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淺談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在小說人物中的體現

狄更斯是英國19世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弗朗茨·梅林曾指出狄更斯:“對社會生活一切最重大的問題的集中注意。”強調狄更斯“那顆詩人的心,永遠和窮苦不幸的人在一起。”

或許正是因為對生活的關注,對痛苦的感同身受,狄更斯一生創作的大量作品,多以批判社會的醜惡,黑暗與不公為特色。

這些作品生動真切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狄更斯也在這些作品中,表達了自己的人道主義博愛精神。其代表作《雙城記》,更是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


《雙城記》淺談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在小說人物中的體現

狄更斯作品《雙城記》

《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揭露了封建統治者對勞苦大眾的迫害,也宣揚了以“仁愛”化解仇恨的人道主義思想。


狄更斯及其人道主義


人道主義:源於歐洲文藝復興的一種思想,其核心思想是關懷人,尊重人,愛護人。

在法國大革命時代,人道主義的內涵被概括為,博愛,自由,平等。

狄更斯出生於英國普通海軍家庭,家境貧困,甚至一度因為債務問題入獄。

在狄更斯的童年,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無奈,年幼的他,充分體會到艱辛與苦難二字的涵義。

自12歲開始,狄更斯就開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涯。做過童工,當過律師事務所的練習生也做過報社的記者。為了生活,他四處奔波,居無定所,飽受苦痛與屈辱,深感人間之冷暖。

由於自身的經歷,這使得狄更斯更加了解社會上的“小人物”的命運,對他們的悲慘遭遇更能感同身受,由此更加明白了權勢貴族的作惡多端以及冷酷無情。

《雙城記》淺談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在小說人物中的體現

作者狄更斯像

狄更斯自身的縮影與希冀也體現在了作品中,他反對種種社會醜惡以及不公,主張人人獲得自由與幸福。

他個人的生活經歷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促使了他人道主義思想的形成。

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都蘊含在其小說人物中,尤以卡頓,梅尼特,露西幾人最為突出,在這些人身上體現的博愛與關懷,正是《雙城記》的核心思想。


卡頓的仁慈博愛:


在《雙城記》中,卡頓是一個懶散,不修邊幅,放蕩不羈的律師。

他和其他律師不一樣,他酗酒成癮,自暴自棄,他討厭黑暗醜陋的社會卻又無力改變,他墮落,行為也極其古怪,明明是律師,給人的感覺卻像是流浪漢。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身上,卻有著無法令人忽視的光輝。

卡頓是大律師的助手,他每天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好像萬事不關己對一切都不在意的樣子。

可回家以後,他卻用沾滿了冷水的毛巾敷在額頭上讓自己保持清醒,開始工作。

他做著最棘手的工作,卻毫無怨言,他把工作做得出色,但所有的光環只集中在別人身上,對此他也毫不在乎。

卡頓是一個富有才華,情感高尚的人。他從來沒有機會去施展自身的才華,也沒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在法庭對露西一見鍾情,但他卻不是她生活中的主角。他默默愛著她,不發一言。

在露西結婚後,他也並未因此傷心絕望,而是主動關心和愛護露西,並時刻準備著為她奉獻自己的生命。

《雙城記》淺談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在小說人物中的體現

雙城記劇照

最後為了露西的幸福,他犧牲了自己。

狄更斯通過卡頓這個利他的人物形象,宣揚了一種犧牲精神,以及“大愛”精神。


露西的關懷之愛:


露西無疑是《雙城記》中的完美女性。她聰明機智,溫柔美麗,又親切善良,是狄更斯博愛人道主義的化身。

露西對待身邊的每個人都很真誠。幼年有過的悲慘遭遇並未改變她的美好品質,她始終溫柔善良。

在得知父親並未死亡時,她激動得快昏了過去,隨即帶父親去往英國一同生活。她用自己的愛,滋潤了父親被拯救之後幾近枯竭的心靈。

不僅是對待父親如此,露西對待他人也同樣有愛心。她用自己的善良拯救了卡頓,她開導了自暴自棄的卡頓,打開了他塵封已久的內心,讓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即使結婚以後,她也仍舊時常擔心卡頓。

《雙城記》淺談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在小說人物中的體現

在丈夫入獄之後,露西表現了自己勇敢的一面。

她深愛自己的丈夫,得知丈夫處境危險,她毫不猶豫離開倫敦,動身前往巴黎營救自己的丈夫。為了救回丈夫,她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尊嚴,跪倒在得伐日太太膝下,乞求她放過自己的丈夫。

在丈夫被關進監獄後,僅僅為了看丈夫一眼,她在高牆的對面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露西為愛付出一切的舉動表現其崇高的人性,是一個溫情的人道主義形象。在她的身上,也展現了狄更斯用“仁愛”化解“仇恨”的人道主義思想。


梅尼特的無私父愛:


梅尼特可以說是《雙城記》中的中心人物,故事情節都是圍繞著他來展開。

梅尼特是一個善良果敢的人。

他最初去伯爵家看診,目睹了農婦的慘死情景,知曉了伯爵兄弟的醜惡行徑,之後果斷拒絕伯爵的重金賄賂,毅然決然地揭露了他們的罪行。

《雙城記》淺談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在小說人物中的體現

無奈的是,揭發信最終落入了伯爵兄弟手中,這導致了梅尼特在未曾經過審判的情況下被關入了巴士底獄,經受了整整18年暗無天日的牢獄之災。

出獄時,他已然精神失常,在女兒的悉心呵護與陪伴之下,他漸漸恢復了神智。

在露西愛上伯爵的侄子達奈之後,自己內心飽受煎熬與痛苦,為了女兒的幸福他還是接受了達奈。他諒解了伯爵兄弟對自己所作的一切,並真心的對待其後人達奈。

《雙城記》淺談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在小說人物中的體現

在達奈深陷危難之時,他也勇敢地挺身而出,四處奔走,希望用自己的影響來拯救達奈。

這一系列細節的敘述,梅尼特都表現出一種博愛精神,他渴望用愛來化解矛盾。

狄更斯評價梅尼特:“他是個超然局外的,沉默寡言的,富於同情的人,醫院和監獄都少不了他,無論對殺人犯還是犧牲品,他都是一視同仁地施展他的醫術。”

梅尼特的寬容和愛,以及其懲惡揚善精神,都從側面展現了狄更斯的以德報怨的思想,充分體現了狄更斯的人道主義原則。


結語:


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正是社會底層“小人物”身上善良,寬容,博愛,為他人奉獻的寶貴品質,構成了狄更斯道德理想體系的核心。

作者在這些所謂的“小人物”身上寄託了自己的希冀。

《雙城記》中,作者批判了貴族的殘忍與冷酷,痛恨暴力革命。提倡人與人之間彼此包容,彼此相愛,展現出愛的神奇力量。

當然,狄更斯的人道主義也有其侷限之處,但總得來說,其作品展現的寬容以及博愛的思想尤其濃厚,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