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这句名言,似乎很符合今天的世界。


当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全球化进程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改革进入深水区、新旧动能转换步入瓶颈期等内部压力。


那么,中国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如何在分化中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关心的话题。因为这关乎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也关乎人民未来的生活质量。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作为地产从业者,更要时刻关注国家未来的经济走向和战略布局,思考和探索未来新的机会点。
因此,《投研参考》为大家现场实录并整理了12月20号由财经头条主办的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的精华部分,听听各位经济学家对国内外形势的看法和他们给出的对策。 百年未有大变局,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尽管中国经济受外部影响导致增速进一步放缓,但绝大多数的在场专家对经济前景仍然表示乐观。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不同意用“经济下行”来描述中国经济,他表示:“很多人说经济下行,这个词很不准确,经济还在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中国还有很大潜力,比如‘衣食住行’中的‘住’,汉庭的创始人季琦说,中国有80万家酒店,2000万个房间。但是这80万家酒店的连锁品牌化率只有17%,欧洲为39%,美国为70%。
中国有这么大的体量,各个产业的品牌化、品质化、专业化,还只是刚刚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速确实下降了一些,但是从提质增效的角度上看,还有很大的潜力


我们确实要正视一些结构、体制性的问题,但我一点也不悲观,借这个机会向媒体同行发出呼吁,在这个时代里,希望大家更多看到积极乐观的力量。悲观者总是正确的,但是成功者总是乐观的。”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对中国前景表示乐观。他说:“我们一直说美国经济是全球老大,中国经济全球老二。我觉得中国经济才是全球老大,我们消耗了全球50%的氧化铝、铜、煤炭,用电量也是全球最大,我们还吃了全球50%的猪肉,这么大的一个体量,怎么是老二?

按照购买率评价来算的话,中国确实是老大了。


从增量来讲,中国也是老大,全球每年的经济增量当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国贡献的,中国经济下滑,全球需求都会减少。不管怎么样,我对未来充满乐观,中国经济增速现在是6%左右,即便下降到4%,也是美国的两倍。未来中国在经济下行过程也会超越美国,成为GDP第一的国家。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演讲中也提到,当前经济运行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今年的市场消费和服务总额将超过美国。中国在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65.4%的情况下,消费总额超过美国,意义要大于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说明中国的宏观经济效益比美国好,所以消费总额超过美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全球意义的事件


但郑新立也指出,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主要矛盾,经济增长速度已达合理区间底部,而且财政收支矛盾的凸显导致基层财政压力加大。


下一步,中国应该做到:一是认真落实中央精神,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将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二是应取消或降低农民工进城落户限制,并将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及其家属纳入城市保障房覆盖范围,享受城市居民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对退出农村宅基地和房产者予以货币补偿;三是老城区改造;四是取消城市汽车限购;五是建立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六是扩大职业教育规模。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也表示:“在2019年,我们找到了1800个财富超过20亿的亿万富翁。他们的财富加起来有17万亿,这比五年前多一倍,比六年前多两倍,比十年前多五倍。中国的企业家这二十年创造的财富是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在百富榜上,我们发现了几个发展速度特别快的行业,比如教育行业和食品餐饮行业。整体上看,中国和美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差不多。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但仍然有经济学家对经济前景表示担忧。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 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出现降息潮,债务大规模增加,金融体系陷入剧烈动荡。中国的外贸顺差有所提高,但不是因为出口增多,主要是因为进口疲弱。预测明年不会再像今年一样再次上涨。


国内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明显减弱,1-11月份,实际固定投资增长不到3%,社会消费和民生总额增长增长低于5%。明年有很大可能实现6%的经济增长,但在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能不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达到高收入国家标准,挑战很大。


因此,徐洪才提出要推动资本、技术、管理、生产要素下乡,摆脱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过度依赖国家补贴的模式,并且进一步释放人力资本红利,改革相关人才管理制度。同时要打破行政垄断,减少对国企的隐形补贴,促进公平竞争,大力开放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内问题有哪些?


在百年大变局中,中国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仅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要解决自身的问题。关于国内现存的问题,各位经济学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对目前的经济下行原因有着独特的观察角度。他认为经济下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央调低GDP目标对地方政府产生了负面影响。2015年后,中央为了调控经济过热,多次调低GDP目标。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中央调低经济目标,对地方有重大影响。


而且中央同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约束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比如在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中明确提出不鼓励GDP的过快增长,而且增加了环保方面的考核。在改变考核指标后,经济落后地区本来的工业污染程度就比发达地区高,反而变得比发达地区还保守,限制了GDP发展。经济发达地区也会受到影响,但程度并不大。因此导致地区间非但没有缩小差距,反而有所加大。同时,2016年后的结构调整政策,包括金融去杠杆,产能、库存的调整,也加速了经济下行


张军同时表示,中国经济潜在需求增长其实很可观,很多GDP潜在增长率低的讨论,其实都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唯一理解潜在增长率的是与发达国家收入的比值而不是两者的绝对收入差距。中国的潜在增长率绝不是6%这么低,这是由设置的增长目标决定的。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认为,明年中国要保持经济增长在6%以上,因为经济减速过快会导致风险事件频繁出现。


