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新冠疫情全球爆發,美國已成為新冠疫情的爆發中心,美國稱其正面臨"珍珠港時刻"。

1941年12月8日,日本在沒有對美國宣戰的情況下,偷襲美國夏威夷海軍軍事基地珍珠港,給美軍造成重大傷亡和損失。那個時刻是美國的"暗黑時刻",是"災難時刻"。

而現今新冠疫情在美國蔓延,確診病例已經超過50萬例,死亡近2萬人。

美軍也同樣遭到重創,先後曝出100多個軍事基地出現新冠肺炎感染者。太平洋艦隊4艘航空母艦均有船員中招,"羅斯福"號上千人下船隔離,已毫無戰鬥力可言。緊隨其後空軍、陸軍、海軍陸戰隊,2200多人被感染。美國真的到了"珍珠港時刻"。

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演練中的“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明年是"珍珠港事件"爆發80週年。近80年過去了,"珍珠港事件"已經蒙上了一層歷史的塵埃,但直到今天人們對此仍然津津樂道,各種學術著作汗牛充棟。但是"珍珠港事件"依然有著許多未解之謎。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日本偷襲珍珠港背後6個"為什麼"的秘密。看看美國80年前的"暗黑時刻"和今天的"暗黑時刻"有著哪些相似之處,又有什麼本質區別。

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戰爭爆發後日本並沒有實現預定的幾個月時間就佔領我國的罪惡計劃。我國人民進行了奮勇抵抗,英勇鬥爭,致使日本深陷戰爭的泥潭中。

日本國力雖然雄厚,但同樣招架不了戰爭的消耗。日本戰爭支出大大超過國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戰略物資幾乎消耗殆盡。

1941年9月6日,日本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向高層報告說:"3年後,日本將一籌莫展,不戰而屈服於經濟封鎖。"他很明確的說出了日本可能面臨的窘境,如果日本再繼續在戰爭中耗下去,最終會因資源的嚴重匱乏而敗下陣來。

大藏相賀屋興宣在戰後審判中也供認,"在發動戰爭以來的4年裡,我國支出達500億日元。這筆支出超過了自明治維新到1936年近70年我國預算總和。"

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則認為,"坐等兩三年,日本將淪為三等國"。

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戰犯東條英機在法庭上受審

日本軍閥高呼要"以戰養戰",並切斷我國與英美聯繫的國際通道,逼蔣政府投降,然後再全力對付英美。

日本急需更多的戰略資源,哪裡有他所需要的資源呢?他看好了東南亞這塊肥肉,這裡資源豐富,雖然有英法等宗主國,但是隻要戰術得當很容易征服。

日本人明白,南進奪取東南亞這塊肥肉,勢必要與英美開戰。日本軍閥估計,美國太平洋艦隊會從側翼出擊日軍,逼使日本不能奪取東南亞。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必須對夏威夷的美國艦隊進行襲擊,摧毀美軍在太平洋的有生力量,掃平障礙,隨後才能順利搶佔東南亞及西南太平洋諸島嶼,奪取戰略資源。

1941年7月2日,日本御前會議通過了一項《帝國國策綱要》,宣稱"不論世界形勢如何演變,帝國均將以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為方針"。為此,日本帝國決定"跨出南進的步伐","不惜對英美一戰"。

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艦隊

7月14日,日本強迫法屬印度支那殖民當局簽訂《法日共同防衛印支協定》。7月26日《協定》公佈後,美國當即宣佈凍結日本在美資金。英國也採取了同樣的行動。7月28日,日軍進駐西貢。8月1日,美國宣佈對日本"全面禁運",並任命麥克阿瑟為駐菲律賓美國遠東陸軍總司令。

美國對日本禁運石油,對日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沒有石油就如同抽乾了日本的血液。

日本嘗試著和美國談判,以求解除石油禁運,美國政府堅持要日本從印度支那和我國撤退,否則決不解禁。日本把這個條件認為是對他的"侮辱",這更加堅定了日本偷襲珍珠港不惜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決心。

9月6日,日本御前會議秘密決定對美開戰。此時日本首相近衛臨陣心虛,軍部決定拋棄他,任用堅決主戰的東條英機組閣。10月18日,東條英機出任首相,兼任陸軍大臣、內務大臣,建立了東條獨裁體制。他堅決主張對美開戰。在東條組閣那天,日本參謀本部的《機密戰爭日誌》寫道:"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新內閣必須成為一個戰爭內閣。開戰!開戰!除此之外,陸軍別無出路。"

11月23日,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南雲忠一指揮準備襲擊珍珠港的30艘日本艦隻,在北方的漁港單冠灣集結完畢,切斷同外界的一切電訊聯繫,悄無聲息地潛伏起來。

12月8日,夏威夷時間12月7日早7點,日本戰機從軍艦起飛,猛烈襲擊了美軍夏威夷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日本襲擊珍珠港為什麼選在12月8日?

