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席軍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席軍,馮愛虎工作坊成員,中小學二級教師,未央區優秀班主任,校骨幹教師,多篇論文在省市級獲獎。現任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語文教師。

一、內筒簡介

三個和尚,阿福、阿祿和阿壽,來到深山裡的一個村子,發現村子裡的人都很自私,不懂得幸福。和尚們會用什麼辦法,使村民逐步打開心扉,找到幸福呢。故事止於此嗎......

二、繪本信息

書名:石頭湯

文圖:[美]瓊·穆特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

三、 繪本解讀

【封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解析:

封面為純黃色,中間畫著一個身著漢裝的女孩,短髮齊肩,雙眼微閉,似在冥想,給人溫婉和善的感覺。女孩腳下是一圓環,圓環形體粗細不一,環內坐一黑貓,似在抬頭仰望。整個人和物用毛筆勾勒而成,顯示出濃郁的中國畫風格。

我們不禁要問:1.女孩是誰?故事叫什麼名字?和女孩有關嗎?

2.圓環究竟是什麼?

3.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啊?

【環襯】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解析:

內封面和前環襯連起來是一張大尺幅水墨畫:遠處的長城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山間雲霧繚繞,地上冰雪覆蓋,幾棵松樹傲然挺立,整個畫面氣勢磅礴,讓讀者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美。

說起松樹,從來給人以祥和持重、靜謐的感覺。它生機盎然,挺拔、堅毅,心無旁騖,巍然屹立、積極向上,追求陽光,有一股文天祥《正氣歌》所云“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的浩然之氣。據說“黃山四絕”之一的迎客松高10米,胸徑0.6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其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一隻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另一隻手優雅地斜插在褲兜裡,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故有“蒼松迎客”的說法。

問題:中國畫、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繪畫藝術和建築藝術的象徵,蒼松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那麼作者這和接下來的故事會有什麼關聯?

【扉頁】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解析:

翻到扉頁映入眼簾的是“石頭湯”三個楷體大字,下面是一個青花瓷碗,內有湯勺,瓷碗周圍放著三塊鵝卵大小的石頭,成三角形,似相互對峙,又似相互支持。

學生看到這裡一定會想,石頭能煮湯喝嗎?作者的邏輯太不合理了,帶著好奇心讓我們繼續讀故事吧。

【第1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三個和尚,阿福、阿祿和阿壽,走在一條山路上。他們一路聊著貓的鬍鬚,太陽的顏色,還有佈施。“什麼使人幸福,阿壽?”最年輕的阿福問。阿壽年級最大,也最有智慧。他說:“我們去找找看。”

解析:三個主人公的名字是福、祿、壽----三位神為人們送來健康、財富和幸福。福象徵著吉祥和昌盛;祿,象徵著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和感情美滿;壽,象徵著長壽。在這個故事裡他們化為三個和尚。所謂“佈施”是指:佛教指把財物、體力施捨給別人,也指僧尼給人講解佛經,以求積累功德直至解脫,是一種修行方法。據說,和尚常常會行遊到雲霧繚繞的山間,造訪不同的地方去積累功德。我想,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一定遊歷過很多地方,這點我們從他們身後的萬里長城隱約可以猜測出來。

問題:為什麼要聊“貓的鬍鬚”呢?天空呈現出的淡黃色,是初陽的光輝嗎?

【第2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一陣鐘聲把他們的目光引向山下,那裡有一個村莊。他們站得太高,還看不清楚。他們不知道這個村莊曾飽經苦難,饑荒、洪水和戰爭讓村民們身心疲意。村民們不相信陌生人,甚至還會懷疑自己的鄰居。

解析:

與我們的印象截然不同,登高鳥瞰,整個村子風雨飄搖,佈局雜亂無章,似乎每一座房子都在小心保持著距離;再加上灰色的筆調,給小村莊蒙上了一層陰鬱、清冷的色彩。隨著三個和尚的到來,天空、山間泛起的金色漸濃,直彙集到山下,整個小村莊被包裹起來,讓人覺的溫暖、安詳---太陽漸漸升起來了。

那麼,這裡會生活著什麼樣的人呢?

