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古典舞魅力所在

中國古典舞相對於國外的舞蹈不管是舞蹈深意還是表現方式等等都相差甚遠,中國古典舞以中國戲曲和武術為基礎,在這個基礎而上逐漸歸納、總結和創立的。中國舞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的宮廷舞蹈或是更加遙遠的民間舞蹈,那時的宮廷有專門的樂舞機構,培養專業的樂舞人員,將民間流行的自娛自樂舞蹈和宗教類型的舞蹈進行收集、整理、歸納、創新出全新的宮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雲門》、《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個樂舞),唐代的《九部樂》、《十部樂》、《坐部伎》、《樂部伎》、《大麴》等,都是盛極一時的樂舞曲。但那是的宮廷舞曲都是供皇室人員享樂的,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添加了不少鮮明的皇室色彩在其中,但也出現了很多極具中華特色的舞蹈作品。

但是到了宋元時期,戰爭頻繁,很多優秀的文化都被埋沒於戰亂中,舞蹈文化也因此受到毀滅性影響,很多優秀的舞曲都沒能流傳下來,之後戲曲的發展逐漸代替的舞蹈,並逐漸融合成新的戲曲藝術形式。戲曲藝術要求唱、念、做、打相結合,具有舞蹈、音樂、美術、雜技、文學、說白等多種因素,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戲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國傳統舞蹈的精華,它根據人物情節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動作,並加以改造,加強和豐富了舞蹈的表現力。

淺談中國古典舞魅力所在

就古典舞而言是十分注重身體剛柔並濟的表現形式,但是在呈現給觀眾更多的是以柔美為主導位置,內外剛柔結合下的舞蹈格外的凸顯鮮明的中國舞蹈韻味。從舞蹈表現形態看中國的古典舞節奏鮮明,動靜結合,技藝交融,剛柔並濟,曲折變化。 中國古典舞的剛柔相濟的特點,反映在其舞蹈中既有陽剛之美,也有陰柔之美。前者在舞蹈基本動作上,外展性動作占主導地位,足部動作較多,屬於動的舞蹈,暗示力量之強大,總體上表現出雄健、剛毅、頑強、彪悍、遒勁、挺拔、英武、威猛、激烈、舒展、開放等審美意象;而後者在舞蹈基本動作上,腳下動作較少,是屬於靜的舞蹈,動作主要在手的部位,動作所暗示的力量較小,動作屬於收縮性,以“從四周向這個中心集聚的力”,反映內聚性特徵,表現的是幽靜、典雅、含蓄、清秀、嫻靜、朦朧等審美意象。

古典舞蹈節奏時而飄逸秀麗,如白雲拂過;時而剛健有力,宛如金龍入水;時而如江南女子,溫婉爾雅;時而如塞外戰士,金戈鐵馬。剛健或柔軟的動作於音樂節奏相結合,將舞蹈的神韻呈現在舞臺之上。作為一名成熟的舞者,在臺上展現的不僅僅是舞蹈本身,更多的是表現舞蹈的內在文化,文化精神與舞蹈動作、音樂在舞臺上高度統一下,那便是中國古典舞獨特的韻味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