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越來越不和家人說話?應該如何正確的跟孩子溝通?

現在有很多家長抱怨,孩子長大後,跟家人說話越來越少了。哪怕是主動和他說話,孩子都並不是特別想和家長聊。那我們今天就一起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首先我們看下現在大部分大部分家長的聊天方式:

1.不瞭解孩子內心想法

孩子:“媽媽,我想跟你說個事兒。”

媽媽:“說。”

孩子:“媽,我想買一雙球鞋。”

媽媽:“買什麼買?不是有那麼多鞋嗎。”

孩子:“就給我買一雙吧。”

媽媽:“不買,趕緊做作業去!”

孩子:“哼!你不買我就不做作業!”

這樣不僅把天聊死了,還激起了雙方之間的矛盾。如果媽媽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時,進一步詢問孩子原因,可能結果就不同了:

媽媽:“為什麼突然要買球鞋呢”

孩子:“因為我們學校要舉辦運動會了,我要參加比賽。”

媽媽:“那你準備參加什麼比賽呢?”

孩子:“我想參加籃球比賽,還有你知道嗎媽媽,今天體育老師還誇我打籃球打得好,邀請我加入校籃球隊呢…………”

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接受孩子溝通的信號,孩子能跟你說的還有好多好多……

所以,如果孩子找你溝通時,你剛好在忙著,那麼寧願讓孩子等一下,也不要著急應付孩子。

2.審問式溝通

很多家長在孩子放學回到家後,不斷地詢問孩子今天在學校的情況。

每天都這樣問,而孩子的回答也逐漸模式化:“恩,不錯,還可以,挺好的……”像這種應付的回答,家長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

如果家長一個勁兒地不停問,那孩子恐怕早就煩的忍不住發脾氣了吧,更別提好好聊天了。

孩子為什麼越來越不和家人說話?應該如何正確的跟孩子溝通?


那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和孩子進行溝通呢?

1. 傾聽

傾聽不是說閉著嘴巴、坐在那裡光聽就好了,是要有互動,哪怕你一個肯定的眼神,孩子才會有興趣和你聊下去。

2. 選好時間

聊天也不是隨時隨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專心致志地看電視時,你突然湊過來要聊天,結果肯定是敷衍了事。換位思考一下,誰都不願意被打擾

如果家長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談,那就讓孩子先停止手頭的事情,認認真真地聊天。

3. 不要顯得自己過於聰明

有位朋友以機智善辯、見解不凡享譽朋友圈,可是青春期的兒子跟他非常對立,要麼不說話,要麼開口就吵架。

後來他意識到,問題根源在自己:兒子一開口,往往就被他批得體無完膚……

4. 捉住重點

如果談話抓不到點子,整天要求孩子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一見面就反覆叮囑“要好好學習”,孩子不煩才怪!

如果平時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多到學校走一走,瞭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麼一旦談話,“某月某日某時某地某事”內容確鑿具體,孩子一下子就知道你在真正關注他,也不會狡辯託詞了,再繼續談下去效果會截然不同。

最重要的是:你們的親子關係沒有問題才能夠更好的溝通。

好了,這次的分享就到這,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你點贊轉發,讓更多的人受益。當然,如果你私信我“寶典”,我會送給你對你孩子有幫助的教育電子書。如果你在教育方面有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和我私信探討。

我是堂主,關注我,幫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教育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