【第3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村民們辛苦勞作,但從來只顧自己。村裡有一個農夫。一個茶商。一個秀才。一個女裁縫。一個郎中。一個木匠......還有其他很多人。可他們相互間很少往來。

解析:

三個不速之客地到來,打破了小村莊表面的寧靜。人們表情各異,吃驚、冷漠、尖刻、驚慌;膽大的冷冷地打量著這一行三人,膽小的急忙跑回家緊閉了大門,手上的蔬菜散落一地,構成了一副眾生百相圖。飽經苦難,饑荒、洪水和戰爭的村民讓人心生同情,但人性的麻木和扭曲讓人又感到後脊發涼。三個和尚的命運會是怎樣的呢?

【第4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當和尚們走到山腳下時,村民們早已躲進家中。沒有人到門前迎接。一看到和尚們走進村莊,村民們又緊緊的關上了窗。

解析:

高大的圍牆內是林林總總的屋舍,飛簷翹角,氣勢恢宏,散發著古老的中國氣息。厚重的木門關閉了人心,也隔絕了村民和外界的聯繫;當和尚們來到村莊時沒有人到門前迎接,村民都關閉了門窗躲了起來,整個村落顯得安靜極了。從三個和尚的行為和表情來看,他們一定也發現了這一不尋常的氣氛。

從門前人的影子能看出,時間已接近正午,陽光越來越強烈了,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開了一角的木門把村子內外連接起來,預示著人們必將打開心扉,驅散內心的陰霾嗎?

【第5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和尚們去敲第一家的門。沒有人回答。接著,房裡的燈滅了。他們又去敲第二家的門。結果還是一樣。就這樣,一家挨一家,一戶又一戶。“這些人不知道什麼是幸福。”和尚們說。“可是今天,”阿壽說道,他的臉龐像月亮一樣皎潔,“我們要讓他們看看怎麼煮石頭湯。”

解析:

面對三個陌生人的到來,村民們活見鬼似的逃回家裡,不願意與其溝通,更不願意施捨食物給他們。據說在一個地方,其他人都喝了那條河的水,而變成了瘋子。可是國王知道,所以他也沒有去喝,可是全國上下的人都把他看成是瘋子。如出一轍的是,在習慣了各自為政的村民眼裡和尚們的行為一定是極不正常的。

院內的光亮和屋內的陰暗形成了明顯的反差,緊閉的門窗象徵著人們關閉地內心;從圖畫上看,對此,三位和尚的表情和對話充滿了憐憫和慈悲,窗子背後幾雙眼睛在偷偷的窺視著......

這時,封面上的小女孩和黑貓再次出現在畫面裡,小女孩身穿黃色衣服,而黃色在古代是隻能由帝王穿戴的服飾色。故事中的小女孩不是女皇帝或皇后,說明她一定是一個特別的角色。

問題:猜猜對於村民的敵視,和尚們會怎麼辦?

【第6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他們撿來些樹枝,點起一堆火。他們拿出一口小鍋,盛滿井水,架到火上。一個小女孩一直在看著他們,她勇敢地走上前,問道:“你們在幹什麼?”“我們在撿柴火。”阿祿說。“我們在生火。”阿福說。“我們在煮石頭湯。我們需要三塊又圓又滑的石頭。”阿壽說。

解析:

牆角一側的小女孩好奇地看著撿柴生火的和尚們,忍不住上前詢問。每個和尚都熱情地解答,誰都沒有忽視女孩的問題,看來他們很喜歡這個勇敢的小女孩。這裡如果改為其中一人說:“我在撿柴火,他在生火,我們準備煮石頭湯。”而讀書中的句子,提示語都在後,人物說的話在前,我們彷彿看到和尚們紛紛放下手裡的活計,走上前歡迎女孩的場面。仔細觀看右圖,窗戶後面村民都好奇地看著這一幕,房間裡的顏色變成淡黃色,這裡作者在暗示著什麼?

