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最终能够成佛,是一种必然,他真性情,敢作敢为,直来直去

无为无不为,无可无不可,自在天然。这种光明磊落的真性情,正是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法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我们自己平时没有觉察到而已。每个修禅有所成就的人,总是会显现自己的天然个性,这种个性,无为无不为,无可无不可,自在天然。这种光明磊落的真性情,正是禅宗的一大特色。如此说来,能做到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人们就达到佛的境界。

在讲解佛法时,南怀瑾老师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两个禅师是师兄弟,都是开悟了的人,一起行脚。从前的出家人肩上背着一根木棍子,上面有一个铁打的方方的东西,叫做铲子。和尚们背着这个方便铲上路,第一准备随时种植生产,带一块洋芋,有泥巴的地方,把洋芋切四块埋下去,不久洋芋长出来,可以用来做饭,不用化缘了。第二个用处是,在路上看到死东西就把他埋掉。这对师兄弟在路上忽然看到一个死人,一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挖土把他埋掉;一个却扬长而去,看都不看。

鲁智深最终能够成佛,是一种必然,他真性情,敢作敢为,直来直去


有人去问他们的师父:“你两个徒弟都开悟了的,我在路上看到他们,两个人的表现是两样,究竟那个对呢?”师父说:“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因为人死了最后都是变泥巴的,摆在上面变泥巴,摆在下面变泥巴,都是一样,所以说,埋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

埋或者不埋,都是一种个性天然的体现,在这里体现了一种真性情的存在,所以,禅师才说他们都开悟了。

鲁智深,人称花和尚,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

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智深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只得让他去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临别时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鲁智深在相国寺看守菜园,收服众泼皮,倒拔垂杨柳,偶遇林冲,结为兄弟。林冲落难,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在野猪林里,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冲,鲁智深及时出手,救了林冲一命,此后一直护送至沧州七十里外。智深因而为高俅所迫,再次逃走在江湖上,后与杨志等一起打下青州二龙山宝珠寺,就此落草。武松做了行者后,也来入伙。

鲁智深最终能够成佛,是一种必然,他真性情,敢作敢为,直来直去


呼延灼连环马为徐宁所破,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惹出事端,于是有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义,攻打青州。宋江引梁山泊好汉下山增援,成功后一众人等同上梁山,鲁智深方与林冲重聚。

梁山一百单八将聚齐后,排定座次,鲁智深为天孤星,位列十三,在战斗序列中为步军头领之首。不久,宋江在《满江红》词中流露出招安之意,武松、李逵不快。鲁智深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宋江等受招安后,鲁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师父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临别时再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后来,宋江征方腊,大战乌龙岭。鲁智深追杀夏侯成,却迷路入深山,得一僧指点,从缘缠井中解脱,生擒方腊。宋江大喜,劝智深还俗为官,荫子封妻,光宗耀祖。智深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劝他住持名山,光显宗风,报答父母,智深说:“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等凯旋,夜宿杭州六和寺。智深听得钱塘江潮信,终于顿悟,于是沐浴更衣,圆寂涅槃,留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的光明磊落是人所共知的,人们喜爱这个人物也是因为他真性情,敢作敢为,直来直去,他的最终能够成佛,也是一种必然。如果你遍览禅宗典籍,看到千千万万的禅师的生命是那样的活泼、自在,不正体现一种洒脱自然的真性情吗?因此,禅宗所修的,最终也就是这种生命中活泼的自在了。

其实,保持自己本来的性情,光明磊落、自然洒脱,这并不仅是修禅的要义,也是我们每个人为了活出精彩人生,享受心灵无缰的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