1941年11月4日,陸海軍最高參謀會議確定了對美開戰的最後日期:"發動武裝進攻之時間定於12月初。"

12月2日,山本五十六通知南雲忠一攻擊日期為東京時間12月8日,夏威夷時間12月7日,星期日。

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日本發行的郵票,第一行的8代表康德八年(1941年)

日本決定襲擊珍珠港後,對襲擊時間作了精心研究。選擇12月8日攻擊珍珠港,是結合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

日本人知道美國海軍習慣週末把艦隊調回珍珠港,大部分船員休假離港。這時偷襲可以增強效果,能夠大規模的擊毀美軍艦船和軍事設施。所以星期天就是一個很理解的日期。

如果選擇12月中旬以後,天氣條件就變得對在馬來亞和菲律賓作戰的日軍不利,因為那個時候季風將達到最強,同時對於襲擊珍珠港的兵力在海上補充燃料的行動也同樣不方便。

12月8日,沒有月光,以黑暗的掩護也有助於航空母艦秘密接近珍珠港。

日本最初還曾想過登陸作戰的,這個時間潮流對於登陸行動也是有利的,但由於缺少運輸船隻,另外登陸作戰容易被發現,最終取消了登陸作戰計劃。

日本選擇偷襲路線為什麼選擇了從千島群島為起點的最遠路線?


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千島群島(北方四島)

在選擇海軍襲擊部隊的前進路線時,日本也是經過了精心的研究和考慮的。有三條路線可供選擇,其一是經過馬紹爾群島南線,另一個是經過中途島的中線。這兩條路線雖然都較短,但最終沒有被採用,所採用的是以千島群島為起點的北線,雖然中途需要補充燃料,但可以避免其他船隻遇見,而且不容易被美國偵察巡邏飛機發現 。

日本在攻擊上採用了一種"跛腿"方法。在黑夜的掩護下,航空母艦儘可能的接近目標,等到天亮戰機起飛後,航母退駛到一個較遠的地點等候飛機的返航。這樣日本戰機就縮短了航程,飛行路線是一短一長,而追擊它們的美軍飛機飛行的航程就要比日本飛機飛得遠了。日本的這種詭計還真是美國防禦計劃人員所不曾考慮過的。

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島上風光

日本精心選擇好偷襲路線後,對所要攻擊的目標也進行了確定。襲擊目標為:美國航空母艦(日本人希望在珍珠港內最多可能有6艘,而最少也會有3艘);主力戰鬥艦;油庫和其他港埠;在惠勒、希卡姆和貝洛茲等主要機場上的飛機。

除了偷襲路線,日本為偷襲成功還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 改進攻擊武器,使其更具殺傷力

珍珠港水深在10米左右,不利於空投魚雷,於是採取了英國人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在魚雷上加裝木鰭,以防止撞著淺水的海底。

在轟炸機中又裝備了38公分和40公分兩種穿甲炮彈,並且也裝上了安定翼使其可以像炸彈一樣地往下投。這種炮彈垂直投下去,任何軍艦上的甲板都無法抵抗。

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攻擊魚雷

日本所使用的這種攻擊方法是完全可以破解,那就是在軍艦上安裝反魚雷網。日本很擔心美國會採取這種防護措施,但是讓日本慶幸的是美國海軍沒有在軍艦上安裝反魚雷網,他們認為反魚雷網太笨重妨礙軍艦的靈活調動,以及小艇的來往交通。美軍的這個錯誤決定最終斷送了在珍珠港的美國軍艦。

  • 通過談判掩蓋偷襲計劃

日本決定偷襲珍珠港後,為了掩蓋偷襲計劃,麻痺美國,宣佈加派"和平特使"耒棲三郎赴美協助大使野村進行日美談判,玩弄起假談真打的兩手策略。

而美國有些外交人員真的被日本迷惑了,還天真的感到"好像是一線陽光刺破烏雲,照射了太平洋的海面"。

11月17日,羅斯福還接見了耒棲。此後到日美開戰的20天中,耒棲協助野村與美國國務卿赫爾進行了9次會談,掩護了日軍對珍珠港的偷襲行動。

  • 力求在攻擊時間上即合法又能達到奇襲效果

日本原本還有一個精心的計劃,原意是想盡量不超出合法的限度之外,而又能同時發揮奇襲的效果。他們原想把宣戰書在8日13:00時送給美國政府,也就是夏威夷時間的上午7:30,這樣只給美國半小時的時間去通知夏威夷基地戰爭已經來到,這樣日本就有理由宣稱其襲擊並未違反國際公法。但因為日本政府發給日本駐華盛頓大使的覆電太長,在使館中譯電時延誤了,直到華盛頓時間14:20時,才準備妥善由其大使遞交給美國,但是日本發動攻擊珍珠港已經過去35分鐘了。

美國對日本的偷襲行動真的毫無覺察嗎?

