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下滑逾7成,味千拉麵該如何挽回消費者信心?

淨利下滑逾7成,味千拉麵該如何挽回消費者信心?

淨利下滑逾7成,味千拉麵該如何挽回消費者信心?


經歷“骨湯門”、投資失利、“貪腐門”之後,味千拉麵2019年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業績報告。其中,營收增長7.9%,但是淨利潤卻下滑逾70%。

味千拉麵千店計劃的實現,充滿變數。


淨利潤大幅下滑

3月31日晚間,主打日式拉麵的上市公司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0538.HK 下稱“味千拉麵”)發佈2019年報。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總營收25.65億元,同比增長7.9%,稅前淨利潤為2.31億元,同比下滑65%,歸屬於股東應占淨利潤為1.56億元,同比下滑71.6%。

對於集團營業額的上升,味千拉麵稱主要原因是年內集團門店數量增加。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味千拉麵財報發現,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該集團共擁有連鎖餐廳799間,較2018年同期的766間增加33間,餐廳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份及直轄市的176個城市。其發展採取集中戰略,繼續擴展餐廳網絡及加大成熟市場(如廣東、山東、浙江及上海)的密度。


但是2018年業績扭虧後,味千拉麵2019年卻再度虧損,且虧損佔比高達七成。

對於集團的毛利率由2018年同期的約75.4%減少至約72.3%,味千拉麵稱是由於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導致的。對於淨利的減少,味千拉麵稱是綜合原因導致。

此外,味千拉麵陷入門店增多,營業額下降的怪圈。

2011年上半年,味千拉麵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餐檯週轉次數為5.2,然而經歷“骨湯門”事件後,全年的餐檯週轉次數為4,直到2019年依舊維持在3.4。與此同時,同店銷售也波動較大。2015年至2019年,味千中國在內地市場的單店銷售漲幅是-7.5%、-8.1%、2.2%、-2.6%和7.0%,除2017年和2019有所增長外,其餘幾年單店營收都在減少。


淨利下滑逾7成,味千拉麵該如何挽回消費者信心?

製圖/王君


一位餐飲行業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味千拉麵虧損確實只能一句話帶過,因為“骨湯門”讓消費者對味千拉麵失去信心,而“貪腐門”又讓二級市場對味千拉麵失去信心。


內憂外患

1968年,重光孝治在日本熊本縣成立第一家味千拉麵,隨後發展為一家家族企業。上世紀90年代,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潘慰獲得味千(中國)代理權,並於1996年在中國香港開出首店,於2007年在中國香港上市,同年,胡潤首次發佈《胡潤餐飲富豪榜》,潘慰以60億元的身家排在首位,並且四年蟬聯。

在此背景下,味千拉麵於2010年首次喊出“五年千店”口號,但是宣稱“現熬骨湯”的味千拉麵次年便爆發“骨湯門”,其主打宣傳的純豬骨熬製湯底,其實是使用廉價粉料及其他濃縮液勾兌而成,成本僅值幾毛錢。


受此影響,公司口碑和業績受到重創,淨利潤直接縮水56%,大量門店關閉。

2015年,潘慰再次提出“千店計劃”,同時,投資了百度外賣。隨後的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淨利潤大增,儘管核心業務營收能力在下降。然而,隨著2017年餓了麼對百度外賣的收購,估價24億美元的百度外賣僅8億美元賣身,此舉讓味千拉麵2017年以虧損收官。

潘慰在2017財年的業績會議上稱未來將會專注產品,不再投資外賣平臺。

2018年,味千拉麵淨利潤5.51億元,超越頂峰時期的2010年。然而,2018年底卻又曝出首席財務官劉家豪挪用公司資金一事,味千陷入“貪腐門”風波。之後,公司股價持續下跌至歷史最低2.22港元,市值僅剩27.08億元。

“貪腐門所帶來的影響不是單純的利潤問題,更多映射出味千拉麵的內部管理問題。對於味千拉麵而言,‘骨湯門’、投資失利以及‘貪腐門’的接連打擊,讓味千拉麵千瘡百孔。”上述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面對層出不窮的新興品牌,味千拉麵應該回歸自我,重築品牌護城河,挽回消費者和投資人的信心。


淨利下滑逾7成,味千拉麵該如何挽回消費者信心?

淨利下滑逾7成,味千拉麵該如何挽回消費者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