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建縣1662年,是黃帝元妃嫘祖故里。本片通過講述嫘祖故里流傳的三鍋樁、鵝溪寺、絲源山等地名故事,展現華夏母親嫘祖的豐功偉績,揭示積極主動傳承優秀民族的文化自覺,表達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一脈相承的民族文化自信。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華夏母親之都 世界絲綢之源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鹽 亭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五千年前,首創桑蠶的一位偉大女性嫘祖在這裡誕生。

鹽亭,位於四川盆地中北部,面積1645平方公里,轄33個鄉鎮,兩個街道辦事處, 全縣總人口62萬,是首批全國綠化模範縣。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史記·五帝本紀》載,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為嫘祖。每年農曆二月初十,嫘祖誕辰,海內外華夏子孫都會聚集在嫘祖的出生地和歸葬地四川綿陽鹽亭舉行公祭,其祭祀與陝西的黃帝祭祀遙相呼應。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相傳,少年時的嫘祖偶然發現野生桑蠶結下的繭子,可以抻出光潔柔韌的蠶絲,由此開啟了人類養蠶織絲的歷史。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在嫘祖的故鄉四川綿陽鹽亭,關於這位華夏母親的地名遺蹟無處不在,高燈鎮水絲山半山坪有一個地名叫三鍋樁,相傳是少女嫘祖發現蠶絲的地方。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一天早上,嫘祖獨自來到桑林邊,她無意間看到蜘蛛在桑枝間結網,觀察了很久,終於悟出了編織絲衣的方法。於是在水絲山的三塊巨石之間,架起陶鍋,取山泉之水,煮繭抽絲,三鍋樁的地名至今還在沿用。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鵝溪寺位於鹽亭縣北部的安家鎮鵝溪村,距縣城45公里,地處鵝溪與梓江匯合處的金鵝山上。千百年來,這裡的村民承嫘祖教化,日臻完善絲綢技藝。此處產的鵝溪絹聞名於世,此絹唐代便是貢品,宋代織造遍全縣,北宋文同、蘇軾常用此絹作書畫。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金雞鎮青龍山,五千年前,這裡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嫘祖和軒轅黃帝龍鳳呈祥喜結連理,開啟了華夏民族迎媒嫁娶的文明先河。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高燈鎮絲源山上建有嫘祖廟,每逢節慶,當地人都會來這裡祭拜嫘祖。嫘祖身上集中閃耀著中華民族“美、愛、和、善”的傳統美德。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每年農曆二月初十,是傳說中嫘祖的誕辰日,被鹽亭人尊為“先蠶節”。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是傳說中嫘祖的歸葬日,被鹽亭人尊稱為“酬蠶節”,先蠶節和酬蠶節祭祀嫘祖的傳統在民間已歷數千年。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從2016年開始,鹽亭已連續三屆成功舉辦海峽兩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動暨華夏母親祭祖大典,祭祀活動在全球華人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掀起海內外尋根祭祖的新熱潮。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嫘祖的故事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對於母親的愛,這種記憶雖然遙遠但依然堅實,已成為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大美鹽亭 嫘祖故里|根植於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永恆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