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罗子真


【再撑圆一点,开到极限】

首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杨振河先生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2008年在杨振河老师家拍摄

2004年--2014年间,也就是17岁--27岁之间,我的暑假寒假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练太极中度过,杨师父教拳很严厉,教拳时说的最多的就是:

“高了高了,再低一点,还能再低一点。”

“再来一次,再来一次,还可以再来一点”

“撑圆,再撑圆一点,开到极限”

无论在身体还是心里都把我逼到了极限,每次逃走了,又被拽会来。是的!我并不是听话的好学生,我逃过很多次,但都被拽回来了,硬生生被拽回来的。我没去晨练,就打电话,有时还到家里喊,还跟父母“告状”:“你闺女就是个土匪,没人管得了。”父亲就对我“连打带骂”。没办法!我就想练死自己算了。就这样,一个暑假,鞋能磨破三双,冬天在室外羽绒服练湿也是常有的事。

每次都是“向死”的心,小时候不懂什么叫坚持,师父的严厉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紧紧的箍住了我,好像必须听他的,我不得不那么做,有些不情愿,但必须咬牙坚持,他的严厉容不得你有半点懈怠。

后来的经验帮助我知道什么是向死而生!什么叫突破极限!身体的极限,心里的极限!你知道你的极限,因为你实在有点受不了了;但是你又不知道你的极限,因为你还活着!那个突破点不知什么时候会来,只需要做就好了,突然某个瞬间它就来了。那种喜悦妙不可言!

功夫就是在你觉得实在不行了的时候,再加一点点,极限就是涨功力的时候。所以我说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我随杨振河老师学拳的故事:

【子真分享】滴水穿石 师恩难忘”

所有我之后得到的社会和师友的认可,都是基于杨振河老师对我的不倦教诲和培养。

关于杨振河先生,点击了解


【极限加一】

武当张三丰太极拳第十四代传人刘会峙老师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2016年的3月,在西安,经好友引荐,有缘结识了刘会峙老师,他1930年生人,现已90多岁,年轻时是文化厅干部,在大学教过拳,并未在社会上广泛授拳并以此为业。他一生三大爱好,太极、读书和音乐,少时通读四书五经,1952年抗美援朝时,为郭沫若先生所写的《消灭细菌战》谱曲。

他第一次见我打完拳说:“你架子很正,一看就是你师父对你下过功夫了。”你要学我的拳,我就教你,但我年龄大了,我会多给你讲,让我徒弟给你做示范。”虽然这样说,但我第一次在西安两天的时间里,几乎都是他亲自一对一教授,从早上一直能到晚上10点多,我都眼皮打架了,刘老还能在讲,女儿催他睡觉催了好多次都不管用,刘老说:“我年龄大了,你在这儿时间又短,我能讲多少就尽量讲多少”。讲他学拳的故事,讲祖师爷的故事,讲拳理,还边讲边示范,刘老帮助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把武当张三丰三合一太极拳七十五式顺了下来,他说他小时候几乎要失明,是太极拳治好了他,他告诉我:“你学的很快,但这不是功夫,功夫需要时间。”后来刘老的二女儿悄悄告诉我:“你说太晚了你要走,你不说,他能一直说”。后来我又先后去过三次西安。

第一次听刘老讲:“极限加一”。我只是记住了,感觉这个词很有意思,但我想我并未完全理解,或许现在也还没有完全理解,但我能感觉到一点了,因为有过一些经验,但我知道我的极限还未到极限。

我问他:极限加一,是什么意思?

他说:就是你空到底了,松到底了,到底了。

所以可以说,太极是极限加一的功夫。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2016年在刘老家听他讲拳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拍摄于西安钟楼广场--2016年10月 刘会峙 罗子真


【建立间架结构,走劲小到极限】

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钟振山老师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我与弟弟罗永奇求学于钟振山老师 2016年拍摄于北京

2016年秋,第一次听到“间架结构”这个词,是在北京圆明园附近钟振山老师的住所。钟振山老师是我曾就读的东街小学的小学校长,但当时我不知道钟老师会练拳,当时也没有跟他习练,是后来钟老师在北京教拳时才近距离拜访学习,因为我的弟弟罗永奇在跟我练拳教拳已经两年了,只跟我学习过,而且平时练推手的人也少,我希望他能够多学习多接触,所以带他见钟老师,希望他能有缘跟随钟老师多学习,我们邯郸广府古城也是武氏太极拳的发源地,他跟随钟老师把武氏太极拳108式顺了下来,还有推手的练习,我听到的,钟老师讲的最多的就是结构的建立,就是建立间架结构,建立好结构了,走劲很小,小到极限,小到其实根本看不见。

