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男籃慘敗說到擊劍、再到孩子身體訓練的重要性

從男籃慘敗說到擊劍、再到孩子身體訓練的重要性

賽前其實我隊就已經被專業人士否定,結果意料之中。比賽在即,大面積受傷,說明體能訓練出了大問題。氣憤!吐槽!並不能改變結果,未來之路怎麼走?應該深刻地反省。

體能訓練是要讓運動員健康參賽並在賽場發揮出最大能力,宮魯明時期,中國男籃威風八面,隊員能在場上反覆奔跑,能把哈達迪拉垮,能落後20分逆轉……

這個時期的體能訓練師就是王衛星教授,當時的介紹是:中國男籃國家隊教練。網上有更詳細的介紹:王衛星,出生於1958年5月7日,國家隊教練員。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體育總局體能訓練與恢復重點實驗室主任。從事高水平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從1986年起分別擔任田徑短跑、跨欄、籃球、跆拳道、皮划艇、短道速滑、網球等多個運動項目的國家隊主教練、體能總教練,備戰2008、2012年奧運會和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專家組成員、同時兼任擊劍、游泳、跳水、自由式滑雪、花樣滑冰、冰壺、沙排等國家隊的特聘專家及顧問。多次獲得國家的嘉獎,全國“十佳”教練員、全國田徑“十佳”教練員、“體育榮譽獎章”等稱號,並終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

能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擊劍教練員有文國剛、任大新、王海濱等人,都是冠軍教練,經王衛星教授培訓的運動員有幾十位世界冠軍(含奧運冠軍)。

王教授說:“擊劍運動的體能訓練要根據擊劍的特點來安排,擊劍是一項不平衡運動,很容易產生不平衡,左右手不平衡、左右腿不平衡、左右肌肉不平衡、甚至左右腦不平衡,現在孩子有五六歲就參加了訓練,因為沒有平衡訓練,長久以往,身體兩側粗細都不同,以至於有人到我學生的籃球班訓練時,他們立刻就知道這是擊劍班過來的,我的學生看了我帶的國家擊劍隊隊員,他驚訝的說,您的隊員怎麼沒有擊劍特點呢?(意為沒有一個胳膊粗一個胳膊細的)是的,我的訓練就是要先讓他們達到平衡,左右一致,平衡後再去上專項體能,這樣會對他們有很好的保護,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去衝擊世界頂級水平。青少年時期這種訓練尤為重要,不能練著練著,練成了一個殘疾人,這就與家長強身健體的願望背道而馳了,很多孩子過早的拼天賦、只練專項不練全身,最初會有點成績,長期肯定走不遠,我們已經有無數的案例,別說孩子,你天賦再好,打進了國家隊,也發展不下去。(這時說了幾個名字,為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此處全部隱去)。”

我問教授:您培養的都是世界冠軍,這套訓練系統是否適合青少年呢?

教授說:“就是要從兒童青少年練起呀,從小就要打下正確的體能基礎,打好了,你的弓步才能大,才能有威脅,你才敢做,否則一次大傷,你的運動生涯就難以持續,還要大量時間進行康復。那既痛苦,又影響你的發揮,你不敢做啊,一次傷不止是身體痛苦,精神上的壓力也是很難克服的。”。(這個我在文國剛傳裡提到過)。

教授的一席話使我想起一件事,徐可言同學曾經被教練認為沒有天賦,很難打出來,他父親默默的找了體能教練訓練,這位教練帶過擊劍運動員,但基礎訓練還是對徐可言起到很大幫助,經過一年默默無聞的訓練,小徐同學成績飛昇,連續拿牌,真是潤物細無聲啊。

當我在群裡詢問是否有人願意做這樣的體能訓練時,首先回答的居然是教練們,他們非常認可,在教學中的體會很深,迫切需要專門的擊劍體適能教練的幫助。

因此,《劍友》希望搞個活動,邀請擊劍體適能訓練專家為大家帶課,讓大家體驗一下,如果覺得好,就長期為大家服務下去。

如果您覺得可以,請在下面留言,並關注回覆,在約定的時間地點參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