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個個財大氣粗,為何見了“獸爺”就認慫?


開發商個個財大氣粗,為何見了“獸爺”就認慫?


深夜打車回家,師傅問你幹什麼的,你不做解釋如實回答:“公關”。他在鄙視你的同時,還不忘夾帶一點人間溫情:“年紀輕輕的,做什麼不好。”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公關出現在電線杆子上,在酒店的門縫中,在酒吧夜店裡,在陽光照不到的陰影下,是最純正、最接地氣的人間煙火。

實際上,這個工種靠大腦,玩策略、做方案,研究市場和消費者。現在,它的形象更多的和身體和金錢交織。和小姐、專家這些詞一樣,它被玩壞了。

本文探討的“公關”,簡單地說,是通過媒體講述開發商的故事,讓別人多說好話。通過廣告投放、關係維繫,不讓別人說壞話。

對開發商來說,獸爺就是幽靈,就是噩夢。他不會說你“好話”,你也阻擋不了他說“壞話”。被點過的開發商,一定難忘酸爽。如果還沒被關照到,說明不入流,還得多努力。

說好話,對品牌不一定有用。說壞話,品牌或多或少受損。這就是品牌公關最牛逼的地方:有它不一定行,沒它一定不行。

要說21世紀什麼最虛?——不是中年男人的腎,而是品牌。

一、講好故事,不賣房子

虛就對了。

《人類簡史》認為,整個人類社會都構建於虛構的故事之上。人類之所以超越動物,登上食物鏈的最頂端,就是因為人類擁有非凡的想象力和虛構力,擁有卓越的“講故事”和“相信故事”的能力。

美國營銷大師愛瑪·赫伊拉做了更通俗的闡釋:“不要賣牛排,要賣滋滋聲。”

福布斯2018年中國400名富豪榜,上榜地產商達100人。所以你看到,大老闆講大故事,小老闆講小故事。

修身齊家平天下,全靠故事講出花。

生態化反講得好,老孫接盤跑不了。

善於講故事的高手,通常能穿越迷霧、看透事物的底層邏輯,舉一反三、直指人心。比如:商家不賣燈具,賣光明;可口可樂不賣可樂,賣快樂;香檳不賣泡沫,賣勝利。

開發商里人才濟濟,不會光說不練。他們把品牌和營銷虛實結合,組建“故事大王”團隊。

營銷殺客逼定,把房子賣得更多、更快。品牌創造溢價,讓房子賣得更貴,順便撫慰客戶心理,讓客戶覺得太值了。不管高週轉有多快,房子蓋得有多糙。

現在,開發商也不賣房子了,他們賣“美好生活”。

而越是利用媒體、覆蓋數量更多的人群做傳播推廣,他們就越有這種底氣。群體心理學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像一座頂塔,為品牌公關人炮轟烏合之眾指明瞭方向:

誇大其詞,不斷重複,言之鑿鑿,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是說服群眾的不二法門。一個斷言越是簡單明瞭,證據和證明看上去越貧乏,它就越有威力。

碧桂園說“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在這個廣告口號的加持下,碧桂園從廣東順德的一個小鎮一路狂奔,登上“宇宙房企”的寶座。

融創以“至臻.致遠”為品牌理念,舉起“高品質”的大旗,短短几年內,從狗不理的故鄉走向全國,位列開發商TOP4。

去年,融創給自己起了個新藝名:中國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務商。

二、只敬鬼神,不畏天地

借鑑東方之珠同行的經驗,內地開發商學會了賣圖紙上的房子,鼓吹圖紙上的各種優勢。

產品、戶型說爛了,就說社區商業配套;社區商業配套沒成型,說多了會露怯,那就說社群運營吧;社群運營一直燒錢,早不行、晚不行、早晚都不行,老闆肯定不幹啊。

那就發佈個產品戰略吧,戰略是虛的,可以一直吹。

只要產品不呈現,吹它三年又五年。

三年後的事兒,有客服分化業主,有品牌搞定媒體,有物業負責“安全生產”,怕什麼?

