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老劉的煙

老劉不老,不過三十多歲。

可老劉是個老菸民。

他的辦公室就象冬日裡北京的天氣一樣,朦朦朧朧什麼也看不清楚。走近煙霧繚繞的地方,才會看見一顆大腦袋埋在一座由專業書和技術資料堆成的小山裡,那煙便從這腦袋下面升騰起來,在山頂上凝聚、變幻、散開,讓人想起富士山的景色。

老劉沒去過富士山,也不向往富士山,他喜歡東北、新疆和勝利,那裡有他真正喜歡的東西---石油。

老劉大學畢業學的就是石油地質專業,一畢業就扎到石油企業上班。雖然那個年代的大學是個寶貝,可在插根棍子就出油的年代,這寶貝就是和氏璧沒成型之前一樣,被層厚厚的石頭裹著,沒機會看到內在的真本事。

可老劉就是有真本事,在大家都忙著喝酒、拍馬、爭上游的時候,他把心思都放在技術攻關上,石油產量曲線就是象是他畫出來的一樣,跟著他的心思上下波動。他說這兩天該見效了,那線就向上轉轉頭,他說這兩天該回落了,那線又立刻向了下。

領導換了一茬茬,老劉還是基層的工程師,三十多歲的老劉成了單位的老人。

領導有問題總是聽老劉的意見,老劉也盡心的工作,但不是說對得起領導的信任,而是真的喜歡收穫的喜悅。並不是說老劉對於職位沒有想法,只是老劉愛技術不愛鑽營。

特別是這兩年,一幫小青年的後生火箭般成了單位的領導、總工。雖然不好意思指揮老劉,但大會小會上總要安排一堆的工作。在老劉看來,這工作完全沒有抓到點上。

剛開始,老劉還提提意見,慢慢的領導也不聽了。有幾次,他的分析報告在領導桌上招了灰,他也就不提了,該怎麼幹就怎麼幹吧!

幾個月的產量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幾次會議,分析來分析去找不出原因。

領導說,老劉,你牽頭查一原因吧,一定把產量搞上去。

原因其實就擺在那裡,不是技術問題,是管理問題,這原因怎麼查?是查科長的姐夫?還是查局長的外甥?

十五天之後,技術分析會。

大家三三兩兩落座後,老劉夾著厚厚的工作記錄本到會議角落的座位上坐了下來。

按照會議議程的安排,業務部門彙報完工作,各基層單位彙報情況,前面彙報結束,輪到老劉了。

他把椅子挪了挪,然後從上衣口袋裡拿出了一盒煙,抽出了一根。然後“啪”的打著打火機,點著火,一 縷輕煙升起之後,他才一幅自信滿滿的樣子,慢條斯理的說,“上次會議安排的工作,做為基層單位非常重視,在班子成員的精心組織和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半個月的細緻排查......"就象賣關子一產,老劉把煙遞到嘴過,當那狠狠吸下的一口煙,經過了口腔盤旋和肺部滋潤之後,才從鼻腔裡緩緩噴出,於是,大家安靜的聽著老劉的發言。

“還是沒有查出原因”!

“哈”!

會場上原來嚴肅的氣氛立刻活潑了起來!

(小說人物畫像,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小小說:老劉的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