那隻黑貓始終都跟隨著女孩,聚精會神地聽著女孩和和尚們的談話,似乎也很想得出一個答案。

【第7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小女孩幫和尚們在院子裡找石頭。他們找到桑正好合適的石頭,然後把它們放到水裡去煮。“這些石頭可以煮成極其美味的湯,”阿壽說,“可是這麼小的鍋,恐怕煮不出很多。”“我媽媽有口更大的鍋。”小女孩說。

解析:

三塊石頭依著大小摞起來,有人說投在地上的倒影側看像一尊佛像,你們能看出來嗎?

石頭竟然能煮出極其美味的湯,真是難以令人置信,小女孩睜大眼睛,想看個明白,她想這一定是件神奇的事情。因此,她得知阿壽想有一口大鍋煮時,幾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原來給予就這樣神奇,這時,女孩身後的房子籠罩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給人柔和的感覺。

【第8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小女孩跑回家。當她要拿鍋的時候,媽媽問她要做什麼。“那三個陌生人要用石頭煮湯,”她說,“他們需要我們家最大的鍋。”“嗯,”小女孩的媽媽說,”石頭滿地都是,我倒想學學怎麼用石頭來煮成湯。”和尚們撥了撥柴火,一時炊煙裊裊。左鄰右舍紛紛探出頭來。那堆火,那口大鍋,支在村裡的正當中,真是稀奇古怪!村裡人一個接一個走出家門,想看看石頭湯到底怎麼煮。

解析:

雖然畫面中沒有出現小女孩的媽媽,但從對話中我們看出小女孩的媽媽一直在暗中觀察,因此當小女孩提到三位陌生人的時候,這位媽媽顯然知道是說的三個和尚。好奇心驅使她稍作猶豫後,答應了女孩的請求。

大圖畫的是小女孩滾動大鍋路過鄰家門口的情景,啊,我們能猜出封面的圓是什麼了。從她向後飛揚的短髮和飛奔的腳步我們能看出女孩內心的激動,我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女孩邊跑邊喊,快來看呀,用石頭煮湯喝啦!用石頭煮湯喝啦!圖中的小男孩一手指著小女孩,轉頭似乎在不解的問旁邊的大人。 一石激起千層浪,消息很快傳開,整個村子頓時沸騰了起來。當村子中央升起炊煙的時候,村民們再也安奈不住好奇心,紛紛探出頭來,走出家門想看看石頭湯到底怎麼煮。是啊,人對未知事物往往都充滿了驚奇和敬畏,因此開始思考,智慧得以產生。

作者這裡採用了大圖小圖結合的方式,靈活鮮明地表現了村子中每個人的內心活動。

【第9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當然啦,煮傳統風味的石頭湯,加點兒鹽和胡椒粉,味道會更香。”阿福說。“不錯,”阿祿一邊在巨大的鍋裡攪著水和石頭,一邊說,“可是我們.....”“我家有鹽和胡椒粉!”秀才說,他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充滿了好奇。一轉眼他就不見了,回來時拿著鹽和胡椒粉,還有一點別的調料。阿壽嚐了嚐。“上次我們煮這麼大、這種顏色的石頭時,還放了些胡蘿ト,那湯可真甜。”“胡蘿ト?”站在後排的一個婦人說,“我家可能有!不過只有幾根。”她轉身就跑,回來時捧著許多胡蘿蔔,多得都快抱不住了。她把胡蘿蔔倒進大鍋。

解析:

人有別於其他物質最顯著的特徵是思考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孔子說人性的本質是善良,雖然善念會因生活、戰爭、困苦等種種不幸而掩埋內心深處而不自知;但有時一次偶然事件、一個不期而遇的人會成為喚醒我們心靈的重要條件,且這種仁者愛人的生活方式將迅速傳遞下去。我們觀察湖面泛起的一朵漣漪,漾起的波紋迅疾往四圍蕩去便為此情景。

故事中,小女孩的行為一定影響了身邊的人,因此秀才不假思索的答應去拿鹽和胡椒粉,且令人驚喜的是他還帶來了別的調料。我們可以想象秀才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心理過程,在此過程中他內心裡善良的領地在擴大,他感受到了給予帶來的快樂。接著,這種愛心迅速傳遞給了後排的一個婦人。我想,她在說家裡有胡蘿蔔的時候一定覺的不好意思,因此只說“我們家可能有!不過只有幾根。”且“轉身就跑”,這是矜持的表現,也是打開心扉的第一步。其實,她一定是打定了注意要帶來更多的胡蘿蔔。你看畫面中,婦人小心的捧著一籮筐胡蘿蔔,面頰微紅,這是害羞的表情嗎?