出了問題瞞一瞞,退房退款拖一拖,找事媒體投一投,刺頭業主搞一搞。幹,就完了。

前不久,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綠城前行政總裁曹舟南一針見血地說,中國房地產發展30年了,連一個漏水問題都解決不了。這說出了這個行業的現狀:質量不靠譜,發展比較粗放。

日本一家開發商曾經說:早幾十年我們和中國一樣,很容易的時候大家都不會把產品做的很好,產品做的好都是被市場和競爭逼出來的。

中國的開發商,還沒有被逼到這個份上。他們甚至經常感到委屈,戴著腳鐐跳舞。

公司掙的錢,說想往哪兒投,就往哪兒投,不行;

公司有錢,年會上老闆撒錢給員工,不行;

雞血不敢喝,連夜出圖太快,地王、頂豪、塔尖人群等等都是敏感詞……

多年前,相聲《小偷公司》牛群的經典臺詞,最能說到他們心窩裡去: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對於“高週轉”、唯“規模論”的開發商來說,與其面對現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不如寄希望於鬼神,求個心安理得來的痛快。

國人敬鬼神的傳統由來已久,在各個行業裡,開發商把這個傳承得最好。各個條線都有拜的記錄。容易弄死別人的工程部,以及容易把自己弄死的營銷部,拜得比較規律和虔誠一些。

在項目開工前,工程部就地取材,在項目工地擺上供桌,放置豬頭、果品進行祭祀。儘管不知道執掌事故的是什麼大神,但上菜是法定程序。

在營銷誓師大會前後,營銷條線一般也會去廟裡求個籤、許個願。你想想,營銷總是帶著幾百億任務量的強大氣場去的。

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炷香,神的世界好歹也得給個薄面吧。靈了下次來還願,不靈古德拜。但香得燒,頭得磕。

冤有頭債有主,出了事總得有個背鍋的,至少有個心裡安慰吧。

房子蓋塌了,怪黃道吉日沒選好,下次換個大師;

營銷任務沒完成,怪拜的那個廟不靈,下次換座廟;

公司要是被獸爺盯上了,這可賴不到神仙頭上,這是公關沒做好啊!

品牌部實在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可以去奶奶廟拜。和開發商一樣,他們也懂得洞察客戶心理、滿足客戶需求。

那裡的泥菩薩按需定製,哪個條線都能match得上。

三、“掃黃打非辦”

和“說好話”的正面宣傳相比,開發商更注重不讓“說壞話”的負面防控。

做一場發佈會,投放一波軟文,只要大老闆看不見,就是自娛自樂。

但你要能讓一篇老闆注意到的討厭的稿子,半小時後變成了404,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價值。

去年,在接連爆發了幾次重大輿情事件之後,某第一梯隊的開發商,以靈光乍現的智慧設立了輿情部,相當於“掃黃打非辦”。看名字就知道,這是個狠角兒,擔當滅火“消防隊”和擦屁股“鏟屎官”。

設置這個部門的潛臺詞,當然是問題都出在操蛋的媒體這兒,只要他們不瞎說,哪有那麼多事兒啊。只要小酒喝起來,禮品送起來,然後再把錢砸在媒體臉上,拿人手軟、吃人嘴短,誰還會來找茬啊。

從字面上看,這個名字還帶有強烈的隱喻和暗示,同時縝密地考慮了使用場景。

它參照了城管執法,只要隊伍開過來,頂燈亮起來,喇叭喊起來,負面、小號自會逃之夭夭。

它模擬了救護車呼嘯而過,以“完了完了”的一路哀嚎,乞求各路大V,有事沒事別搞我。

在與媒體的博弈周旋中,開發商秉持“堅持做鬥爭,隨時做妥協”的凜然氣節,使剛烈與認慫和諧統一。

作為有血有肉的人,媒體採取了對等策略。合作時,可以被收買、價格並不貴。發現房子質量問題、影響公眾利益時,恢復本職: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so what?

對於很多全國開發商而言,雖然設置了新聞發言人,但實際上大老闆隨便說,區首及以下的人“打死也不說”。

一些電視媒體,正是抓住了這個軟肋,即便拎個2000塊錢的手持非專業攝像機過去,也會弄得雞飛狗跳。

沒有問題,你怕什麼?

去年,因披露五星級酒店衛生內幕,而被洩露個人隱私並被拉入黑名單的一位網友,發了一條微博,指出了其中的要害:

“能不能想著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我。”

開發商財大氣粗,又掌握了業主的隱私信息,其思維方式保持了神同步。

媒體人習慣於把地產稱作江湖,是江湖就有恩怨情仇、腥風血雨、紙醉金迷。見過了大場面的開發商,習慣於把事情想得太多,想得太複雜。

實際上,開發商忌憚的獸爺,單純得就像皇帝新裝裡的孩子。他把“公關”之道,已經放在了自己的簽名裡:

爺是老獸醫,專治吹牛逼。

你說你不好好蓋房子,沒事老吹什麼牛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