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會戀愛嗎——網絡戀愛教學風靡背後的“情殤”

導讀

Ta到底喜不喜歡我?如何搭訕不落俗套?情侶之間聊什麼話題能增進感情?欲擒故縱你懂嗎?教你這樣做,保證7日挽回Ta……動輒幾百萬點讚的戀愛教程視頻,素人類戀愛觀察節目,付費網絡戀愛課程等,忽然成了年輕人的戀愛《葵花寶典》。

追捧戀愛教程,折射出部分年輕人的戀愛焦慮甚至“愛無能”。他們渴望愛,卻不會愛。


戀愛課程套路化

“不要老說女生傻,你撒個謊試試啊,你看她智商是不是趕超福爾摩斯。也不要老說女生不夠時尚,你每個月給她10萬塊錢試試。也不要老說女生記性不好,你傷害她一下試試,你看她會不會記你一輩子……”這是某短視頻平臺上的一條“戀愛教學”視頻,視頻中“戀愛達人”告訴男生一條“規則”:千萬不要小看女生。收穫了超110萬點贊和“說得都對”“過於真實”“我女朋友就這樣”等4萬多條評論。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婚戀過程中有不少疑問。也因此,越來越多播主製作短則幾十秒、長則幾分鐘的戀愛教學短視頻。問答社區的熱榜中情感相關話題常佔據一席之地。戀愛真人秀節目讓觀眾在參與中完成參照。線上或線下戀愛課程讓用戶可接受一對一或群體性專設課程。

從事IT職業的黃方(化名)花199元購買了“8小時,教你成為一個會‘撩’的男人”視頻課程,分課時設置不同主題。如在聊天的基本規則一課中,老師通過聊天必備三大原則告訴學員,和女生認識初期如何通過微信有效溝通,並準確理解聊天中的潛臺詞。隨後黃方又花費4500元購買了一對一的定製教程。“平時很忙,而且工作中習慣了純理性思維,跟代碼打交道久了,根本不會和女生打交道。”

半月談記者瞭解到,付費課程內容大同小異,套路如出一轍,但是聊天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思維、閱歷不盡相同,公式般的戀愛,時常令對方“一臉懵”“不知所措”。

新冠肺炎疫情下,衍生了戀愛新名詞“無接觸戀愛”:不出門、不見面,也不接觸對方,通過一根網線談戀愛。情侶尚好,苦了需要相親的男男女女。

“沒有任何的共同回憶,真的不知道能聊什麼。我就看戀愛類真人秀,看陌生男女剛認識的時候都聊什麼。”90後陳語告訴記者,因為不知道還有什麼可聊的,她的幾個朋友和各自的相親對象都沒能“熬”到摘下口罩後見面。


難、累、怕

戀愛課程火爆源於市場需求。東南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總督導郭晉林說,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不大會處理親密關係,對錶達真實的情感有壓力。“在激烈學業競爭的背景下,很多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被要求、被修正、被約束,他們會在一些方面很優秀,很適應有規範評價體系、明確標準和要求的事情,而婚戀情感沒有絕對標準,每個人表達愛和情感的方式不同,因此產生了不確定性,也因此這些一路走來習慣了確定感的年輕人會有點慌、有些沒底。這時候,戀愛教程所謂的‘標準’就來了。”

今天,你會戀愛嗎——網絡戀愛教學風靡背後的“情殤”

葡萄牙里斯本羅西奧廣場上的愛情同心鎖 張立雲/攝

“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談戀愛。工作、學習這些事情都有明確的方向可以努力,但愛情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努力。”江蘇南京一家公司職員張墨表示,自己和異性聊天,不知所措時就求助自己的閨蜜,遠程指導她如何回覆,什麼時候該回復什麼表情都替她想好。“恨不得把手機給我閨蜜,讓她替我來聊,好累啊。”

一個“累”字道出了當下年輕人戀愛中常見的狀態。郭晉林說,他們渴望愛又怕受傷害,因此在親密關係中努力去“扮演”一些角色,享受不到真實的感情帶來的美好。

“不同於傳統農業社會生活方式,工業化的發展使得人們產生了新需求,生活目標開始多元,大量時間投入到工作、學習中,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對家庭、親密關係的重視。”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費俊峰說,戀愛是人際相處的特殊形式,獨生子女從小缺少和人交往的經驗,很多人即便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處理不好戀愛關係。

一位網友說:“我們在戀愛中碰到的問題,不是因為我們沒有上過戀愛課,是因為我們上了太多的課,而錯過了真實的人生。”


重拾退化的“愛能力”

“戀愛教育本身無可厚非,但如果一些所謂課程將真實、美好的情感工具化、套路化,讓年輕人通過多長時間搞定一名異性來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教的是性而非愛,後果不堪設想。”費俊峰表示。

豆瓣話題“我們需要怎樣的戀愛教育”中提出這樣的疑問:學生時代父母師長禁止早戀,步入社會又被要求即刻戀愛結婚。我們缺失的不僅是性教育,還有戀愛教育。如何正確地表達愛?愛的過程中有哪些雷區?如何區分愛與慾望?如何坦然放下?

郭晉林表示,進入戀愛階段,除了要了解戀愛基本規則,如真誠、開放、尊重等,也要意識到這是重新認識、整理自己的一個機會。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定位自己?知道自己的個性特徵,在此基礎上再看價值取向,自己更在意對方的哪些特質。“不是誰控制誰,更不是誰的條件比誰更高,也不是將自己付出的愛向對方討要。真正的情感建立在真誠付出的基礎上。當你與對方真誠互動,真正做自己,個人魅力和優勢特徵自然而然會得以呈現。”

愛的教育應從小抓起。費俊峰建議,創造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機會,鼓勵他們與異性正常接觸,鍛鍊愛的能力,真正做自己,真心面對別人。大學也可以開設戀愛選修課,但並非系統化地告訴學生該怎麼去做,否則學生會將其奉為指南。如果確實在兩性關係交往中存在困難,可以參加一些團體輔導。

“某種意義上,年輕一代人的婚戀狀態從側面反映了他們更強的個體自主性,他們選擇進入戀愛或婚姻不是為了傳宗接代,而是為了生活得更有質量、更有價值,成為更好的自己。”費俊峰說。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4期

半月談記者:邱冰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