,當時(五月份股市還沒到頂的時候)聽到一位大老闆說過一句話:“我聽大家說賣菜的大媽都開始炒股了,我就慌得不行了。”當時自己的認知水平比今天低很多,沒有聽出這句話裡的核心技術。也難怪自己當年沒在股市裡發一筆財,真的是配得上那時候的認知水平。

這裡必須明確一點,賣菜大媽不是不可以炒股,少林掃地僧這樣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可能存在的!這裡的“賣菜大媽”泛指主業不是金融投資、且金融知識非常粗淺的普通居民。畢竟,賣菜大媽的專業發展路線應該是從市場擺攤開始、積累到開蔬菜水果店、然後搞加盟連鎖經營、最後做大做強走向集團上市的這樣一條路線。

為什麼連賣菜大媽都開始炒股時,股市就可能已經賺不到錢了?

​為什麼“賣菜大媽開始炒股”,也就是對金融投資認知非常粗淺的普通居民都開始炒股的時候,大老闆就慌了呢?我似乎想到了一個根本原因,但是事先聲明,這只是我個人基於目前認知水平思考得出的結論,不能保證絕對的正確性,誠懇歡迎有緣人批評指正。

我認為,當普通居民都湧入股市的時候,最大的危險在於,這時已經沒有外部力量可以再加入股票市場,來擔任買方的角色了。股票作為一個投資工具,它的價格形成,根本上還是由買賣雙方共同決定的。

如果股票買家多、而賣家少,那麼很顯然價格就會上漲。如果賣家多、買家少,那麼價格就會下跌。當然,理論上我們可以通過人為調整規則,來實現股票價格不可以跌。但是,買家少的後果非常顯著:即使價格被人為控制住不跌,大量賣家手中的貨,也因為缺少買家而出不去,最終無法變現。你總不能拿股票當飯吃吧!

為什麼連賣菜大媽都開始炒股時,股市就可能已經賺不到錢了?

大量普通居民湧入股市,最大的一個信號,就是告訴所有理性的市場參與者:買家力量大概率已經增長到極限了,再往後,買家力量應該就要走下坡路了。

有人可能反駁,大量普通居民的湧入,並不一定說明買家力量見頂了呀,為什麼不可以有其他資金來源加入股票市場呢?

如果大量普通居民湧入股市,不能說明買家力量的見頂,那麼還能有什麼其他的外界力量進入呢?我覺得有三種可能:第一,海外資金的加入;第二,普通居民因為其他方面的收入增加,使其擁有更多的“彈藥”投入股市;第三,官方的入場。

首先,關於海外資金的加入,這個在目前的規則下,顯然是非常有限的。同時,海外專業投資者看到我們的行情漲成這個樣子,心裡面對危險的恐懼應該是大於對獲利的衝動的。因此,這一條基本上暫時都不用太考慮。

第二條,普通居民的其他收入突然大增,使其擁有更多投入股市的“彈藥”。這一點在2015年的時候,確實沒有出現。一般情況下,社會財富能夠創造巨大的增量,都是來源於革命性技術的爆發,比如幾次工業革命。

第三條,官方的入場。這一條其實是這三種可能裡面,最有希望的一點。非常簡單的一件事就是:開動印鈔機,然後投入股市之中支撐股價和流動性。上網搜一下,可以看到2013年、2016年、2019年、2020年的財經新聞,都有講到日本是如何這麼幹的。

為什麼連賣菜大媽都開始炒股時,股市就可能已經賺不到錢了?

有人看到這些新聞肯定會責怪我們的央行為什麼沒有在2015年印錢救市。實際上,世界到目前為止,主要國家裡面只有日本一家這麼幹,就已經說明問題了:印錢救市是不行的。理由很簡單,通貨膨脹啊。還有一個不常見的原因:央行也是可以破產的,比如2008年的冰島。

我們的股市在2015年6月的總市值突破10萬億美元,超過2014年GDP的數量。如果央行印錢救市,那麼拉大盤1%,就要印出六千多億人民幣。這麼多錢,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泡沫,只會讓泡沫破裂時的傷害能力更加巨大。因此,印錢拉股市是絕對不能做的。

有人會問,日本不是現在還挺好的嗎?人家不但沒有通貨膨脹,天天狂印錢還能保持物價平穩。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能信口開河地說一個結論。但是,根據主流觀點,日本現在的問題其實不是經濟問題,而是人口問題。隨著老齡化和少子化,日本內需市場趨向萎縮而不是增長。東西生產出來沒有達到一定的銷量,價格怎麼往上漲呢!

那麼,官方的入場,除了央行開動印鈔機以外,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呢?當然有,比如拿全國人民血汗錢去股市當接盤俠,炒股的人當然願意,那麼其他不炒股的人呢!

因此,討論到這裡,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以“賣菜大媽”為代表的普通居民大量湧入股市的時候,我們可以判斷出,能夠進入股市的資金力量已經基本上都在裡面了。股票市場再繼續往上漲的動力已經沒有了,是不是回頭走下坡路,就看有沒有一個“爆破點”,以及相對應的交易規則了。

為什麼連賣菜大媽都開始炒股時,股市就可能已經賺不到錢了?

