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指控不斷,5000億的美團該向餓了麼學什麼?


“吸血”指控不斷,5000億的美團該向餓了麼學什麼?

“2020年只有一個目標:活著。”

這幾乎是所有中小商家的心聲,餐飲行業尤其如此。

他們沒法像海底撈、西貝那樣,“一聲哭窮”就換來數億資金,更沒法像兩巨頭那樣偷偷漲價,又當又立。生存不易,“吸血”要命的事,更讓人糟心。

4月10日,廣東餐飲協會公開發函,稱“收到數百家餐飲企業針對美團外賣的投訴”,代表餐飲企業對美團外賣提出書面交涉。

協會呼籲美團立即取消獨家合作限定(非獨家就大幅提高抽傭比例)等“壟斷條款”,並在疫情期間減免所有餐飲商戶外賣佣金5%或以上。否則將聯合全省、全國其他協會,採取進一步行動。

4月13日,美團回應此事,各種叫屈叫苦,聲稱八成以上外賣商戶佣金比例在10%-20%,外賣每單利潤不到2毛錢;而佣金收入的八成用來支付騎手工資,因為那是“幾百萬個家庭的生計”。

同時,市值超5000億元,僅次於阿里、騰訊的美團,這時成了“可憐”的“創業公司”。

但廣東餐協並不買賬。4月14日,它回覆媒體稱:美團提出的10%-20%佣金比例及八成佣金支付騎手成本的說法“有待商榷”,且平臺的返傭不能提現(只能用於美團推廣),不能給商戶帶來救命的現金流,餐飲協會和商戶對返傭“疑慮重重”。

協會舉例海豐縣,120個商家上架美團外賣,沒有一家商戶的佣金抽成低於20%。而且只有小部分老商戶才能享受20%的“優惠”,其餘商戶的抽傭率都高達23%,“與公告完全不符”。

同時,美團的回覆還避開了“獨家合作協議”的說明。

為此,廣東餐協再次要求美團在4月17日前給出一個有實質意義的回覆,因為疫情下很多餐飲企業等不到懇談會的召開。

而4月14日同日,廣西烹飪餐飲協會也約見美團外賣廣西區負責人,遞交了交涉函,提出類似訴求。

自此,四川、重慶、雲南、山東、廣東、廣西等地餐飲協會,已向美團外賣發出公函或信件,稱其在疫情期間提高外賣佣金,涉及獨家合作“壟斷”。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4月13日,餓了麼在全國80個城市包下了近4萬塊戶外廣告、10萬個酒店電視廣告位和480萬臺互聯網電視資源,免費提供給中小餐飲商家,幫他們播放廣告。

與此同時,淘寶+口碑+餓了麼多平臺同步開直播,明星和主播零佣金為商戶帶貨,平臺提供免費流量支持;支付寶改版,首頁按地理位置,為用戶附近商戶導流;聚划算為多家餐企開設專區……

兩個平臺,兩種價值觀,兩種結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美團“荒了別家田,肥了自留地”,被群嘲,危機四伏;餓了麼“己欲立先利人,己欲達先達人”,共克時艱,贏得人心。

“吸血”指控不斷,5000億的美團該向餓了麼學什麼?

畢竟,王興說過:他不站弱者,站規則,不是誰(以弱者身份)來鬧誰就有理就能得利。而馬雲則相信:責任心多大,舞臺才有多大,因為社會給了互聯網公司巨大的信任和資源。在危機時刻,它就必須給予,買單,扛事,擔當責任。

一切就像管理學家德魯克所說:現代企業不僅是一個做生意賺錢的組織,更應該是一個滿足社會經濟需求的組織。自私自利者若還不識變、不應變、不改變,就會陷入戰略被動,被時代淘汰。

美團真“難”?數據打臉

任何執拗都可能是甩鍋,只有數據能證明真偽。

美團2019年財報顯示,餐飲外賣騎手成本410億元,整體佣金收入496億元,騎手支出相當於佣金的83%,貌似美團官宣的:“八成佣金支付給騎手。”

但這個數字遊戲裡,消費者按配送距離支付配送費的事實,卻被刻意迴避。只談佣金,不談配送費,顯然是避重就輕。

就像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所說:把佣金和騎手成本混為一談,把佣金高歸咎於給騎手發工資,其實是在偷換概念,混淆法律關係。

另一方面,2019年,美團外賣收入同比增長43.78%,相對佣金同比增長38.99%,相應的毛利潤同比增長94.24%,每一樣都高過騎手費用上漲的34.49%。

“吸血”指控不斷,5000億的美團該向餓了麼學什麼?

這隻能證明:美團外賣大漲佣金,真不是為了騎手“幾百萬家庭的生計”,而是為了自己的利潤,把外賣從“燒錢利器”變成“利潤收割機”。

此外,按照季報統計,美團交易用戶增長越發緩慢,2018年四個季度增速為5.27%、9.55%、7.12%、4.73%。2019年四個季度,只剩下2.85%、2.62%、3.12%、3.37%。同時,活躍商家數滯漲,增長率也下降到個位數。

供求兩端的增量市場萎縮,美團只能在存量市場裡輾轉騰挪。作為上市公司,要做市值管理,要保持收入高增長,只能對商家抽取更多佣金、在線營銷等費用。

按其財報製作下圖,對比近7個季度“佣金增長率”與“活躍商家增長率”。

“吸血”指控不斷,5000億的美團該向餓了麼學什麼?