問題:小女孩高高舉起滿滿一筐胡蘿蔔,她會怎樣呼喊呢?

愛會繼續傳遞下去嗎?

【第10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再放幾個洋蔥,你們覺得味道會不會更香?”阿福問道。“哦,對啊,放個洋蔥進去味道也許不錯。”農夫說著,快步離開。過了會兒,他拿來五個大洋蔥,把它們放進沸騰的湯中。“嗬,真是一鍋好湯!”他說。

村民們都點頭稱是,因為那湯聞起來真的很香。“不過,要是我們有蘑菇的話……”阿壽說著,摸了摸下巴。幾個村民舔了舔嘴唇。還有幾個一溜煙兒地跑開,回來時拿著新鮮的蘑菇、麵條、豌豆莢和捲心菜。

解析:

“再放幾個洋蔥,你們覺得味道會不會更香?”,在阿福地引導下,這次願意分享的是農夫。左頁圖上,農夫張開雙臂,敞開胸懷,似乎在聞湯的香味,又似乎在享受這一刻的幸福,因為他從所有人的表情感受到了給予帶給他人的快樂。鍋底的火越燒越旺,隱喻著人們內心的激動和熱情;大鍋上金色的光芒象徵著給予和分享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在歡快的氣氛中,阿壽揹著手,看著鍋裡的湯,感到了欣慰,他在思考怎樣讓更多人學會分享。“不過,要是我們有蘑菇的話……”阿壽說著,摸了摸下巴。這次大家變的更主動了,不久幾個村民帶來了更多的蔬菜和食物。右頁圖上,在空中舞蹈的蘑菇和豆莢,暗示著幾個慷慨的村民也從分享中感受到了愉快。讓每個人找到幸福感,這才是阿壽期望。

【第11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村民中間,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當每一個人敞開胸懷付出時,下個人就會付出更多。就這樣,湯裡的料越來越豐富,湯聞起來也越來越香。“我想要是皇帝在這兒,他會建議我們再放些餃子!”一個村民說“還有豆腐!”另一個說。再配些雲耳、綠豆和山藥,怎麼樣?”又有幾個喊道。“還有芋頭、冬瓜和玉米尖!”另一些村民說。“大蒜!”“生薑!”“普油“百合!”“我家有!我家有!”人們大聲喊著,然後飛奔而去,不一會兒又都滿載而歸。他們能拿什麼就拿什麼,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和尚們攪啊攪啊,湯咕嚕咕嚕冒著泡。聞起來可真香!喝起來一定更香!村民們個個都變得那麼慷慨好施!

解析:

左頁圖上的視角很特別:從鍋底向上看,人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而使人心聚在一起的正是一鍋石頭湯。更高遠處是廣漠的蒼穹,和人們的心靈一樣澄澈、透亮。

右頁圖畫的是人們爭相拿來家裡的蔬菜瓜果的情景。排在最前面的是阿壽,然後是老人和男人,接著是女人和孩子;人們表情動作不一,阿壽身子後仰,手裡提著水桶,老人手拿食盒,大步流星,彷彿找回了年輕時的活力;男人穩穩地端著一籮筐西紅柿,自豪極了,後面有兩個男孩轉過頭向旁邊看著,也許是得到了周圍人的表揚和鼓勵吧......

