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签订《夫妻公约》的模范丈夫,两次痛失爱妻,三次成婚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又字仲申、孑民,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祖籍浙江诸暨。近代中国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四处办学,他是中华民国的首任教育总长,也是声名显赫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在掌舵北大期间,励精图治,改革北大,大开“学术”“自由”之风。

蔡元培治学严谨,为人宽厚,因而被人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我们都知道蔡元培是伟大的教育家,可是你知道他的婚姻生活吗?蔡元培婚姻生活坎坷,一生共经历了三次婚姻,两次竟痛失爱妻。

蔡元培:签订《夫妻公约》的模范丈夫,两次痛失爱妻,三次成婚

第一次婚姻:签订《夫妻公约》

蔡元培出身书香世家,幼年时,家人便培养他读书的兴趣,蔡元培聪明好学,17岁时便考中秀才。

1889年,21岁的蔡元培考中举人,一时间,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同时前来提亲的人也踏破了蔡家的门槛。蔡父蔡母最后为蔡元培选定了当地名门望族的王家千金大小姐王昭。

这样,蔡元培的第一位夫人便是王昭。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蔡元培在婚礼之前甚至从来没有和王昭见过面。

王昭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女性,不仅没有文化,而且还喜欢裹脚,她和蔡元培在生活上有很大的分歧,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而王昭总是和锱铢必较,两人婚后经常发生口角。

尽管夫妻关系并不和睦,但无论蔡元培做什么,王昭都会给予支持。蔡元培在翰林院做官时,曾经威震亚洲的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蔡元培:签订《夫妻公约》的模范丈夫,两次痛失爱妻,三次成婚

蔡元培不忍看着国家被列强所宰割,便上书朝廷,请求革新政治,变法图取,但却没有得到统治者的回应。

蔡元培深感清政府的腐败,便辞官回乡,准备教书育人,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劝他继续做官,而只有妻子王昭一人支持他。

1900年,深受西方新思想洗礼的蔡元培开始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重新调整夫妻之间的关系。

于是,蔡元培经过深思熟虑后,写出了著名的《夫妻公约》,蔡元培在《夫妻公约》里劝解妻子王昭大胆地放脚,而且还着重强调夫妻之间应当注重交心,只有破除封建守旧思想,夫妻之间的感情才会更加融洽。

王昭也迫切想要改善夫妻之间的关系,所以对蔡元培的话是言听计从。这对结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开始修复感情的裂痕。

蔡元培:签订《夫妻公约》的模范丈夫,两次痛失爱妻,三次成婚

这段改造过后的婚姻,令蔡元培非常满意,他曾发自肺腑地赞叹:“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

可惜好景不长,两人的幸福生活没有持续几个月,就在这一年,王昭突然身染重病离开了人世。

蔡元培极为悲痛,为王昭写下悼文,其中有:“自由主义君始与闻,而未能免俗,天足将完,鬼车渐破,俄焉属纩,不堪遗恨竟终身。”

第二次婚姻:无微不至的贤内助

王昭去世时,蔡元培刚满33岁,他在江浙一带的知识界已经颇有名气了,所以上门提亲的人又络绎不绝。

蔡元培刚刚痛失爱妻,不想立即再婚,而是想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工作上,但说媒的人总是上门来打扰。

于是,不堪烦扰的蔡元培便在大门上贴出一则征婚启事,在上面列出了五个条件:

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须识字者;第三、男子不得娶妾;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妇如不合,可以离婚。

消息传开来,当时还是清末时期,人们的思想依然很保守,能满足这五项条件者,可谓是少之又少。于是,那些媒人们再也不登门说媒了。

蔡元培:签订《夫妻公约》的模范丈夫,两次痛失爱妻,三次成婚

1933年上海,鲁迅、萧伯纳、蔡元培

也许是姻缘天定,蔡元培在杭州办学的时候,有一天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工笔画,线条秀丽、题字极有功底。他对作画之人产生了极大兴趣,一打听,得知作者是江西名士黄尔轩的女儿黄世振,又名仲玉。

黄仲玉出身书香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其父黄尔轩失去官职后为生活奔波的时候,黄仲玉便常常售卖自己创作的字画以补贴家用。

朋友看出蔡元培对黄仲玉有爱慕之意时,便问:“孑民兄,征婚启事贴出已一年有余,不知是否找到意中人?”

