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舊體詩創作小知識,一篇短文10分鐘,看懂古韻與新韻的區別

​前言

今天的人閱讀唐詩宋詞時,常常有不押韻的現象,例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作詩當然要押韻,但是今天用普通話朗讀卻不押韻。學習詩詞創作的朋友都知道,這就是新韻與古韻的區別。

除了這種語音的不同,還有聲調的不同。舊體詩用隋朝切韻一脈傳承下來的平水韻作詩,這種韻把漢字分為平、上shǎng、去、入四聲。今天的普通話,把漢字分為一、二、三、四聲。

今韻與古韻的四聲,有很多字是沒有變化的,但是也有很多字變化很大。這些聲調、語音、韻部不同的漢字,給現代人作格律詩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這篇文章以儘量短的篇幅,說一說今古韻的主要區別。

舊體詩創作小知識,一篇短文10分鐘,看懂古韻與新韻的區別

一、今古韻四聲的相似處

現代漢語的一聲、二聲基本等同於古韻的平聲。現代漢語的三聲基本是古韻的上聲,現代漢語的四聲基本是古韻的去聲。

1、平聲與一、二聲

例如平水韻中,平聲【一東】韻部的常用字,大多數與現代漢語一聲、二聲相同:

東同童僮銅桐峒瞳中[中間]衷忠盅蟲衝終忡崇嵩[崧]菘戎絨弓躬宮穹融雄熊窮馮風楓瘋豐充隆窿空公功工攻濛濛朦瞢籠朧櫳嚨聾瓏礱瀧蓬篷洪葒紅虹鴻叢翁嗡匆蔥聰驄通棕烘崆....

例如唐朝王建《送人》,用東、中,押平聲韻:

河亭收酒器,語盡各西【東】。回首不相見,行車秋雨【中】。

2、上shǎng聲與三聲

平水韻中的上聲,其常用字大多和今天的三聲相同,例如上聲【六語】韻部 :

楚語圉圄呂侶旅與予渚煮暑鼠汝黍杵貯女許所礎阻俎沮嶼....

唐朝李白《獨坐敬亭山》 中,用楚、語押上shǎng聲韻:

合沓牽數峰,奔地鎮平【楚】。 中間最高頂,髣髴接天【語】。

3、去聲與四聲

平水韻中的去聲,其常用字,也大多和現在漢語的四聲相同,例如去聲【一送】韻部中的這些字:

送夢鳳洞眾甕貢弄凍痛棟慟仲中[擊中]粽空[空缺]控哄....

宋朝文同的《守居園池雜題·茶蘼洞》,用東、送押去聲韻:

柔條綴繁英,擁架若深【洞】。是處欲清香,憑風為持【送】。

上面這三種情況,無論唐詩還是宋詩,今天讀起來同樣是押韻,無論平聲還是仄聲,今古相同。


舊體詩創作小知識,一篇短文10分鐘,看懂古韻與新韻的區別

二、今古韻四聲不同之處

今古韻四聲相似的字很多,也容易記。今古四聲不同的字雖然少,但是變化卻很多,記起來就難了。

聲調的變化主要分兩種:入聲字的變化和非入聲字的變化。

1、聲調的變化-入聲派入其他三聲

今古韻的最大不同,是古韻中的“入”聲後來被派入了其他三聲(平、上、去)。以至於在現代漢語中的1、2、3、4聲中都有古韻中的入聲。例如:

一聲:屋、叔,在平水韻中屬於【入聲一屋】;

二聲:石、白、澤、伯,在平水韻中屬於【 入聲十一陌】

三聲:法、甲,在平水韻中屬於【 入聲十七洽】

四聲:末、闊,在平水韻中屬於【 入聲七曷】

這些變成三聲和四聲的入聲字,例如法、甲、末、闊,無論今古韻都是仄聲,大家在作格律詩的時候並不受影響。

但是屋、白、叔、石、澤、伯等等這些字,古韻是仄聲,新韻是平聲,就給現在人作格律詩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例如皮日休 (唐)的《秋江曉望》

萬頃湖天碧,一星飛鷺白。此時放懷望,不厭為浮客。

三個韻腳:碧、白、客,都是入聲【十一陌】韻部,這是一首仄韻詩,白不是平聲,而是仄聲(上、去、入三聲,都屬於仄聲)。

沒有太好的辦法,只有多讀、多用、多查詢,才能越來越多的記住這些字。

舊體詩創作小知識,一篇短文10分鐘,看懂古韻與新韻的區別

2、聲調變化-除了入聲因素以外,其他字的今古韻不同

並不是只有入聲字今古韻四聲不同。其他的字也有變化。

1) 筒 , 古平今上

例如“筒”, 在古韻是平韻,屬於【一東】,是可以作近體詩韻腳的,但是新韻卻成了三聲。

絕句(宋·洞庭老人) 

八十滄浪一老翁,蘆花江上水連空。世間多少乘除事,良夜月明收釣【筒】。

2)聚,古上今去

又如古韻【上聲七麌】中的這些字,在新韻中成了去聲(四聲):

聚戶樹[種植,動詞]豎部柱杜父....