但想要完成“保六”的目标,需要系统的反思过去几年的宏观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对以往政策纠偏。比如,供给侧改革方向和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实施过程中出现巨大偏差,去产能去的是民企的产能,没有去多少国企产能。还有2017年以后对金融强监管和金融整顿的纠偏,强化金融监管没有错,但是过快过猛导致了流动性从宽裕到突然收缩,导致民企大面积破产。


中国是有条件“保六”的,主要有三个可以调整的方面


一是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整,财政政策的调整空间更大,赤字率可以再提高,新兴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力度更大一些;


二是很多领域的要素市场化改革有点滞后,农村土地进入自由市场存在争议,可能会导致大量失地农民以至于造成社会稳定问题。建议鼓励各地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公司,公司代表农民,农民占股的形式参与,进行全国的农地流转和资源配置;


三是大量领域管制力度太过。在经济下行阶段,文化娱乐产业本可以成为庞大的产业。而过于严格、具体的管制,使得文娱产业发展缓慢。经过调整后,文娱产业可以成为一个大的增长点。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钟朋荣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钟朋荣也明确地提出,GDP不能只看数据,更要看福利。


目前扩大投资,货币放水,的确能快速增加GDP,但不一定能增加社会福利,甚至会使社会福利长期减少。因为政府部门或国企用贷款增加投资,缺乏约束机制,导致投资效益比较低。


而且过多的基建投资挤占了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资金资源,没有资金投入,转型升级和创新都只会成为口号。


另外,不少基建项目投产后不但不产生经济效益,每年还需要大量补贴,甚至成为债务拖欠和金融风险的源头。


所以,在保货币的前提下,要保有用的GDP,即能增加老百姓福利的GDP。项目建设要考虑投入-产出。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既没有经济效益又没有社会效益的项目,应该坚决制止。



通过投资增加GDP,需要对投资进行几个转变:投资主体由地方政府和国企为主转向民企为主;投资的资金来源由银行贷款为主转向股权投资为主;投资的领域由传统基建为主转向“新基建”的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为主。


遏制经济下行,中国有哪些对策?


面对国内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学家也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对策。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上海九颂山河基金公司董事长管金生


“中国证券教父”、上海九颂山河基金公司董事长管金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中国经济对于企业有很明显的国企、民企、外企的所有制分类,导致企业间的歧视一直存在。中国经济要想进入市场化,必须消灭歧视和垄断。



建议政府取消企业的所有制分类,都叫中国企业。凡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律要一视同仁,政策上平等对待,消灭境内外企业的相互歧视现象。官员和工商业者虽然分工不同,但要相互尊重,官员要切忌权利的傲慢,工商业者要尊重法律,讲政治,顾大局。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表示,中国要继续高举全球化的旗帜,推动经济全球化。在大变局中要有定力,要以不变应万变,以更大开放面对逆全球化、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发展经济,把精力主要放在做好存量,不要盲目追求增量,在做好存量的基础上争取增量。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祝宪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祝宪指出,产业链的全球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不平衡。要对弱势群体给予合理关切,但同时需要注意,保护弱势群体,不等于保护缺乏竞争力的产业。


中国要想转向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是打破软预算约束,让市场发挥作用。客观的说,目前地方保护主义、政府无条件兜底、契约精神缺失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思维模式仍然存在,因此要鼓励良性竞争,深化改革,这样才可以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劳动生产率。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赵晋平


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赵晋平提出,在目前的全球大变局背景下,中国要推进企业对外布局,但不是全产业链的转移。关键设备和研发设计的环节,要留在大后方。跨国产业链延伸的方式是建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的生产环节,同时要防止出现像发达国家一样的产业空心化。



要推进服务贸易,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商品贸易,而中国服务业贸易所占份额还很低,其中基于制造业基础的委托加工、修理,互联网大数据等服务贸易发展比较好,未来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政府和企业要“双发力”,企业要坚持市场多元化之路,加大产业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以制造优势为依托推进产品制造和研发,进行与服务贸易的融合发展。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设想了未来产业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新经济,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脑科学、民用通航等;二是软产业,包括文化娱乐、信息传媒、金融科技、新零售、健康养老、高端服务等。


滕泰还着重介绍了软价值的概念,提出了两大公式:

V= V1+ V2(V是价值,V1是硬价值,V2是软价值)

V2=C·Nm (C是有效研创,N是流量,m是体验)


其中,软价值不主要依赖自然资源,以人类创造性思维为财富源泉,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流量(N)即认知群体,考虑如何定位流量、找到流量和获得流量,通过大数据和精准营销来实现流量变现。体验(m)即用产品和服务引发消费者心理满足的强度、宽度、深度以及反馈度,让消费者获得愉悦感。


实现的路径可以有阳光免费(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分段实现(先有公共价值,再有盈利模式),资本化实现(从追求产品利润到追求市场市值)。


2019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召开,听听各位专家怎么讲?


在这次大会上,各位经济学家各抒己见,探讨中国未来发展之路,为我们奉献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尤其是

张军、钟朋荣、徐洪才等学者提出的现存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我们作为地产从业者,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国内外动态,认真思考房地产的未来。只有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我们才能越来越好。


在看完专家对于国内外局势的分析后,你有什么想法和观点,也可以写在我们的留言区,分享给大家。


因为,思想因交流而精彩!


—END—


本篇文章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及报刊,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及事件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

This story is fictional. Any resemblances to any organization or persons is purely coincidenta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