美國對日本的動向是清楚的。早在1940年秋,美國情報部門就已破譯了日本的最高級別密碼——"紫色密碼",而且美國隨後還製造了8架破譯"紫色密碼"的機器。這套破譯技術代號為"魔術"。藉助"魔術"的透視,美國對日本南進的動向瞭如指掌。

1941年11月30日,美國截獲了日本東京發至柏林的電報,電報告訴日本駐柏林大使向希特勒和裡賓特洛甫作如下通知:

"非常秘密的對他們說,存在著通過某一場軍事衝突而使盎格圖魯撒克遜國家和日本之間的戰爭突然爆發的極度危險,並附帶說明這個戰爭爆發的時間可能比任何人夢想到的來得更快。"

對於日本的準備進攻東南亞的行動,英國也是早已有所警覺,並和美國保持著緊密的聯繫溝通。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在12月6日,倫敦和華盛頓都知道了一支大約有三十五艘運輸艦、八艘巡洋艦和二十艘驅逐艦的日本艦隊正從印度支那駛過暹羅灣。另外一些日本艦隊也在海上執行其他任務。"

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丘吉爾在回憶錄記述了“珍珠港事件”的歷史時刻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日本另一支在海上執行其他任務的軍艦動向,真的沒有引起美軍的警覺?美軍沒有研究判斷軍艦到底有何"動向"嗎?這個答案不得而知。

日本偷襲當天,凌晨3:55時以後,日本潛艇在接近目標時被發現,其中一艘在6:51時被美國驅逐艦所擊沉,而另外一艘在7:00時被美國海軍飛機所擊沉。

美軍在島上設有6個雷達站。其中最北面的一個在7:00時不久之後,發現有超過100架的飛機向夏威夷飛來,美軍以為這是預定從加州飛來的一批B-17戰鬥機,事實上B-17戰機只有12架,即使飛來也應該是從東面飛來,而不可能從北面飛來。

就這樣,美國錯失了一個又一個應該引起警覺的"信號",沒有引起軍方的足夠重視,美國是太過自信了。

珍珠港遭遇襲擊給美國造成了什麼影響?

12月7日清早7時50分, 日本飛機從6艘航空母艦上起飛,分批襲擊珍珠港。偷襲珍珠港前後歷時1小時50分鐘,共擊沉美軍戰列艦4艘、重創1艘、炸傷3艘,此外炸沉重創巡洋艦、驅逐艦和各類輔助艦10艘,擊毀飛機188架,美軍官兵傷4500多人,亡3300多人。

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日本戰鬥機偷襲美軍珍珠港軍艦

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航空母艦"企業號"當時正在從威克島的返航途中,原定7時30分駛入港內,但途中遇到惡劣氣候,耽誤了航行,沒有按時返港,得以死裡逃生。

日本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對美國進行攻擊,引起了美國人的怒火,這也幫助統一了美國公眾意見,使其一致支持羅斯福總統對日宣戰。

12月8日,羅斯福總統向國會兩院發表戰爭諮文:"昨天,1941年12月7日——必須永遠記住這個恥辱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受到了日本帝國海軍突然的、蓄意的進攻。"當日,美國正式向日本宣戰。

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羅斯福總統簽署對日宣戰書

英國首相丘吉爾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立即給羅斯福打去電話:"總統先生,這件關於日本的事是怎麼一回事?"羅斯福說:"十分確實,他們已經在珍珠港向我們進攻。現在,我們大家是風雨同舟了。"

同一天,英國搶在美國前頭向日本宣戰。英美之後,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自由法國、荷蘭等24個國家陸續對日本宣戰。12月9日,我國也在抗戰進行了4年之後正式對日本宣戰。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結束語

日本偷襲珍珠港掃除了南太平洋的干擾,就在偷襲珍珠港的同一天,日軍又動用了大約40萬兵力、2300多架飛機、232艘軍艦對菲律賓、馬來亞、泰國、關島、威克島、香港等地發起了全線攻擊。

襲擊給日本帶來了三大利益:1.掃平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2.偷襲珍珠港的部隊可以用來支援在東南亞作戰;3.日本可以有較多的時間來擴張和建立所謂的"防禦圈"。

但是也有缺陷,日本沒有擊毀一艘美國的航空母艦,同時也沒有擊中油庫和其他若干重要設施。如果這些都被毀滅,美國恢復的速度將大為減緩,因為珍珠港是美國在太平洋中唯一能容納整個艦隊的基地。

美國兩次“珍珠港時刻”有何不同?都有預警都被無視,災難降臨

美國加州醫生搶救新冠肺炎患者

79年後的今天,美國遭遇新冠病毒的"襲擊",已經到了一個極其嚴峻的時刻,面臨著又一次"珍珠港時刻"。我們應該明白:新冠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全世界必須團結起來共同抗"疫",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