宋司馬光《和之美河洲四詩》中,聚是上聲(三聲),不是去聲(四聲),用雨、聚、舞,押上聲韻:

漠漠河洲雨,依稀辨村【聚】。時哉鷗鳥群,凌亂爭鳴舞。

3) 諷,古去今上

又如去聲【一送】韻部中這些字,在新韻中成了上聲(三聲):

凇、諷

4)玩,古去今平

玩,今天是平聲(二聲wán),在平水韻中卻屬於【去聲十五翰】。

例如裴迪 (唐)的《輞川集二十首·辛夷塢》,詩人用玩、亂,押去聲韻:

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玩】。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

5)茗,古上今平

茗,今天是平聲(二聲míng),平水韻中屬於【上聲二十四迥】。

​宋代詩人連文鳳有古七絕《參寥泉》,用鄰韻通押:井、綆、茗,押上聲韻:

習習竹風吹古井,點點苔花生斷綆。寒泉不浸詩人脾,謾乞山僧潑春【茗】。


舊體詩創作小知識,一篇短文10分鐘,看懂古韻與新韻的區別

三、讀音的變化

除了聲調有變化,今古韻還有讀音的變化,

1、斜

最有名就是“斜“這個字,今天讀作xié,但是古韻中屬於 【 下平六麻】

例如遠稹的這首七絕《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在南方很多地區的方言中,”斜“也讀作xia、zia、zie等。

2、蝸

又如蝸牛的”蝸”,讀作wō。但是”蝸”在古韻中也屬於【下平六麻】,這個韻部的字,在現代漢語中,其韻母大多是a。杜牧有一首《朱坡絕句》:

乳肥春洞生鵝管,沼避回巖勢犬牙。自笑卷懷頭角縮,歸盤煙磴恰如【蝸】。

在今天很多方言裡,蝸牛還叫做gua瓜牛,這也是古韻的影響。

除了蝸、斜這兩個字,好多韻母是e、ie的字也屬於六麻韻,如車、嗟、遮、賒......

例如《贈碧玉》(唐·於鵠)

新繡籠裙豆蔻花,路人笑上返金【車】。 霓裳禁曲無人解,暗問梨園弟子家。

舊體詩創作小知識,一篇短文10分鐘,看懂古韻與新韻的區別

3、野、者

又如古韻上聲【二十一馬】中有”野 “字,現代拼音為ye,古韻為 [yǎ]。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xiǎ。天似穹廬,籠蓋四野y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前言中提到的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也是如此,韻腳是者、下 :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zhǎ。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xiǎ!

者、下,也在古韻上聲【二十一馬】中,讀作zhǎ、xiǎ。

4、尖團音

另外還有尖團音的區別,古韻中,"尖、千、先"讀作ziān、ciān、siān,而"兼、牽、掀"讀作jiān、qiān、xiān。這種讀音,在京劇中還能聽到。

但是現代漢語搞了尖團合流,"尖、千、先"和"兼、牽、掀"讀音一樣 。於是我們更搞不清古音的本來面目了。

舊體詩創作小知識,一篇短文10分鐘,看懂古韻與新韻的區別

四、韻部的不同

今韻與古韻,除了聲調、讀音的不同,還有韻部的不同。這也是我們創作格律詩比較頭疼的地方。明明讀起來很押韻的字,卻不能在同一首詩中作為韻腳使用。

1)同韻母不同韻部

現代漢語中相同韻母的字,在古韻中可能不同韻部。最典型的就是【冬】【東】兩個韻部。

【上平一東】韻中這些常見字,韻母是ong,如:

東同童中忠盅蟲衝終戎絨弓躬宮穹融雄熊窮充隆窿空公功工攻...

【上平二冬】這些常用字,韻母也是ong,如:

冬咚彤農儂宗淙鍾鍾龍蘢舂松凇淞衝容榕蓉溶庸傭慵重胸兇匈洶雍邕癰濃膿...

這些現代漢語韻母相同的字,卻被分別歸為一東、二冬韻部,作近體詩時,只能作為鄰韻出現在第一句,雙數句的韻腳不能混用。

例如王安石的《別灊閣》,韻腳是:重、容、松。三個字都屬於【冬】韻:

一溪清瀉百山重,風物能留邴曼容。後夜肯思幽興極,月明孤影伴寒松。

2)不同韻母,卻同一韻部

【上平一東】韻中這些常見字:

馮風楓瘋豐濛濛朦......

這些字韻母是eng,但是卻屬於【東】韻。

【上平二冬】中也有這些韻母是eng的字:

封逢縫峰鋒豐蜂烽葑....

上面這些【東】【 冬】韻部中韻母為eng的字,卻不能和下面【庚】韻裡的這些字一起作為韻腳使用:

庚更[更改]羹橫[縱橫]彭亨衡耕萌....

實際上【庚】韻中,也有今天韻母是ong的字,卻不屬於【冬】【東】韻,例如:

宏閎泓....

例如李白的《春怨》,用東dong、風feng、空kong作韻腳,都屬於東韻:

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

現代漢語韻母相同的字,基本歸於同一個韻部,但是古韻卻不同,例如東冬、江陽、先寒刪元鹹等都不是同一個韻部。

舊體詩創作小知識,一篇短文10分鐘,看懂古韻與新韻的區別

結束語

因為今古韻有這麼多的相似之處,所以今天我們還能很順暢地閱讀古詩文;也因為還有這麼多的不同之處,所以我們今天創作格律詩會有這麼多的麻煩。

總體來說,中華文化沒有斷絕,也要感謝無數先賢固執與堅持。

很多古詩詞,今天閱讀起來還能押韻、還能激揚頓挫,我們應該為此驕傲而不是搞什麼推陳出新。

喜歡古詩詞的朋友,如果能堅持使用古韻,就不會讓這種傳統的詩詞文化在我們手中斷絕,這也算是為文化的傳承做了一點點貢獻吧。

當然,並不排斥詩歌的多樣化、現代化。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