場面的熱鬧可以用人來人往或熙熙攘攘來表達,但這樣序齒排班地列成一隊,顯然更有儀式感,令人難忘。

【第12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湯終於煮好了。村民們聚在一起。他們拿來米飯和饅頭,拿來桂圓和甜餅;他們端來香茶,點亮了燈籠。大家坐下來一起吃。他們已經很久沒在一起歡宴了,甚至沒人記得,以前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歡宴。

解析:

左右兩頁構成了一張大尺幅的鄉村歡宴圖:酒席圍著廣場一字排開,一眼看不到盡頭;上面擺放著各自從家裡帶來的瓜果糕點、香茶美酒,互邀品嚐,其樂融融,在歡樂中,促進的是情感,凝聚的是人心。再看懸掛的幾盞大紅燈籠,散發著暖暖的紅光,增添了喜慶的氛圍,象徵著吉祥如意。

農村人自古看重擺酒席,其不但代表的是一個臉面,也是農村人平時難以相聚在一起的社交時刻。在鄉村,無論是紅事白事,仍保留著傳統的擺宴請客習俗,且大部分村民都選擇在自己家中設宴,雖然十里風俗不盡相同,但鄉下人家喜歡參加宴席,尋求熱鬧、歡快的感情卻是一樣的。擺宴席----這就是中國鄉間的風俗民情之一。

【第13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宴會結束後,他們又說故事,又唱歌,一直鬧到深夜。然後,他們敞開家門,爭著把和尚請到自己家,給他們住非常舒適的房間。

解析:

在我國古代,皮影戲是百姓和孩子最喜愛的動畫節目,用來配樂的二胡、琵琶,屏幕中的龍和女人的穿戴都體現著濃烈的中國元素。作者把表演的場地選在露天的廣場上,給人以一種迴歸自然、自由自在的感覺,我想無論是讀者還是畫面中的觀眾,都可以任憑自己的思緒飛馳,想象著屏幕中“龍和女人”的故事了。

還有一些細節值得留意,如年輕的少女笑時用手會輕輕掩起嘴巴,這是美的標誌,因為在封建社會女子所尊從的教訓是笑不露齒、行不擺裙。再看少女旁的兩個男孩,高興地抱成一團,可見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男孩子的淘氣活潑都是一樣的。

【第14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原文: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和風送暖,楊柳依依,村民們聚到河邊給和尚們送行。“謝謝你們的款待,”和尚們說,“你們真是太慷慨了!”“謝謝你們,”村民們說,“你們帶來的禮物,我們永遠也享用不盡。你們讓我們明白了,分享使人更加富足。”“再想一想,”和尚們說,“幸福就像煮石頭湯那樣簡單。”

解析: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出自《詩經·小雅·采薇》。古人送行,折柳相贈,後來楊柳常常被作為送別的象徵,像“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等詩句都表達的是這種意思。

這裡的時間轉到春天,聯繫前面內容我們知道和尚們來的時候正值隆冬,選擇這樣的時間,大有冬去春又來之感。最後和尚們說的話很有意思,“幸福就像煮石頭湯那樣簡單。”,是啊,每個人都有美好的追求,但往往我們卻固執得一味索取,不懂得付出和回報同等重要的道理。要說明的是,這裡值得我們尋味的可能還有更多。

【第15畫面】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小學教師席軍:被遺落的幸福——《石頭湯》繪本解讀

解析:

故事似乎到上頁告別就該結束了,最後一頁又回到了那個曾經冰冷的小村莊,那隻在故事中多次出現的貓,靜靜的蹲在牆頭似乎在思考著什麼。也許作者要告訴我們的是人浮於世,難免要遭受生活的壓力和艱辛,但如果變的過於自我,會丟掉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質,從而變的除了以生存為目的,再別無目的可言。這便形成了人生的痛苦!小村莊的故事不值得我們每一個去思考嗎?

瓊·穆特,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以優美恬靜的畫風在繪本創作和插畫領域享有盛譽。他擅長將清透靈潤的水彩畫與發人深省的哲思故事結合在一起,作品中透著一種悠遠的禪意和古老東方文化的神韻。瓊·穆特的《禪的故事》獲得凱迪克大獎,《尼古拉的三個問題》被《紐約時報》稱讚為能夠"默默地改變生命"。此外,他還獲得過美國插畫師協會金獎和美國猶太圖書館協會獎--雪莉·泰勒獎。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