由圖可見,美團佣金增長率遠高於商家增長率,拿最近一季度來看,商家增長8.8%,佣金增長卻超39.6%,只有平攤於每個商家的抽傭大幅提高,才能製造出這樣的“效果”。

再看曲線變化趨勢,2019年一季度後,兩者的“離差”進一步放大,意味著美團對商家的抽成持續加大。這顯然與商家期望的降本增效背道而馳。利字當頭,才是美團的真渴望。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團回覆中,外賣平均每單利潤不到2毛,若按0.18元/單計算,2019年,外賣交易了87.22億單,則提供利潤15.7億元,相當於美團年利潤46.6億元的1/3。

所以,別看2毛數字小,那是美團的命根子,抽傭少幾分,都可能讓利潤數據大跌,美團哪裡捨得這樣讓自己“肉疼”。

總而言之,美團上演“我太難了”的戲碼,就像廣東餐協說的,是顧左右而言他。本質它就是利潤至上,哪怕疫情期間,也顧不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只求自己做大做強。商家?只是產業鏈末端最容易被榨取利潤的環節。

“吸金”VS送流量,沒對比就沒傷害

管理學家明茨伯格說:超大型企業的決策不可避免地,在產生經濟效應的同時,也產生社會效應,兩者有割不斷的聯繫,身處重要位置的人必須要有責任感,否則,社會將難以生存。

沒錯,疫情之下,餓了麼率先宣佈減免佣金,隨後美團也說要按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可不同的是,美團返還的佣金只能用於其線上營銷和流量推廣。這是不折不扣的“套路”。

要知道,餐飲是個靠現金流支撐的行業。海底撈、西貝這樣的巨頭,沒有現金流都難挺過3個月。對更多中小商家,現在現金流更是生命線。

如今堂食沒法恢復,外賣成為主力,商家的訂單毛利率也就55%左右,抽傭吃掉20-26%,只剩29-35%的毛利,還要再平攤房租、人工、水電等支出。

“這樣算下來,活下去都不易,我們渴望直接返錢,提升現金流,而不是看得見摸不著的購買流量返傭。相比之下,餓了麼的補貼,卻是可以提現的。”一位商家告訴小郝子。

為什麼美團會如此執念於商家做推廣?堅持要返傭的“肉”也爛到自家“鍋”裡?

按財報統計,美團外賣的訂單量增長只有36.7%,已經低於佣金的38.99%,訂單增速放緩,還指望佣金持續高增長,就要再提高抽傭比例,往30%發展,顯然,那會招來更多商家的反對。

因此,倒賣流量的在線推廣,才是外賣總收入(它主要源於佣金+營銷收入)保持高增長的“另一條腿”。

“吸血”指控不斷,5000億的美團該向餓了麼學什麼?

從圖中可見,營銷收入增長率一直高於外賣總收入增長率,前者對後者有顯著的拉動效應。但最近幾個季度,兩者的離差縮小,這種拉動效應衰退,美團必須加大營銷變現力度,才能保持外賣總收入高增長的神話。

於是,返傭變成營銷費,也就順理成章。

可見,美團外賣不僅沒幫中小商家解決現金流,還在套路誘導更多花銷,難怪廣東餐協會正面硬剛,據理力爭。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餓了麼口碑已幫全國30萬本地生活商家降低佣金;借螞蟻金服的信用風控,為1萬多商家提供了5000元-5000萬元的低息貸和專項資金支持,整體授信超10億元。以此解決其現金流難題。

同時,阿里小程序成熟,令20多萬戶商家“外賣急速上線”,惠及8萬家街邊小店,讓他們擺脫堂食銳減的不利影響,一次上線,同時呈現於餓了麼口碑、淘寶、支付寶等一級入口。

而這次餓了麼拿下80個城市的營銷資源,免費給中小商家打廣告,也是希望降低它們的營銷成本,幫它們找到更多“種子”消費者,點燃疫情後消費,只要活下去,一切都有希望。

一邊是巧立名目添負擔,一邊是細緻入微幫生存,高下立判。

商家與平臺,唇亡齒寒的關係人人明白,但在面對巨大的利益和危難時,選擇真比聰明更重要。

17年前,經過非典洗禮,馬雲就給阿里定下“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價值觀。2008年全球經濟動盪,阿里就是這樣給錢、給力、給技術,協助眾多中小商家度過難關,如今種種,不過是那套價值觀和手段的延伸。

王興說:互聯網的下半場,基本功不過關,活下去都很難。不錯,美團學習阿里地推“鐵軍”,有了線下運營的基本功,才能帶動數百萬騎手為之工作。

但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美團的基本功真不是差一心半點,即便學習阿里、餓了麼口碑的手段,也得不少時日才能出師,畢竟”股東第一”的價值觀,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吸血”指控不斷,5000億的美團該向餓了麼學什麼?

新冠疫情後,經濟進入新格局。國民企業必須運用資源創造社會價值,這就是時勢,順勢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

14年前,管理學者邁克爾·波特就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指出:“如果公司能用他們選擇核心業務的方法和框架,來分析企業社會責任的機會,他們就會發現,企業社會責任並不簡單意味著成本、約束或是慈善,而是企業實現創新和提高競爭優勢的潛在機會……這樣的思維在未來的競爭中將會決定成敗。”

所以,美團,勸你善良,因為善待千萬中小商家,就是善待你自己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