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讓人又愛又恨的“封閉針”

骨科醫生幾乎每天都要跟受各種急慢性疼痛困擾的患者打交道。其中一大類疼痛的發病機理大同小異,即

軟組織慢性勞損引起的無菌性炎症。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筋膜炎等。

對於這類疾病,當充分休養,康復理療、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藥等方法輪番上陣均收效不佳的時候,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選用封閉療法,也就是打“封閉針”。

聊聊讓人又愛又恨的“封閉針”

有的患者一聽說打“封閉針”,就皺起眉頭,連連擺手,不肯接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聽說打“封閉針”治標不治本,另一方面怕打“封閉針”會“上癮”,擔心其副作用。

這樣的說法不在少數,他們的擔心有道理嗎?我們不妨從頭說起。

聊聊讓人又愛又恨的“封閉針”

所謂封閉療法,通常就是將一定濃度和數量的糖皮質激素和局部麻醉藥混合後注射到病變區域。肌肉、關節、筋膜、肌腱等都可以進行封閉注射。大家對此的關注點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注射藥物的安全性和注射方法的精準性。這是兩個既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問題。

首先談談注射的藥物,我們可能更在意其中的激素藥物。醫生平常說的激素一般指糖皮質激素,這類激素在臨床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它們既是形形色色過敏的剋星;又以其免疫抑制作用廣泛用於各種難治性皮膚病和風溼免疫性疾病;糖皮質激素在封閉治療中主要發揮其抗炎作用。

激素的副作用主要因為使用劑量大和次數多引起,比如骨科常見的大劑量激素衝擊治療引起藥物性股骨頭壞死和長期應用激素出現反應性骨質疏鬆。

封閉治療的激素藥量較小,藥物作用在局部,且用藥次數少(通常少於3次),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聊聊讓人又愛又恨的“封閉針”

封閉療法的藥物並不神秘,除了選擇合適的適應症(簡單判斷就是有明確的痛點,大片狀的疼痛封閉治療效果不好),

治療效果和封閉操作直接相關。正確的注射方法是決定療效的關鍵,精準定位顯得尤為重要。比如腱鞘炎的封閉如準確將藥物注入肌腱鞘內,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