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困境时,多读读苏轼的《定风波》

人在困境时,多读读苏轼的《定风波》

人的一生,怎能一番风顺,怎会没有挫折?遇到困到挫折,不如人生低谷,最重要的是,在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萎靡不振,还是笑看风云,继续前行。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在人生的低谷,也的确需要安慰,需要指点,更需要引领。这个时候,读读苏轼,是最好不过了。他就像一位长者,在你面前笑而不语,挥毫泼墨,写上《定风波》,带你走出困境。

人在困境时,多读读苏轼的《定风波》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在困境时,多读读苏轼的《定风波》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作为一个罪官,是没有俸禄的,每个月、每天的开支都是计算得很清楚,将铜钱串起来,挂在屋檐下,每天一串,是不能多花一点的。幸亏黄州的的长官是他的朋友,特许他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垦种田,自给自足,养家糊口。如此,他把自己号为"东坡"。也许是和泥土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久,和老农攀谈的次数越来越多,东坡也显得越来越强健,越来越洒脱,原来,远离朝廷,远离党争是这怎么的安静,平和。

人在困境时,多读读苏轼的《定风波》

日子慢慢越来越好过了,东坡也喜欢上了这种恬淡潇洒的日子。三月七日,和朋友出去踏青,豪迈的东坡怎能不多饮几口呢?微醺的感觉也的确美妙,清冷的山风拂过脸颊,满眼的绿色在流淌,沉浸在大自然广袤的怀抱里,又是一种醉。在沙湖道中徐徐行走,一点一点仔仔细细欣赏这春天的生机。突然,天降大雨,仆人已带雨具先走,同行人都觉得狼狈,东波看看他们尴尬的面容,微微一笑,吟啸前行。这雨打竹林声有什么好怕的?人,本就是这大自然的一子,赤条条的来,也将赤条条的去,何不迎着这风雨,潇洒而行呢。这大自然的烟雨,这人生的风雨,在东坡面前都不再是"风雨",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点缀,一个经历罢了,再大的风浪,也可以躺在它的怀里安然入睡。"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如东坡,豪迈如东坡,此时的东坡已不再是乌台诗案之前的一介书生了!他已走出"小我",学会享受这大自然的一切。大自然的一切在他心里都没有了"定性",都是那么可爱无比。东坡如顽童在雨中前行,不知不觉,山头夕照,看看这斜阳,望望走过的路,他又是一笑,这风呀这雨呀,这阳光万丈,都已称为心中那浅浅的一笑。"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在困境时,多读读苏轼的《定风波》

在人生的低谷,我们不妨多读读苏轼的这首词,体会一下苏轼的境界,他会像顽童一样牵着你的手,带你走出风雨。当山边夕照时,他又像智者一样看着你浅浅一笑,转而离去。在他的指引下,这人生再大的风浪都会慢慢化成一缕清风,一阵烟雨飘洒而过。

人在困境时,多读读苏轼的《定风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我们走出人生的困境,再来轻吟这句词,必然淡淡一笑。也 必然想到在风雨中吟啸前行的东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