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军衔是怎么样的,为何会混乱不堪?

大家都知道,民国是个军阀混战的乱世,当时的天下是“大帅多如狗,将军满地走”,但凡一方势力,都可以自称为大帅、将军。就连一些混黑道的,诸如黄金荣、杜月笙之流,都有少将军衔,可见民国的军衔有多混乱。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民国时期的军衔制度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何会混乱不堪呢?

民国时期的军衔是怎么样的,为何会混乱不堪?

袁世凯

民国的军衔制度起源于清末的北洋新军,当年袁世凯小站练兵时,以德国为师,建立军衔制度。只是当时清政府对军衔不以为然,并没有进行全国推广,只在北洋新军中施行。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正式将新军的军衔推广全国,分为都统、参领、军校三等,每个军衔又分正副协3级,共3等9级。

后来北洋政府进一步学习西方,又将军衔改为将官、校官、尉官3等9级。另外增设士官3阶,即为上士、中士和下士;增设士兵3等级,即上等兵、一等兵和二等兵。这个军衔制度基本上被后面的国民政府全盘继承,只是稍加修改。

民国时期的军衔是怎么样的,为何会混乱不堪?

民国军衔

1935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北洋军衔的基础上,将军衔细分为六等十八级。其中将官军衔分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军衔分为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军衔分为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士官军衔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士兵军衔分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从军衔设置来说,民国时期的军衔是很完备的,毕竟都是照搬西方军事强国的,早已经过实战检验的。但是民国军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是乱象频发,混乱不堪。主要表现为拥有高级军衔的人随处可见,据统计在1935年时,民国拥有少将及以上高级军衔的人多达数千人,满天下都是将军。

民国时期的军衔是怎么样的,为何会混乱不堪?

特级上将蒋介石

而且军衔高配严重,许多只带一千多士兵的团长都是少将,甚至是中将。还有很多小孩、商人、政客、帮派头目等和军队不沾边的人,也拥有军衔。那么民国军衔为何会如此混乱呢?

首先是因为拉拢军阀,国民政府虽然名义上统一中国,但实际上仍然是派系林立,军阀遍地。为了拉拢那些实力派军阀,让他们能够安心听命于中央,国民政府经常用军衔,这种涉及军人荣誉的东西,来安抚和拉拢各路军阀。例如国民政府为了安抚西北军阀马步芳(青马),不仅授予马步芳上将军衔,更是在1933年授予马步芳12岁的儿子马继援为上校军衔,1939年授予18岁的马继援为少将军衔。

民国时期的军衔是怎么样的,为何会混乱不堪?

马步芳

而且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了赢得人心,对于一些军阀私自设立的军衔也是承认的。这导致民国军界高级军衔遍地都是,因为地方军阀给自己手下军官授衔非常随意,尤其是军阀多如牛毛的四川,很多团长都是少将军衔,将级军衔成了大白菜,随处可见。

其次是招降纳叛之用,蒋介石和国内军阀进行内战时,非常善于对敌对军阀手下的军官进行策反,达成从内部瓦解敌对势力的目的。对于这些投靠自己的军官,蒋介石一般都会给予较高级别的军衔,以安抚人心。而且国民政府经常会收编一些土匪、民团等地方势力,对于这些接受改编的地方势力,国民政府也会授予较高的军衔。

民国时期的军衔是怎么样的,为何会混乱不堪?

少将参议杜月笙

另外是赏赐有功人士,国民政府经常会把军衔授予一些对蒋介石或者国民政府有帮助的帮派大佬、商业巨头、海外华侨领袖等,作为赏功之用。例如上海滩三大佬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参议,也是将军,三个混黑道的也成了国民政府的将军,可笑至极。

最后是激励士气,国民政府时期,战争连绵不绝,为了激励军队士气,蒋介石在军衔方面非常大方。许多黄埔军校的军官不到十年时间就能晋升到将级军衔,例如黄埔一期的胡宗南,仅用六年时间,就从中尉晋升到中将军衔。

民国时期的军衔是怎么样的,为何会混乱不堪?

胡宗南

后来国民政府也意识到军衔混乱,尤其是高级军衔泛滥,就出台了一些应对措施。一方面限制上将军衔的数量,除非有上将死亡,才能有新的上将产生,否则无论你功劳再大,都不能晋升上将。另一方面为了使军衔和所任职务一致,还搞了一个职务军衔,但到了抗战时期,职务军衔也泛滥成灾,反而加重了军衔的混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