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國院士稱:房樑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說起張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他是我國古代東漢時期著名的發明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被稱作“南陽五聖之一”,更是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為“漢賦四大家”。可以說,在張衡的身上充斥了太多的光環。

即便是不熟悉他的這些名頭的人,都應該知道他發明過的一樣東西——地動儀。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檢測地震的儀器,根據《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地動儀用精銅組成,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其形狀就像酒樽一樣。在其內部還有一根支柱,旁邊有八道機關,為典型的牙套裝置,只要發生地震便可檢測出來!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國院士稱:房樑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具體的檢測方式則是外面八個方位上的八條口含銅珠的龍,而在龍頭的正下方,則都有一隻對應的蟾蜍張開大口。只要任何一方發生了地震,那麼該方向的銅珠便會從龍嘴中掉出來,落到對應蟾蜍的嘴裡。這便是檢測地震大致的方式。

在學生時代,當我們學到這篇課文的時候,總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居然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制造出了能檢測地震的儀器。更重要的一點是,連地震這種快速且危害巨大的自然災害都能用地動儀檢測出來,不得不承認張衡的厲害!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國院士稱:房樑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但遺憾的是,張衡所製造的地動儀並沒有傳下來,而是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了,因此這也使得人們懷疑地動儀是否真實存在過。而教科書中的地動儀並不是流傳下來的原件,而是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設計出來的“仿製品”,因此也叫“王氏地動儀”。

地動儀畢竟是老祖宗發明的東西,它所代表的絕不僅僅只是一件儀器而已,它還是我國技術文明發展的象徵。因此在王振鐸將地動儀復原出來後,頓時便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當時全國中小學教科書上便立即將其編入進去。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復原地動儀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但真正從設計到最後完工,卻用了十五年的時間。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國院士稱:房樑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復原地動儀雖然耗費的時間很長,做出來的成品也非常的精美,但始終無法逃離人們對它的質疑,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復原出來的地動儀是否真的能檢測到地震。

當然了,這不僅僅只是我們普通人對它的質疑,還有很多專家學者都對其打上了問號。比如科普作家方舟子就發文稱:張衡當年建造的地動儀“很可能和今天覆原的那些模型一樣,僅僅只是個擺設”。

不僅如此,就連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在一次講座中討論起地動儀的時候,毫不猶豫地說道:“房梁吊塊肉都比那模型強”。

不過,偉大的東西從來都是飽受爭議的,地動儀雖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和質疑,但同樣地,支持和贊同它的人也不少,比如中科院人文學院教師陳天嘉就是其中之一。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國院士稱:房樑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當然了,不管地動儀是否存在,它是否有檢測地震的功能,在筆者看來還要等進一步考證和反覆試驗才能得出結論。雖然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教科書,但也只是由於復原模型存在錯誤而已,我們並不能以此來輕易否定張衡地動儀的價值。

還是那句話,想要檢驗張衡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且是否能檢測地震,還是得做進一步探究才能知道!畢竟古人的智慧是無法想象的,一切皆有可能。你們覺得呢?

參考文獻:《後漢書·​張衡傳》;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