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一定是50歲發病嗎?

五十肩"實際上是描述的一個疾病,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這個詞,尤其是有些看著不老的中年人,因肩膀痛而找到醫生,也不描述相關症狀,就說自己已經50歲了,肯定得了五十肩!這也弄得醫生哭笑不得……

“五十肩”一定是50歲發病嗎?

五十肩在醫學上稱為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炎的簡稱或通俗叫法;也稱凍結肩,從名字看出,此病與肩關節不能活動或活動受限有關。一般指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的一種自限性疾病,但並無結構形病變,實質是引起肩關節僵硬的黏連性關節囊炎。

本病好發於50歲左右的人,所以就有五十肩的這麼一個說法,但也不能完全代表肩周炎的成因啊!那為什麼說50歲左右的人就容易得這個病呢?這是因為人在年紀大了之後,機體的內分泌系統紊亂、新陳代謝會形成障礙,而且肌肉組織也會有退行性病變。

“五十肩”一定是50歲發病嗎?

那肩周炎發病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它是肩關節肌肉、韌帶、肌腱、滑囊、關節囊等軟組織損傷退變而引起的慢性無菌性炎症。肩周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但無論什麼原因,只要局部有炎性反應或者肩關節制動無活動,時間久了都會出現肩周炎。一般認為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存在退行性變;具體地說是由於肩關節缺乏活動,肩關節局部產生代謝和循環障礙,血液循環和淋巴迴流都會下降,於是關節的周圍軟組織(比如關節囊、肩袖、二頭肌腱及喙肱韌帶等)發生退行性變。存在炎性滲出和細胞的炎性侵潤,之後出現組織纖維化和粘連,最後關節也就不能正常活動了。

肩周炎按病理演變可以分為急性期、僵硬期和緩解期;急性期時疼痛劇烈,隨著病程延長,疼痛範圍逐漸擴大。僵硬期肩關節疼痛緩解,而以漸進性的肩關節活動受限為特點,包括主動和被動的肩外旋、內旋和外展活動下降,其中以外旋、外展受限最為明顯,以至於不能刷牙、洗臉、梳頭、穿衣,或夜間翻身移動肩部而痛醒。到了緩解期,肩關節無論疼痛還是活動,逐漸得以恢復正常。

“五十肩”一定是50歲發病嗎?

肩周炎按成因可以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種類型。

肩關節是人體全身關節中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由於其關節囊較松馳,大部分依靠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和韌帶來維持關節的穩定性。由於肌腱本身的血液供應較差,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生退行性變,加之生活中肩關節活動比較頻繁,周圍軟組織經常受到各種磨擦擠壓,故而易發生慢性勞損並逐漸形成原發性肩周炎。

“五十肩”一定是50歲發病嗎?

繼發性肩周炎是繼發於其他疾病而發生,最常見是繼發於肩部或上肢急性創傷後的肩周炎。肩部創傷,包括肩部骨折(鎖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肩袖斷裂等,無論是否需要手術,均需要佩戴三角巾對肩關節進行較長時間的固定,會造成肩關節囊粘連、攣縮而發生肩周炎。另外頸椎病也可影響肩關節活動,導致繼發性肩周炎。

“五十肩”一定是50歲發病嗎?

總之,不能說"五十肩"就是50歲發病;應該說中老年人在任何年齡,都可能得此病。該病的好發群體有三大類,即辦公室白領、老年人和教師。白領辦公族特別容易患上肩周炎,尤其對於一些經常伏案寫作或者演奏家等職業人士而言,這是由於長期姿勢不正確、過度疲勞都會導致人體肩關節有疼痛現象。教師患肩周炎的原因是需要每天伏案寫教案或者上課在黑板上寫字,需要許多肌肉參與協調,這樣會導致肌肉及肌腱等軟組織出現疲勞,長期積累則引發肩周炎。

“五十肩”一定是50歲發病嗎?


有任何疑問,可以點擊我主頁左下角的“免費諮詢”一欄,或者到平安好醫生app直接搜索我的名字,找我詳細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