2015年的一個重要“爆破點”就是“清理場外配資”。通俗地講,就是原來很多人因為股市行情好而借錢炒股。現在官方要求清理配資,那些借來的錢就必須退場。而退場的唯一方式,就是把股票賣了然後把借來的錢還給債主。

一個人賣股票還好,大規模的配資撤場,就是大量股票同時需要售出變現,那就造成了千股大跌、甚至千股跌停的壯觀場面了。

因此,以我目前的認知水平,我覺得,用第一性原理來分析股票市場,就是分析買和賣的力量對比。其他什麼K線圖、基本面分析、價值投資,都是忽悠金融投資知識不太豐富的散戶股民按照大戶的意願,來進行買賣的。

當然,這不是說股票投資不需要掌握目標公司的基本信息,更不是說所有的上市公司相關信息都是大戶放出來忽悠大家的誤導性信息。而是想告訴炒股經驗不太豐富的朋友,公佈利好消息的股票不一定漲,可能大戶吸引散戶接盤的誘餌。業績不好的股票不一定跌,可能是大戶有意壓低股價在低位吸收籌碼,準備伺機拉昇。

唯有買的力量大還是賣的力量大,才是真正決定股價漲跌的原因。只是一般人也沒有辦法獲得能夠準確判斷這一點的全部市場信息,否則炒股發財的人,就要多過炒股虧錢的人了。

為什麼連賣菜大媽都開始炒股時,股市就可能已經賺不到錢了?

我今天為什麼突然想到2015年的股票市場的事情了呢?因為另一件正在發生的事情,讓很多人眼紅,也讓很多人痛恨不已。我自己也難免大動凡心、想親身進場撈一票。但是,我突然想到“賣菜大媽”都進場炒股的2015年,讓我突然冷靜了下來。

現在正在發生的這個東西,包括南部經濟特區前幾天上新聞的信息,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它的價格是隻能漲不能跌的。哪怕不漲都可以,就是不能跌。跌了可是要出大問題的,大跌可能是要天崩地裂的。

我相信,這也是越來越多的人有恃無恐地參與到這個事業之中的原因,同樣也是我心裡癢癢的核心原因。就像日本央行可以印錢炒股一樣,我們的官方也可以有無數手段讓這個東西不跌。那麼,不跌是可以不跌,然後呢?

參與這項事業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賺錢,而且是少則幾十萬、多則大幾百萬的掙錢。如果當社會開始像2015年的股市那樣,大量普通居民都衝進去了,之後的接盤俠從哪裡來呢?外資,社會和居民的增量財富,還是官方呢?哦,忘記了,還有全國各地的未來丈母孃們。

為什麼連賣菜大媽都開始炒股時,股市就可能已經賺不到錢了?

如果後面還有接盤俠,那麼這個遊戲姑且還能繼續玩下去,大家套現的機會仍然存在,掙錢還是開開心心的。但是如果後面沒有接盤俠了,這個劇情會怎麼向前發展?這東西不像股票,官方確實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阻止價格崩盤、千樓跌停。

但是,沒有接盤俠的時候,再好看的價格也就是一個數字而已,不能變現的話,你出去買東西,難不成可以靠出示紅本本來代替付款的手續?

說到這個程度,我要再次聲明一下,我是完全中性地純粹思考這個東西的發展過程,我既不唱衰它,也不鼓吹它。我的目的非常簡單和純粹:通過思考和探索來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完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者兜售焦慮的目的。

那麼,如果手上有點資源,可能可以通過這個東西實現賺一筆、甚至實現人生升階,那麼,如何確保自己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溜走、而不至於踏空呢?

如果拿著並不是閒錢的一筆不小的資源,可能會因為市場買家入場完畢而導致接盤俠資源枯竭,進而導致自己的血汗積蓄鎖死在一個紅本本里面,如何確保自己不會因為大家都在入場賺錢,而控制住自己那顆妄動的貪婪之心呢?

為什麼連賣菜大媽都開始炒股時,股市就可能已經賺不到錢了?

我的思考是,一方面看看周圍人,儘可能多看一些人,他們的收入水平如何,有沒有買它的能力;二是看看整體的環境,到底是什麼人在買它,那些人又是用哪裡的錢在買它。

我的這個說法的核心道理,就是希望以抽樣的方式來驗證(畢竟我們沒辦法觀察全國所有人),到底接盤俠有沒有全部進場?場外還有多少買家力量?如果接盤俠已經全部進場了,那麼這個遊戲根本就不能繼續做下去了,你現在進去就是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如果場外還有大量買家力量,那就大膽地進場,當然,選對標的也是非常關鍵的。

這個東西具體怎麼判斷,包括你怎麼知道,下一次央行打開水龍頭,會不會又被人倒進這個池子裡面?我也不知道,畢竟這些信息的獲取,不屬於一般人的能力範圍了。

但是我知道一句看似廢話的道理:不要讓自己暴露在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範圍以外的風險中。即便你學過金融,知道“風險”這個詞的意思不僅僅包括消極的危險,還包括積極的風險(市場波動帶來的預期外的盈利)。

謹以此文,告誡自己不要去碰超越自己認知能力範圍以外的錢。

相關閱讀: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