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Signal封面文章 -- 揭示IFN-κ抑制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


I型干扰素(IFNs)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病毒感染的细胞会分泌IFNs,通过激活固有免疫从而保护周围细胞免受感染。


2020年4月7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徐建青、张晓燕和赵晨研究团队(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何涌泉)在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题为"IFN-κ suppresses the replic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through the IFNAR-MAPK-Fos-CHD6 axis"的文章,发现IFN-κ可以通过IFNAR-MAPK-Fos-CHD6通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


Sci Signal封面文章 -- 揭示IFN-κ抑制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

Sci Signal封面文章 -- 揭示IFN-κ抑制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


研究人员通过不同致病性Influenza A virus(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的小鼠模型,发现IFN-κ是低致病性H9N2感染后6小时开始升高的I类干扰素,而高致病性H7N9则滞后IFN-κ产生,提示:IFN-κ的产生时相与病毒致病性可能相关。在人肺细胞中,IFN-κ能够广谱抑制IAV复制,且研究发现CHD6是IFN-κ而非 IFN-α和IFN-β的主要效应因子。CHD6的诱导激活需要IFN受体亚基IFNAR1和IFNAR2,以及MAPK p38和c-Fos的参与,且不依赖于STAT1活性。团队还发现用IFN-κ进行预处理的小鼠,在IAV感染后具备较好的保护效果,说明在病毒感染早期进行IFN-κ的免疫干预有望改变感染者的临床转归。


本研究不仅仅揭示了一条广谱抑制IAV的IFN-κ特异性通路,为IFN-κ存在预防和治疗IAV感染的潜力提供了证据。由于IFN-κ能够活化MX1、MX2、OAS1等ISGs,提示IFN-κ对于新冠病毒,寨卡病毒等其它RNA病毒也有望有抑制效果。该项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IFN-κ抑制RNA病毒共性机制,为开发广谱抗呼吸道RNA病毒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原文链接:

https://stke.sciencemag.org/content/13/626/eaaz33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