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文同《墨竹圖》

【名稱】墨竹圖

【年代】宋

【作者】文同

【館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材質】絹本

【尺寸】131.6cm x 105.4cm

《墨竹圖》乃宋代文同代表作,畫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圓渾的中鋒畫竿,節與節雖斷而意連;小枝用筆迅疾堅挺,左右顧盼;竹葉則八面出鋒,揮灑自如,濃淡相間,在葉尾折轉處提筆露白,以示向背之勢,聚散無定,疏密有致,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墨竹是文人畫中重要的題材之一,而文同正是北宋墨竹的代言人。畫中的一枝墨竹,竹葉和竹枝從左上方垂下,再往右方微印而上,寓屈伏中隱有勁拔的生機。此畫不但是客觀觀察與筆墨技巧的呈現,也是士大夫人格與節操的隱喻。畫葉的墨色有濃淡的對比,據米芾說也是自文同始。


作品簡介:

文同所繪的《墨竹圖》以倒垂竹枝為主體,竹葉和竹枝從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橫空之勢,著葉不多,但疏密有致,其莖多新枝,竿、節、枝、葉均以水墨單色一筆畫出,生趣蓬勃。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由此可見文同創作這幅畫的目的是宣洩情感和抒發胸懷。圖上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圓渾的中鋒畫竿,節與節雖斷而意連;小枝用筆迅疾堅挺,左右顧盼;竹葉則八面出鋒,揮灑自如,濃淡相間,在葉尾折轉處提筆露白,以示向背之勢,聚散無定,疏密有致,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

聆聽藝術 | 宋 文同《墨竹圖》

此圖無款,有"靜閒口室"、"文同與可"兩印,有清內府嘉慶、宣統印各一方。上方有明代王直、陳循德兩人題詩。

王直題詩:與可自昔守洋州,墨竹高風稱第一。流傳三百有餘載,復見茲圖更超逸。想當盤礴欲畫時,胸藏千畝誰得知。忽如兔起鷹隼落,奇態橫出何猗猗。仙人騎鳳彩雲裡,不見其身見其尾。佪翔千仞欲下來,歲歲餘音滿人耳。世間物性各不同,貞脆好醜隨化工。唯有此君最幽淡,不與桃李爭春紅。由來美人姿,不及君子德。至今淇奧篇,還歌綠如簀。楊君得此求我詩,我今已老才力衰。願君努力慎愛昔,睿聖衛武誠當師。

聆聽藝術 | 宋 文同《墨竹圖》

陳循德題詩:

壁上墨君不解語,高節萬仞陵首陽。要看凜凜霜前意,冷淡為歡意自長。寫真誰是文夫子,許我他年作主無。遙想納涼清夜永,平安時報故人書。誰畫參天鐵石柯,鳳毛春暖錦婆娑。玉堂妙筆交遊盡,六合無塵水絕波。老可當年每畫之,滿堂賓客動秋思。蒼龍過雨影在壁,別出參差玉一枝。誰是丹青三昧手,晴窗試寫翠琅玕。尚書雅有冰霜操,一枕清風五月寒。我亦有亭深竹裡,一枝寒玉淡清暉。道逢黃髮驚相問,不改清陰待我歸。

陳循德題跋:"彥謐尚書得此竹求餘題,餘無以為言也。為取宋元蘇虞趙三學士詩中句,各為二絕復之,又何必餘言哉。廬陵陳循德遵志。"

聆聽藝術 | 宋 文同《墨竹圖》

從某種意義上說,墨竹是中國文人畫的一種標本、尺度、基本功。竹常被文人高士用來表現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氣節、虛心的品質和純潔的思想感情。文同畫的竹不僅僅是象徵高尚情操的君子,也是自我人格的隱喻,借水墨的淋漓酣暢和竹姿的挺拔瀟灑來抒發自己的心緒。

聆聽藝術 | 宋 文同《墨竹圖》

此圖用水墨畫倒垂竹枝,筆法謹嚴有致,又現瀟灑之態。竹幹由屈而勁挺,似竹生於懸崖而掙扎向上的動態。竹枝虯曲,變化中又有彈性,氣度不凡具有節奏美。枝頭輕輕向上一挑,密葉紛披,折旋向背,向四處奔放擴張。凌空倚勢,龍翔鳳舞,顯示了無窮盡生命的力度。節與節之間雖斷離而有連屬意。畫小枝行筆疾速,柔和而婉順,枝與枝間橫斜曲直顧盼有情。此圖之竹葉更是筆筆有生意,逆順往來,揮灑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

聆聽藝術 | 宋 文同《墨竹圖》

宋 文同《墨竹圖》

文同(公元1018-1079),字與可,自號石室先生,又號笑笑先生。四川鹽亭縣人。操韻高潔,能詩文,擅書畫,尤長於畫竹。他經常借畫竹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與人品學養,開創了"湖州竹派",在當時和後代均產生了很大影響。

聆聽藝術 | 宋 文同《墨竹圖》
聆聽藝術 | 宋 文同《墨竹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