这让我想起我的书法老师张济海先生说:书法运笔,开始是一二三,后来就是看不见,在空中就完成了。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听张济海老师讲解他书法创作的历程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弟弟罗永奇陪同我在SOHO大讲堂讲解太极拳法


【先吸气再闭气,到极限再呼】

北京白云观监院李信军道长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2015年与李信军道长结识,是因为我的作家朋友占戈女士,当时是白云观太极邀请赛,很荣幸我被邀请做为杨氏太极拳的表演嘉宾,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去拜访李道长,听他讲道家的故事,李道长懂书法善诗词,能长篇的背诵古诗词,少时骑马寻师访友浪天涯。

2018年8月,有次拜访,李道长说:“下个月我要教道家传统八段锦,这是个教练班,也是公益的,你来吧!”我说:“太好了,难得的机会。”李道长说:“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有基础,二是要有传播能力,而且是公益传播。”我说:"好,我能做到。"

四次大课,四次私课,前后一个多月的集中练习,从理论到动作,有了一个细致的认识,近距离跟李道长学习,让我听到了什么是筋骨齐鸣以及很多以前只在书上看到却没见过的功夫。

李道长说:"道家传统八段锦以及内家功夫,就是导引术,以气和意导引肢体运动,吸气要吸满,吸到不能再吸,然后停止,闭住,去做动作,这时候就像封住口的气球,你推到哪里哪里就鼓起来了,就被推开了,闭到极限的时候去呼,慢慢呼,呼到不能再呼,呼干净,呼到极限。"

第二个月我就开始了道家传统八段锦的公益传播,并在照见直播平台免费做全程直播,在公众微信、美拍、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免费分享演示视频和理论讲解。我会一直做下去!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传统八段锦学习相关链接

这篇文章里有所有链接:

颠一颠,百病消!


【出一个】

陈氏实用拳法海外掌门人陈中华老师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2016年7月,我认识了陈中华老师,同年8月第一次上大青山参加陈中华老师的讲座。

第一次看到“出一个”是在2019年1月28号,陈中华老师的朋友圈发的这张图。

2019年2月1号我第五次去到大青山,问陈中华老师:"出一个,是什么意思?”他说:"定住两头动中间,练出第三只眼,第三只手,第三只脚。"他说:"出一个,不是一块儿动,是里面出来。” “合满,平衡就是满,然后多一点或少一点,对了就是一点点,很小。”就像实用拳法里经常说的一句话“理精法密,功在实践”。他说:“讲出来的道理都一样,做出来的就不一样了。”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陈中华老师有讲不完的故事以及旺盛的精力,我想这应该都跟他长期习练太极拳以及对太极的热爱有关吧,这种对工作的激情,对太极的热爱,深深的影响着我。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2019年2月12号 拍摄于大青山第二十九届讲座

这是我写的关于陈中华老师的文章

阅读链接:

不动心

http://www.shiyongquanfa.cn/archives/84369

不将不迎不动心--我所认识的陈中华老师

http://www.shiyongquanfa.cn/archives/80641

官方网站:http://www.shiyongquanfa.cn/

听说马云大大也很喜欢太极拳,就以他的一句话再次论证一下极限的意义:

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马云

还有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也这样说:

再遥远的目标,也经不起执着的坚持--纪伯伦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2018年腊月在子真太极馆还举办了一个“一点点光”的画展,一个90后女孩,从未学过画画,只是在画她的梦,她说一点点光就够了,自己要学会发光!

子真太极美学社区|光雅画展

是的,我们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每天一点点。

人活着去做就好,不要以为有一天就能不受苦,享享福。不要以为有一天会飞黄腾达。”--陈中华

从学拳到教拳再到创业,一路上我被逼着,不得不突破,突破身体和思维的层层障碍,撑开一点,再撑开一点,可以说如果我真能有点改变或是进步,那是一次一次的绝境逼出来的,但我很庆幸这份不安,这份不安让我很安心。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突破身心的极限

突破内外的极限

物极必反

刚极生柔

不断创造全新的自己

共勉!

太极是突破自我的极限运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