蔡元培无奈地摇了摇头。朋友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指着蔡元培眼前的画,说:“此女天足(脚自然生长),识字,敢再嫁,不知合适不合适?”

蔡元培:签订《夫妻公约》的模范丈夫,两次痛失爱妻,三次成婚

蔡元培只是盯着眼前的画,笑而不语。于是,这位朋友便从中撮合,而黄仲玉早就想结识这位在教育界名声显赫的大人物,只是无缘高攀,此时得知蔡元培想认识她,自然是求之不得。

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举办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这次婚礼中西合璧。蔡元培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

蔡元培和黄仲玉的婚姻属于是自由恋爱发展来的,婚后两人生活的十分甜美,黄仲玉勤俭持家,任劳任怨,让蔡元培有足够的精力去办学。

1907年,已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开始了4年德国留学的生活。在德国的4年中,黄仲玉还协助蔡元培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

无论蔡元培走到哪里,黄仲玉总是任劳任怨地追随他左右,并尽心尽力地抚养子女,操劳家务,最终积劳成疾。

蔡元培:签订《夫妻公约》的模范丈夫,两次痛失爱妻,三次成婚

蔡元培和黄仲玉及家人

1920年,在蔡元培准备奔赴欧洲考察教育以及学术研究的时候。黄仲玉的身体已经有所不适,但为了让蔡元培放心出国,她隐瞒了病情。蔡元培走后,黄仲玉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最终没有等到蔡元培从国外归来,便去世了。

蔡元培得知妻子去世,悲痛欲绝,他写下了《悼亡妻黄仲玉》一文,回忆了两个人的过往,其中有:“呜呼!孰意我尚未死,而汝竟先我而死耶!我守劝汝之言,不敢以身询汝。然后早衰而多感,我有生之年,亦复易尽;死而有知,我与汝聚首之日不远矣。”

第三次婚姻:师生恋

黄仲玉去世后的两年时间里,蔡元培不仅要处理家庭事务,还要忙于教育事业,所以他不得不在家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以致身心俱疲。

如果家中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将会为蔡元培减轻很多负担。于是,朋友们再次劝说蔡元培续弦。

在朋友们的再三劝说下,蔡元培同意再婚了,但他又提出三个择偶标准:

第一、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第二、年龄略大;第三、熟悉英语,能成为自己的研究助手。

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这三条择偶标准,让朋友们想到了周峻。

说起来,周峻还是蔡元培先生原来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对蔡元培先生一直抱有一种敬佩与热爱的情感,她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蔡元培和周峻两人年龄相差22岁。

蔡元培:签订《夫妻公约》的模范丈夫,两次痛失爱妻,三次成婚

周峻和蔡元培

1923年3月15日,蔡元培和周峻订婚。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是一场现代式的婚礼,蔡元培一身西装,周峻则是一身白色的婚纱,周峻挽着蔡元培的胳膊,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峻携子女赴欧洲学习。在此期间,周峻一边相夫教子,一边攻读西洋美术。

两人的婚姻生活,可谓是其乐融融,蔡元培和周峻还常常互相吟诗作赋。

在蔡元培72岁生日时,周峻回忆起和他相识三十余年以及相守十七年的点点滴滴,不禁写诗道:“三十余年师而友,知卿唯我最清明。镜台那许尘埃染,常保湛染心太平。”

周峻一直陪伴到蔡元培去世。周峻把对蔡元培的爱倾注在她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蔡元培曾在在上面题诗一首“我相迁流每刹那,随人写照各殊科。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周峻将上面那首诗的最后一句改写为“天荒地老总不磨”

本文参考自:《民国风流——大人物的情与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