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深圳房價究竟是“暴漲”了還是“跌了”?

這幾天,房地產市場最大的熱點是深圳房價的“暴漲”!可謂群情激憤,特別是輿論將深圳房價“暴漲”的原因直指中小企業經營貸的錢流入了房地產。在上一篇《關於深圳房價的“暴漲”,我想說幾句》中,對此已經做了解釋,不再贅述。

因為看到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對深圳樓市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的報道。關於深圳房價上漲的原因,張學凡表示,經調查,深圳市二手住宅環比有一定的漲幅,主要是由於受疫情影響等多種原因,導致前期積累的需求在近期集中釋放,引發短期房價指數的上漲。此外,市場交易成交高度集中在南山、寶安等熱點片區、熱點樓盤,導致部分區域房價有所上漲。

這個解釋,和我在上一篇文章中的分析是一致的。深圳房價的確漲了,但這種上漲絕非是拿了中小企業的經營貸去炒房。

而對於深圳房價是否暴漲,張學凡表示:從調查來看,確實存在著部分業主掛牌價過高,嚴重背離市場行情的情況,但是不能以偏概全。掛牌不意味成交,掛牌價更不等於成交價。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一季度我市新房價格上漲1.0%,二手房上漲2.8%,媒體基於掛牌價得出我市一季度二手房價格大幅上漲9.7%的結論,與事實嚴重不符。對於這個結論,我完全認可,和我的分析也是一致的。我們的很多媒體,真的應該實事求是,不要為了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

但這個事,卻折射出中國房地產領域長期存在的最大的亂象——信息亂象。深圳房價既然沒有暴漲,為什麼媒體卻炒作暴漲的消息?中小企業經營貸沒有大量流入房地產,為什麼卻引發了巨大的輿情。人們熱衷於傳播假消息,使這個市場上真的消息你根本無法知道,或者被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壟斷。這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最大的短板之一,可惜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可謂問題多,無論是市場管理、市場交易、土地制度還是房價統計數據等一系列基本制度方面都存在嚴重殘缺。但最大的亂象是信息的混亂和不透明。無論是在房價的統計、住房的基本供應量、開工面積、還是在基本的銷售數據以及房地產信息的基本聯網方面,都存在著信息的嚴重殘缺不全和虛假等情況。

深圳的那個被處罰的開了三次盤,每次開盤都售罄的樓盤之所以可以堂而皇之宣傳“秒光”,是老百姓根本不知道這個樓盤究竟有多少房子,而這種一個樓盤分批開盤已經是全國搞了多年的行業明規則了。多次開盤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老百姓製造樓盤熱銷的假象。

開發商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分期滾動開盤、炒作概念、提高房價、捂盤惜售等情況充斥著全國的房地產市場,根本的原因是基本的信息沒有公開給購房者。一些被熱炒的日光盤是不是真的,每個樓盤的銷售進度如何,其實購房者根本沒有途徑知道。

馬光遠:深圳房價究竟是“暴漲”了還是“跌了”?

還有房價統計數據,更是一團亂麻。比如現在的深圳房價數據,媒體報道“暴漲”,而統計的數據如何呢。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本月初,中國房地產協會主辦的全國房價行情數據顯示,有121個城市3月份二手房價環比2月份下跌。具有象徵意義的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3月份二手房價全部下跌。其中,上海下跌5.85%位居四大一線城市跌幅榜首位,每平跌3401元位居全國首位。

當時,這個關於一線城市房價下跌的消息炒得滿天飛。一些民眾因為“全部下跌”喜大普奔,我當時暗中嘆息,因為我觀察到的情況和這個恰好相反:北上深的房價在反彈,而不是下跌。

馬光遠:深圳房價究竟是“暴漲”了還是“跌了”?

而國家統計局4月16日公佈的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統計數據卻顯示:深圳二手房3月份以單月環比上漲1.6%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兩個都很權威的機構,一個是中國房地產協會,一個是國家統計局,統計結果完全相反。一個說一線城市全部下跌,一個卻是上漲。媒體又在爆炒“暴漲”,不僅深圳的老百姓無法知道真相,很多研究房價的也跟著這些假數據翩翩起舞。

好在老夫年輕時上過幾次這些數據的當之後,就再也不輕易相信這些數據,而只相信自己的調研結果。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權威的房價統計數據,購房者根本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而只能跟著媒體、機構的這些不靠譜的數據和消息焦慮。

中國缺乏權威的房價數據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1998年房改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直缺乏權威的房價統計指標,在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壟斷下,學術、科研機構的數據來源有限,而一些機構自己編的指數不僅權威性不強,反而通過操縱信息指標達到自己的商業利益目的。

在房價統計失真的情況下,官方公佈的一些房價統計數據不僅和現實背離,反而出現了很多的笑話。舉個例子,在2009年全國房價暴漲的情況下,官方的統計結論居然是2009年房價“只漲了1.5%”,鬧下天大的笑話。這次關於深圳房價矛盾百出的說法,根子仍然在缺乏一個權威真實的房價數據。

當然,缺失的不僅僅是房價統計數據,連中國擁有多少房子這樣最基礎的數據我們都沒有。1998年房改以來,中國統計部門從來沒有進行住房的基本普查,目前中國究竟有多少存量房,各個城市供需缺口究竟有多大,擁有兩套以上住房的人的比例究竟有多少,這事實上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因為房屋本身作為不動產,各地的房管局都有詳細的統計數據,但就是這麼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卻成了中國房地產領域最大的信息之謎。

前幾天,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實物資產中,74.2%為住房資產,戶均住房資產187.8萬元。居民住房資產佔家庭總資產的比重為59.1%。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很多人看到這個調查結果,覺得自己又拖了後腿,覺得調查結果和事實不符,根本原因,仍然是不知道究竟全國有多少房子,而進行住房普查,真的不難。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在大數據的應用無處不在的今天,在衛星定位系統連一頭母豬都能輕易定位的今天,中國究竟有多少房子,卻是難以破解的世紀之謎,某個城市房價的漲跌居然成了哥德巴赫猜想。我倒建議,如果實在搞不清楚,把這事委託給高德、順豐、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我敢保證不需要一個月時間,他們一定能拿出最真實的數據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