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慈朴合一

天人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人事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人我关系的最高境界的慈朴合一。人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最重要和最安全的事情是如何保持平衡。个人的平衡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部结构平衡——身心平衡,包括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平衡——人际平衡,包含着个人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平衡;三是人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天人平衡,还包含着个人与自然环境、与名利环境的平衡。人是身心平衡、人我平衡、天人平衡的统一体,顺天应人就是与天与人平衡,于人于己、于天于地,人生最紧要的莫过于平衡。

道儒释分别讲人的三个平衡层次,这也许正是它们的价值所在。老子之“道”从自然角度——重人与天的平衡;孔子之“仁”从社会角度——重人与人的平衡;释氏之“空”从彼岸角度——重人内心的平衡。佛教三法印:诸行无常是求物我平衡,诸法无我是求人我平衡,涅槃寂静是求内心平衡。理学重在天人平衡,而心学重在自心平衡。作者以为,人与自然平衡的最高境界是董仲舒说的天人合一;个人修心功夫的最高境界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是本著提出的慈朴合一。

关于天人合一:首先,天与人不是对等并列的关系,人类仅是自然平衡循环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具有决定性作用。人类只是大自然的小学生,小自我应当师法大自然。其次,是人合于天,非天合于人。人类应主动适应自然环境,遵循自然平衡之道。所谓“合一”就是平衡和谐,包括人道与天道、意识与存在的合一。第三,人仅是万物之一物,众生之一生而已。人并不是什么“万物之灵”,人类只是地球生物圈某个时期的一个生物种群,人类的生存是建立在与其它生命系统平衡基础之上的。第四,天人既合一又相分,“自然我”与天原本就和合一体,因“当然我”贪婪才导致不合一,“超然我”所求天人合一只是返归本然而已。天人相分只占“三我”分之一。

关于慈朴合一:剩余智慧用于求存求活——有智无欲的“超然我”为“慈”,生存智慧用于求存求活——无智无欲的“自然我”为“朴”。对照“三我一体”理论,“慈朴合一”缺少了那个贪名贪利的“当然我”。也正是少了这个“贪”字,慈朴合一才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境界,最典型的就是母慈婴朴。母婴之间就是属于在生存基础上的相互需要,而名利人之间则是在名利基础上的相互争斗。“慈朴合一”是完全超然于名利的“人我合一”,即完全建立在生存基础上的那种人我平衡关系。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的“三宝:慈+俭+后”也可作用于人的三个平衡层次:慈——慈柔无为、恻隐之心、慈悲为怀,慈朴合一,有利于个人身心平衡。俭——无智无欲、勤俭节约、克己修身、俭以养德,有利于天人平衡,治人事天莫若啬。后——虚静不争、谨小慎微,凡事准平衡,求名求利甘居人后,不敢为天下先,有利于人际平衡。在名利上,人人都不甘居别人之下之后,老子却主张反其道而下之后之。

成就人生有两大算法:平衡人生=知行合一 +人我合一 +天人合一;个人价值=超然我÷当然我×自然我,人生价值是“当然我-1”。人生一大错就是加减算法错误:自家生命在做减法——过一天少一天,见一次少一次;而物欲却在做加法——多了还想再多,有了还想更有。本论解决方案有:三我一体——人性是“自然我+当然我+超然我”结构;平衡两难——难超然+难放下。平衡三思——与“环境+他人+良心”平衡否?平衡三观——客观于事+乐观于心+达观于人。平衡三十六字心法——思维方法——吃苦吃亏+低期望值+高容忍度+苦劳饿空+修齐治平+自强厚德+出世入世+超然反观+宁静淡泊。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慈朴合一

易经+老庄=三玄,大乘+三玄≈禅宗,儒学+禅学≈心学;相对论×进化论×系统论×易老庄×道儒禅≈一般平衡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